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学会做到这六“不”,老年人可尽享天年

可能很多老年朋友奇怪,同样是注重营养补充,锻炼也不少,为啥隔壁老王整天精神矍铄的,自己却常常身体疲乏,力不从心?这恐怕是您把“养生”错当成了“养病”。

那么,身体较弱的老人究竟该如何养生,才能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呢?

老中医:学会做到这六“不”,老年人可尽享天年

在《别把养生变“养病”》一书中,火箭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郭志红总结了老人颐养天年的六大“不字诀”:

第一“不”:不要太营养

随着全面小康时代的到来,人们因为日常摄入的过剩营养,成为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的罪魁祸首。

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在家,生活闲逸,吃的用的本就越来越好,子女们孝顺,更是各种营养品、保养品的纷至沓来。

还有一些老人自己,担心日常的营养不高,生怕出现什么问题,所以鸡蛋、牛奶从来不断,各种大鱼大肉更是来者不拒。

老中医:学会做到这六“不”,老年人可尽享天年

殊不知,人类的身体在进入老年的衰竭期后,脾胃能力是最早开始下滑的,吃得太丰富,不但不能起到补充营养的效果,反而会增加脾胃负担,导致伤食。因此,老人家们不必吃的“太过营养”。

第二“不”:晚上吃少点

如果说吃得太丰盛容易损脾伤胃的话,那么在晚上吃太多就是“雪上加霜”。

脾胃到了晚上,基本已经停止工作,老人们要吃得清淡量少一些,才容易消化,利于睡眠,反之,就会让脾胃受伤。

晚餐的话,老年人不宜吃得太晚,要细嚼慢咽,可以喝点粥;如果觉得不饿,甚至可以不吃;晚上也不要喝太多水,这样才能睡好觉,有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

老中医:学会做到这六“不”,老年人可尽享天年

第三“不”:不要太饱食

《黄帝内经》提到过:“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澼。”

这两句话说明什么呢?

痔疮、肠息肉这些肠道毛病,多因饱食所致;突发性脑出血、高血压、心脏病都是因为气逆引起;而暴饮暴食,会造成气血失常,引起暴病而不能救治。因此,老人家们宜于清淡饮食,切忌过于饱食。

老中医:学会做到这六“不”,老年人可尽享天年

第四“不”:不可吃生冷

我们时常听到上了年纪的老人规劝年轻人,少喝冷饮,少吃寒凉,对老人来说,这些生冷的食物,几乎到了忌口的地步。

寒凉生冷的食物最伤哪里?毋庸置疑,还是脾胃。

所以经常会看到一些老人,因为生冷的水果吃得太多,脾胃受损,一身长满又红又痒的疹子,彻夜难眠,痛苦不堪。

对老人来说,凡是饮食,无论节气,全年都该吃温暖脾胃的食物,尤其在夏天,不可贪凉。

中医有春夏养阳的说法,因为阳气在外,体内阴寒比较多,外面越热,体内的阴气越容易存留,所以更应该吃温暖的食物,以保持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身体舒适的目标。

老中医:学会做到这六“不”,老年人可尽享天年

第五“不”:饭后不要马上卧倒

现在很多老人,在中午吃了饭后,很快就去午休,晚餐过后也是很快就睡觉,这其实对健康极为不利。

人在吃饱后脾胃胀满,气血不能立刻通畅,吃完饭马上躺下或卧倒,会让老人感到头痛,更易得肺部疾病,以及肠胃不通而导致肠胃道疾病。

正如《寿世保元》所说:养生之道,不欲食时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即损寿

老人吃完饭后,要休息一下,用手按揉腹部,来回转圈揉一揉,然后可以适当散散步,帮助消化。

当然,切忌在吃完饭后剧烈运动,这很容易导致脏腑损伤,稍有不慎,还可能导致摔跤,引发骨伤。

老中医:学会做到这六“不”,老年人可尽享天年

第六“不”:不要郁郁寡欢,要保持心态平和

《论语》:“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在告诉老人们,人世风雨几十年过去了,应对世态炎凉泰然处之。

龚廷贤的《寿世保元》说,老年人应当“悠游自如,清心寡欲”,不再为成败得失,或者儿孙之事苦心劳神;就算“子孙不能称意”,也不要忧愁恼怒。

心生恼恨,就等于在“减寿”。老人颐养天年,应该保持心态平和、心情平静、宽容豁达,少生恼恨。

老中医:学会做到这六“不”,老年人可尽享天年

枉费心神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

看完这六点,老年人对养生之道一定有了新的认识。

总的来说,就是要“管住嘴”,不可暴饮暴食,吃好睡好心态好,任何事情都不必强求,要知道顺势而为,方能天人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