老中醫:學會做到這六“不”,老年人可盡享天年

可能很多老年朋友奇怪,同樣是注重營養補充,鍛鍊也不少,為啥隔壁老王整天精神矍鑠的,自己卻常常身體疲乏,力不從心?這恐怕是您把“養生”錯當成了“養病”。

那麼,身體較弱的老人究竟該如何養生,才能更好地保持身體健康呢?

老中醫:學會做到這六“不”,老年人可盡享天年

在《別把養生變“養病”》一書中,火箭軍總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郭志紅總結了老人頤養天年的六大“不字訣”:

第一“不”:不要太營養

隨著全面小康時代的到來,人們因為日常攝入的過剩營養,成為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的罪魁禍首。

大多數老年人退休在家,生活閒逸,吃的用的本就越來越好,子女們孝順,更是各種營養品、保養品的紛至沓來。

還有一些老人自己,擔心日常的營養不高,生怕出現什麼問題,所以雞蛋、牛奶從來不斷,各種大魚大肉更是來者不拒。

老中醫:學會做到這六“不”,老年人可盡享天年

殊不知,人類的身體在進入老年的衰竭期後,脾胃能力是最早開始下滑的,吃得太豐富,不但不能起到補充營養的效果,反而會增加脾胃負擔,導致傷食。因此,老人家們不必吃的“太過營養”。

第二“不”:晚上吃少點

如果說吃得太豐盛容易損脾傷胃的話,那麼在晚上吃太多就是“雪上加霜”。

脾胃到了晚上,基本已經停止工作,老人們要吃得清淡量少一些,才容易消化,利於睡眠,反之,就會讓脾胃受傷。

晚餐的話,老年人不宜吃得太晚,要細嚼慢嚥,可以喝點粥;如果覺得不餓,甚至可以不吃;晚上也不要喝太多水,這樣才能睡好覺,有利於身體的自我修復。

老中醫:學會做到這六“不”,老年人可盡享天年

第三“不”:不要太飽食

《黃帝內經》提到過:“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因而大飲,則氣逆。”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澼。”

這兩句話說明什麼呢?

痔瘡、腸息肉這些腸道毛病,多因飽食所致;突發性腦出血、高血壓、心臟病都是因為氣逆引起;而暴飲暴食,會造成氣血失常,引起暴病而不能救治。因此,老人家們宜於清淡飲食,切忌過於飽食。

老中醫:學會做到這六“不”,老年人可盡享天年

第四“不”:不可吃生冷

我們時常聽到上了年紀的老人規勸年輕人,少喝冷飲,少吃寒涼,對老人來說,這些生冷的食物,幾乎到了忌口的地步。

寒涼生冷的食物最傷哪裡?毋庸置疑,還是脾胃。

所以經常會看到一些老人,因為生冷的水果吃得太多,脾胃受損,一身長滿又紅又癢的疹子,徹夜難眠,痛苦不堪。

對老人來說,凡是飲食,無論節氣,全年都該吃溫暖脾胃的食物,尤其在夏天,不可貪涼。

中醫有春夏養陽的說法,因為陽氣在外,體內陰寒比較多,外面越熱,體內的陰氣越容易存留,所以更應該吃溫暖的食物,以保持陰陽的平衡,從而達到身體舒適的目標。

老中醫:學會做到這六“不”,老年人可盡享天年

第五“不”:飯後不要馬上臥倒

現在很多老人,在中午吃了飯後,很快就去午休,晚餐過後也是很快就睡覺,這其實對健康極為不利。

人在吃飽後脾胃脹滿,氣血不能立刻通暢,吃完飯馬上躺下或臥倒,會讓老人感到頭痛,更易得肺部疾病,以及腸胃不通而導致腸胃道疾病。

正如《壽世保元》所說:養生之道,不欲食時便臥及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即損壽

老人吃完飯後,要休息一下,用手按揉腹部,來回轉圈揉一揉,然後可以適當散散步,幫助消化。

當然,切忌在吃完飯後劇烈運動,這很容易導致臟腑損傷,稍有不慎,還可能導致摔跤,引發骨傷。

老中醫:學會做到這六“不”,老年人可盡享天年

第六“不”:不要鬱鬱寡歡,要保持心態平和

《論語》:“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在告訴老人們,人世風雨幾十年過去了,應對世態炎涼泰然處之。

龔廷賢的《壽世保元》說,老年人應當“悠遊自如,清心寡慾”,不再為成敗得失,或者兒孫之事苦心勞神;就算“子孫不能稱意”,也不要憂愁惱怒。

心生惱恨,就等於在“減壽”。老人頤養天年,應該保持心態平和、心情平靜、寬容豁達,少生惱恨。

老中醫:學會做到這六“不”,老年人可盡享天年

枉費心神空計較,兒孫自有兒孫福。

看完這六點,老年人對養生之道一定有了新的認識。

總的來說,就是要“管住嘴”,不可暴飲暴食,吃好睡好心態好,任何事情都不必強求,要知道順勢而為,方能天人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