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水,浆水面及酸饭之二

作为吃着酸饭长大的一代人,对酸饭的感情是骨子里的。偶尔去上海出了一周差,中途有朋友问感觉如何,我说吃不饱一顿,吃着酸菜洋芋辣椒已步入中年的人,突然面对肉菜都是甜食的生活真觉得不如啃个馒头就根葱,这不是生活水平的问题,还是生活习惯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老人们总是认为婚姻要门当户对,只有生活经历完全相同或者接近的两个人才能在骨子里对对方理解体贴,离开这种理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包容,所谓包容就是避开不能认同的部分而强行去以能认同的部分予以覆盖。既然酸饭成了不可分割的组成,在老一辈人眼中,能茬一缸清香的酸菜成了衡量一个女人贤惠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农村,什么是能干女人?烙哈的馍馍火疤儿匀,茬的酸菜清香,没麻达,这个女人人见人夸,成为男人们羡慕的重要楷模。生活困难的时候,一缸酸菜成了一家人重要的依赖,老人们说,甘谷人走到哪里,就把酸菜缸背到那里,可见酸菜之于甘谷人的重要。茬酸菜的菜有包菜叶,苜蓿 苦渠,芨芨菜,灰灰菜,蛮芥叶……这些植物不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而酸菜是人们四季都要吃的,怎么办,于是人们创了许多贮存菜的方式,纳一缸用石头镇了放雪地里,晒干了收起来等要茬酸菜的时候用清水泡软……生活困难的时候,粮食紧张,许多老百姓拿酸菜充饥,这样,晒的干菜成了穷人家里的宝贝,我一个堂嫂,而今70多岁,我小的时候别人都说是半背篼干菜换的,后来才明白,她出嫁的聘礼只有半背篼干菜……

浆水酸菜流行的范围不是很广,陇中及陇东南地区最盛行,前面我写的浆水的来源其实来源于百度,在家乡,关于浆水的来源另有传说。传蜀汉大将军姜维受宦官黄皓排挤,领兵十万避祸屯田沓中(今甘南舟曲),在那里开荒种田,农闲时操练精兵,期间一段天气炎热,驻地瘟疫流行,大量士兵被传染致病,苦无良策,有些士兵饥渴难耐,饮了发霉的馒头沤的酸水,精神竟奇迹般地好起来了,姜维发现这种情况,便有意识地把蔬菜和面一起发酵,然后分发给士兵饮用,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从此这种食品便流传开来,因为是姜维改良拓展,所以当时人称“姜水”,由于水份粘稠如浆,回来慢慢人们便叫浆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