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 *作者:卓絕,來源:錢某某“

慎重生育,不僅為了孩子,

也為了不掉進生活的漩渦。


1


看過一個新聞報道《我和我的11個孩子》,非常感慨。


章勝子是一個底層農民。


她說,我生娃就在家裡硬生,自己接生,3點鐘生了娃,6點還要自己的起來做飯、餵豬。


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二十年間,她足足生了11個孩子。


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記者問:“孩子們都過生日嗎?”


“哪還過生日,從來連個蛋都吃不到,我也想不起娃娃生日是啥時候。”


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這是一個在貧困線上掙扎的家庭。


大女兒16歲那年,留下一句“一個禮拜吃飯只有10塊錢,我天天在學校看著別人吃肉,你曉不曉得!”


便憤然離家出走。


老二成績優異,卻迫於家境衰敗,不得不含淚輟學。


老四上中學時與人鬥毆,被人連捅數刀,落下殘疾。


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老五、老六整日偷雞摸狗,或混吃混喝。


最致命的,還是2016年2月16日那天發生的事。


那天,11個孩子的父親何洪,照舊帶著孩子去廟裡混吃混喝。


“媽的,又來混吃混喝!”


守廟人當即不爽,對著何洪破口大罵。


很快,口角爭論便激化為肢體搏鬥。


混亂之中,何洪給了守廟人致命一刀。


獲刑無期。


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家裡的頂樑柱倒了。


這個十二口之家,頓時風雨飄搖,生活舉步維艱。


如章勝子所說,窮啊,日子難過啊,只覺得一天好長好長,怎麼就不天黑。


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這家境,換一般人連二胎都不敢生,可是,居然還有人生十一個!


這究竟何苦?


她說:“當時想啊,存錢不如存人,有人才有盼頭嘛。”


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我理解這個老婦人的觀念。


因為太多底層農村都飄蕩著這樣的思想——越窮越要生。


2


2010年,國家計生委進行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一線城市的生育率最低。


北京生育率為0.71,上海生育率為0.74——也就是說,平均每個城市女性,約生0.7個孩子。


但農村平均生育率高達1.44


這還是九年前的統計數據。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10.94‰,為1949年以來最低,“全面二孩”政策也無法力挽狂瀾。


唯獨農村生育意願依然旺盛。


也就是說,經濟越好,人越有錢,越慎重生孩子。


越貧窮,越熱衷養娃。


《圓桌派》有期節目,談到了農村生育意願的事情。


李玫謹教授說:“養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現在的惡性循環是,越窮的地方,越生得多。


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大家認為,一個是養,兩個是拉扯,三個也是帶。


但事實上,這樣的密度的生育,是非常辛苦的。”


所以章勝子的日子,越來越艱難,而且一眼看不到頭。


3


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生育率跟學歷也直接掛鉤。


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生育率為0.79。


而學歷是中學以下的,生育率達1.6,比高學歷足足多出一倍。


看來不止是越窮越要生,還越無知越喜歡生。


我也出生於江西某農村底層,對於“愛生孩子”這一點,感觸頗深。


每逢春節,我媽就會四處吆喝:“哼,你們別得意,我家大兒子起碼要生3個崽!”


我說,媽,你急啥呢,我老婆都還在丈母孃那寄放著,誰給你生?


母親說,以後肯定會生的嘛,先把你姑姑們的威風比下去!


好吧,農村確實有兩大攀比“項目”。


一個是比婚嫁財禮。


另一個,就是比誰生的孩子多。


我表哥有3個兒子,2個女兒,所以他臉色最有光,走到哪都感覺牛逼哄哄的。


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只是,日子是苦的。


他在建築工地謀生,妻子老家帶孩子,生活窘迫,長年分居,日子尤為煎熬。


為什麼窮還要生?


表哥說,就是窮才要生啊,我這輩子就這樣了,能不能翻身,只好看下一代咯。


所以說,在底層農村,窮人都是把生育當作一種投資。


而且,玩的還是概率遊戲。


他們會想:反正是窮,拉扯一個也是拉,拉扯四個也是拉,孩子總能長大吧?好,只要孩子長大,那未來我翻身的幾率是不是就大了?我隱形財富累積是不是就多了?


“存錢不如存人”的觀念,也就這麼算出來的。


4


這算盤當然打歪了。


因為真正的育兒投資,拼的絕對不是數量,而是質量。


首先說孩子的心理問題。


第一種情況,也是農村最普遍的情況:留守兒童。


眾所周知,現在農村空巢化日益加劇,年輕人基本都往城市湧。


而在城市撫養一個幼童的成本有多高呢?


