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讀詩解詩(一):《尋》

《尋》

作者/陶建群 朗誦/郭曉晨


那個有露的早晨

我沿著詩行去追尋

千折百回的水湄邊

你的歌聲清亮如初

唱後紅了多少似雪蘆花

唱落了多少似火晚霞

我遠離水湄的天空

凝望你綽約的身影

我無舟可駕

只能遠遠躡步於

你輕柔的嘆息中

為你 我苦苦而來

為你 我苦苦追尋

那一方天 明明淨淨

那一方水 亮亮清清

你飄飛的頭巾

你曾經的微語

在這明媚的季節裡

流水一樣的

從我身邊款款而過

面對你的飄渺

面對你的猶抱琵琶

我只好尋找

千年前掩卷的

那首詩

為你讀詩解詩(一):《尋》


為你讀詩解詩(一):《尋》

為你解詩:

這首詩寫於90年代初,公開發表之後,引起讀者的廣泛關注,尤其受到那些正在熱戀中的文學青年和大學中文系師生們的歡迎與好評。後來,我應邀到幾所高校講授詩歌創作,我就例舉了《尋》這首詩的創作感受。

這首詩是在一箇中秋的早晨寫成的。那天,我去青弋江邊晨練,遠遠看見一個身姿綽約的女子,靜靜站在河水邊,若有所思、遠眺前方,其身影與婆娑的垂柳倒映在水邊,形成一幅天然的水墨畫,給人有說不出的美感。眼前的景象,不正是《詩經》裡常見的畫面嗎?“那個有露的早晨/我沿著詩行去追尋/千折百回的水湄邊/凝望你綽約的身影”,這些帶有濃濃的古典韻味的詩句,就這樣自然從胸中流淌出來了。

後來研讀《詩經》時發現,其真正流傳下來的、感人至深的詩,還是那些愛情詩。《詩經》中的愛情詩,有一個明顯的特點與細節,就是這些愛情大都發生在河邊,愛的歌詠有很多與河流、河水有關。比如:《蒹葭》《關雎》《柏舟》《漢廣》等等,都是寫河邊的愛情,表現了愛情的柔媚、傷感和覺醒。自然,《尋》這首詩,也是深受《詩經》的影響,有很多詩句就是從《詩經》中衍化而來。“為你/我苦苦而來/為你/我苦苦追尋/那一方天/明明淨淨/那一方水/亮亮清清”,這都表明了去河邊尋你、追你的信心和決心,凸顯其對愛的執著與堅定。儘管由於各種原因,你從我身邊款款而過,“我只好尋找/千年前掩卷的/那首詩”。這不是尋愛的結束,而是重新開始。今後在人生的河流中去尋找愛的力量與源泉。

寫詩,往往因一個場景、一個畫面、一個典故,就能引發我們的靈感,產生創作的衝動。當然,這就需要生活的積累,需要創新的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