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如今是女子有才便眾知

從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如今是女子有才便眾知

原創 卡夫卡夫卡

從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如今是女子有才便眾知

從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如今是女子有才便眾知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廚房與愛;

是誰來自廚房與愛,正奔向星辰大海。”

這應該是我在2018年聽到的最有靈氣的話,

來自吉如姐。


從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如今是女子有才便眾知

最近看張愛玲看得比較多,

1943年,23歲的張愛玲就能寫出《傾城之戀》,

我想叫她張大俠。

在民國眾星璀璨的時代,

剛起步的張愛玲正在成為最耀眼的一顆之一。

在她的小說中,

有很多篇幅描寫女性悲慘的命運和傳統文化對女性的摧殘。

女性在男權的壓迫下抗爭,

卻無法逃脫悲慘的宿命。

“一個女人,再好些,

得不到異性的愛,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

女人就是這點賤。”

《花凋》中鄭家的女兒不能做店員、打字員,

結婚是她們唯一的出路。

《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對範柳原的人生依附。

《金鎖記》中的七巧走向變態和瘋狂……

女性悲慘的命運在於對男性的依附,

這種依附使悲劇在輪迴。


從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如今是女子有才便眾知

《紅玫瑰與白玫瑰》中,

振寶的生命中存在著兩個女人,

一個是白玫瑰,一個是紅玫瑰,

一個是聖潔的妻子,一個是熱烈的情婦。

白玫瑰傳統而懦弱,紅玫瑰熱情而任性。

嬌蕊甘願放棄自己的家庭,忍受世人的嘲諷,

她卑微的付出,而振寶卻害怕了,

怕失去了前程,

逃避、懦弱、優柔寡斷。

孟煙鸝愛振寶,不是出於一見鍾情,也不是日久生情,

而是因為他是自己的丈夫,

囿於廚房與愛,

也囿於狼狽、憂傷、欺騙、罪惡、懊悔。

張愛玲希望女性擁有獨立的人格和自己的生活。

她從來不談女權,卻為宣揚女權的女性樹立了獨立的典範。


從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如今是女子有才便眾知


社會上一直存在著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沉重的負擔壓覆著她們,

把她們壓到地上。

現在這種刻板印象在不斷減少。

當代的女性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獨立而自由。

那些往往賦予男生的特質:

堅強、勇敢、有責任心、幽默……

這應該是人類嚮往的共同的品德。

教育在均衡,

家務勞動在減少,

女性工作的比例在提升。

經濟上的自由帶來社會地位的提高。

女性的解放和地位的提升是人權提升的一個標誌。


從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如今是女子有才便眾知

《成為簡·奧斯汀》中有句話:

“不要在任何東西面前失去自我,

哪怕是教條,

哪怕是別人的目光,

哪怕是愛情。”

前路漫漫,

女性需要覺醒。

徹底地從自我意識中解放出來,

從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

如今是女子有才便眾知。

當代的女性正奔向星辰大海。


作者&編輯:卡夫卡夫卡

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從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如今是女子有才便眾知

更多精彩文章詳見公眾號:卡夫卡夫卡


從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如今是女子有才便眾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