有網友計算,三線城市,一個幼兒撫養到6歲,開銷總額最低11萬起步。


3個孩子,那就是33萬。


還有精力成本,時間成本,城市入學困難······算了,全扔給老人帶,省心省事,零成本!


貴州某農村,一老人說:“孫子從第40天起,就我們來養了。”


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也就是說,寶寶剛出生一個月,就與媽媽發生了長時間的分離。


用心理學分析,嬰兒出生後的前14個月,與媽媽都處於共生關係。


這個時候,嬰兒會覺得和媽媽是一體的。


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我一哭媽媽就知道餓了,會餵奶,會哄我開心。


這是嬰兒腦中的想法。


如果母嬰長時間分離會怎樣?


嬰兒的全能感沒有得到滿足,偏執分裂心理會被抑制到潛意識裡,然後,在成長中漸漸呈現。


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比如孩子極度自閉。


比如孩子在處理問題時非黑即白,要麼得到,要麼毀掉,易走極端。


而在漫長的留守過程中,還有缺愛,缺關注,缺乏安全感,缺乏媽媽共情······這都是足以引發一切心理障礙的可能。


第二種情況,雖窮,但勉強把孩子都帶在身邊。


這情況同樣堪憂。


父母一來文化低,二來孩子數量多,三來每天為錢愁愁愁。


這必然導致一個現象——親子關係質量糟。


孩子依然無法感覺到愛。


媽媽沒有能力看見他的需求,更沒有精力去共情他的感受。


沒辦法,娃那麼多,家裡又窮,哪顧得你一小屁孩的心情?


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別說關愛,甚至大部分農村父母,因認知受限,向來喜歡以暴力和貶損方式管教孩子。


“你個賠錢貨,要不是生了你,我至於這麼苦嗎?”


“下次再考不及格我打斷你的腿!”


所以你會發現,底層農村出來的孩子基本都有一個共性——或自卑討好,或暴戾偏執。


5


心理能量低還只是其一。


因教育資源的匱乏,孩子的學歷、見識、格局與其他同齡人相比,同樣也是天差地別。


先看下近年來的高考錄取狀況。


相關數據顯示,1990年高等院校農村大學生佔比22.11%。


到2010年,佔比下降到8.12%。


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2017年40名高考狀元中,僅有6位來自農村。


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可我們要知道,中國農村人口高達9億,占人口總數64%。


農村與城市錄取率的差距,可見一斑。


所以,兩個現實問題擺在面前。


一,農村孩子考大學,已是難上加難。


二、如果你經濟有限,娃卻一大堆,那自然會導致孩子無法享受與他人同等的教育資源。


還有環境的影響,認知的受限,以及父母教育的缺失——如此一來,能考上高等學府者,幾稀?


事實證明也是如此。


我們村有近200戶,人口達上千,而這幾十年來,居然僅有一個孩子考上了本科。


其他的,要麼早早輟學,要麼一批接一批落榜(我也在內)。


學歷低、認知水平低、心理能量低、經濟水平低、家庭背景欠缺......你告訴我,你叫孩子拿什麼去拼?


沒法拼。


就算你生了10個孩子,這10個孩子,大概率上,都終將歸於平庸的大多數。


早早就業,早早生子,早早重複父輩的命運。


然後,下一代,下下一代,繼續在底層中輪迴。


6


那如果少生,或只生一個呢?


局面立馬變得樂觀起來。


首先你不用活得那麼累,不用再為整個嗷嗷待哺的家疲於奔命。


你可以把更多精力專注於自己的人生規劃。


哪怕是投資,你的收益也會更多:當一個孩子得到更多的愛、陪伴,以及成長所需的物質條件後,他意志會增強,心智會提升,那他自然就能在成人的世界裡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另外,這也是對孩子真正的負責。


不亂生孩子,是父母的基本修養


父母的陪伴,無憂的童年,不為衣食煩惱的求學生涯——


這不應該成為一個孩子的奢望,相反,這應該是標準,先達到這些能力再當父母的最低標準。


當然,我知道,生於底層農村,想突破這種集體思想確實不易。


會被嘲諷。

會被排斥。

會有一種莫名的不安全感。


但相信我,這種思想是錯的,靠生孩子改變不了命運。


越窮越生,越生越窮,如此惡性循環——這才是絕大多數信奉“存錢不如存人”的人的宿命。


所以,如果經濟有限,生娃這種事,請務必慎重慎重再慎重!


為了孩子。


這也是為了讓自己不至掉進生活的漩渦。


為了使人生少一點負重,多一點輕盈,多一點從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