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是否迎來估值修復行情?招商銀行仍有投資價值嗎?

近日銀行板塊迎來了久違的大漲,在利率確定持續下行的大環境下,估值修復行情可否持續?作為龍頭的招商銀行仍然具有投資價值嗎?今天檳榔就試著和大家探討一下。


銀行股是否迎來估值修復行情?招商銀行仍有投資價值嗎?


招商銀行長期以來一直都是銀行板塊的優等生,估值也長期高於其他同業一截。其背後的原因要從商業銀行的競爭優勢說起。

我國的很多上市銀行都有各自的經營特色:四大行成立時間早,網點多,基礎雄厚。比如中國銀行的國際結算業務;工行包攬了很多企事業單位的工資社保發放;農行在鄉鎮區域網點密集,覆蓋了大量的農業人口;建行則在房地產相關貸款領域發力比較早。

股份制銀行裡,招行的零售業務,興業銀行的同業業務和非標業務,民生的小微貸都各具特色。平安銀行背靠中國平安的大樹,實現交叉銷售、協同作戰。當然還有很多優秀的城商行,憑藉對於自身所處區域的瞭解,同樣擁有各自的絕活。

商業銀行的核心業務和主要收入來源都是通過信貸。也就是說銀行從儲戶手裡拿到存款,然後貸款給需要的客戶,從中賺取差價。淨息差就是描述這個差價的指標。


銀行股是否迎來估值修復行情?招商銀行仍有投資價值嗎?

主要商業銀行淨息差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招行的淨息差一直名列前茅,保證了其較強的盈利能力。不過淨息差高就是判斷一個銀行競爭力的核心指標嗎?並不是!我們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

縱觀世界銀行的發展史,什麼樣的銀行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最後成長為巨無霸?答案只有三個字——活下來!

例如著名的長牛股匯豐銀行,通過自身保守的經營風格,每次在經濟危機的時刻總能趁勢進行外延式收併購,做大自身規模。而巴菲特的愛股富國銀行也是通過兩次大型併購才得以迅速做大規模。

那麼銀行保守經營的底氣是什麼?是低成本的存款!

有些銀行獲取存款的來源決定了他們負債端的成本很高。比如興業銀行和很多區域商業銀行,有大量的資金來自於同業,成本是很高的。如果要獲得和同行差不多的淨息差,就必須在放貸的時候獲取更高的利息,同時也就意味著他們放出的貸款可能存在更高的風險。

看似相同的淨息差其實背後面臨的風險不可同日而語。經濟順境的時候大家過的都很好。只有在潮水褪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光著屁股。比如12、13年民生銀行的小微貸款,以及後來興業的非標業務,都在一番狂飆突進之後遭遇了長時間的困境。

招商銀行在馬蔚華先生擔任行長的時候就確定了跟隨富國銀行的零售戰略。在對公存款業務上國有大行有著不可撼動的先發優勢,招行另闢蹊徑,為儲戶提供了更優質的個性化服務。無論是櫃員態度,還是針對高淨值客戶的增值服務,都探索出了擁有競爭優勢的獨特道路。

招行的零售客戶淨值高,粘性強。

零售存款中日均活期存款餘額佔比接近60%,這是存款低成本的基礎。在目前大家理財意識增強的大背景下是非常不容易的。對比同樣主打零售的平安銀行,日均活期存款餘額佔比僅僅為30%左右。

這使得招商銀行的存款成本很低,大概1.6%。可以和工行、農行這些擁有歷史優勢的銀行相媲美。

零售業務規模大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通過諸如向客戶銷售理財產品等方式,獲得很多非利息收入,這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業務收入。不需要耗費風險資產,在相同的資本充足率之下可以取得更好的業績。

在資產質量方面

招行的壞賬確認標準一直是業內最嚴格。不良貸款的數量多年以來一直遠遠高於90天逾期。這說明什麼?也就是招行將所有逾期超過90天的貸款全部確認為不良。

前幾年壞賬飆升的時候很多銀行都在這個指標上動過手腳,某銀行不良貸款與90天逾期之比能達到30%,也就是說90天以上沒還的貸款只有三分之一被確認為壞賬。

即使如此嚴格的確認標準,招行的不良率和關注率依然低於平均水平。其不良率和關注貸款比率都在1.1%左右水平,而行業平均的不良率為1.86%,關注率更是達到了2.91%!

招行的壞賬撥備覆蓋率高達426%

(也就是1塊錢的壞賬確認了4.26元的準備金,這個項目會造成往期報表利潤的減少,也是將來利潤釋放的蓄水池),撥貸比4.97%。而行業平均水平為撥備率186%,撥貸比3.46%。因此檳榔認為招行在未來有著巨大的業績釋放空間。

就在檳榔發文的此時此刻,招商銀行又錄得了3.28%的漲幅。銀行龍頭的估值修復,仍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