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八佰》之前,你不得不瞭解的歷史背景

華誼兄弟的股票最近一路飄紅,原因是被禁了一年的《八佰》終於在8月20號上映了,更重要的是這部被塵封已久的電影上映之初便收穫一片好評,豆瓣電影評分更是超過八分。


在看《八佰》之前,你不得不瞭解的歷史背景

情節催淚,人物飽滿,場景宏大,戰爭震撼......一時間,所有讚美之詞溢於言表。

事實上這部幾乎耗盡華誼家底的鉅作早在18年就吸引了很多業內眼球,歷經了兩次上映兩次退檔後,更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在看《八佰》之前,你不得不瞭解的歷史背景

影片以抗戰初期淞滬會戰中88師謝晉元一部保衛上海四行倉庫的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在戰爭中表現人性溫暖和家國情懷。

說起抗日戰爭,淞滬會戰必須是其濃重的一筆,然而,今天曆史書上只是簡單的用幾句話將這場戰役一筆帶過。很多年輕一輩對這段正面戰場的歷史並不瞭解,或者說了解的並不多。

接下來的文字,就為大家描述一個真實的淞滬會戰歷史背景。

淞滬會戰的起源還要追溯到1937年7月7日,大家都知道的“七七”事變。

事實上,在事件剛剛發生後,當時沒有人覺得這會是一場全面戰爭,因為日本人經常用這樣的小把戲向民國政府討要好處,按照國府最初的想法,這事也應該是跟以往一樣,給點錢就過去了。

但日本人這次好像確實不一樣,談判這邊,不僅獅子大開口,而且一副你不接受我就三個月把你滅了的口氣。

在看《八佰》之前,你不得不瞭解的歷史背景

幾番斡旋下來,老蔣終於忍不住了要開戰了。

其實老蔣一開始是不想主動打的,因為從紙面實力上講,國軍的戰鬥力完全沒辦法與日軍正面硬剛的。

老蔣的想法是,日本這邊先穩住它,等自己發展壯大後再去收拾它。

但日本那邊可能猜出了他的想法,心想我還能讓你吃飽了再揍我,於是,趁著自己在東北已經扎住腳跟的時機,先發制人。

當然,這一階段老蔣宣佈開戰不光是忍夠了。主要也是受了國內民眾的輿論壓力,還有我黨這邊主席的《論持久戰》薰陶,才最終下定決心的。

在看《八佰》之前,你不得不瞭解的歷史背景

好,既然開戰了,日本便不磨磨唧唧了,直接打你最核心的地方,幾天時間,直接把部隊朝當時的遠東第一大城市上海開進。

老蔣這邊積極應戰,調集了七十萬大軍嚴陣以待。

當然,要打淞滬會戰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要讓歐美大哥看看國軍的勇氣和實力。

在看《八佰》之前,你不得不瞭解的歷史背景

歐美大哥們的租界集中在上海,這些租界代表著帝國在華的利益,老蔣把戰場直接安排在上海,就是要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希望這些大哥能夠看到自己的脆弱,及時伸出援手。

日本人那邊的想法就沒他那麼複雜了,東條英機的目的很直接,先打下經濟中心上海,再取政治中心南京,到時候看你老蔣認慫不認慫。

淞滬會戰就這麼打起來了,整個戰場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有一說一,國軍在這次戰役中的表現是可圈可點,但只能限於精神面貌層面,戰術和組織層面上那就是渣渣級別了。

在看《八佰》之前,你不得不瞭解的歷史背景

首先,國軍沒有制空權。這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經常日軍的一發炮彈從天上打過來,國軍的一個連就領盒飯了。有時候一個師拉上去,不到半天就傷亡過半。

其次,國民黨前後投入了70個師,70多萬人,而日軍投入兵力28萬。國軍投入兵力超過了日軍的兩倍,但現代戰爭遠不是靠人海戰術能贏的。

日本士兵的素質遠非我們能相比,對方戰術強,裝備好,槍法準,而國軍部隊大部分由外地調來,有的剛下火車就衝上一線,然而還沒鬧清楚咋回事就被對方的炮火給端了,整個戰場完全就是一個農業國和一個工業國在拼消耗。

在看《八佰》之前,你不得不瞭解的歷史背景

最重要的就是指揮了,淞滬會戰先後換了兩任統帥,最終老蔣自己當了司令。不可否認,老蔣搞政治權術確實有一套,但打仗明顯差點。

仗打了三個月,很多軍隊進入戰場還來不及適應就成了炮灰,缺乏統一調度。中央軍的精銳部隊在這次戰役中幾乎被打的損傷過半,當然各地趕來的援兵更慘不忍睹,有的還沒有接到老蔣命令就被打的沒了建制。

在看《八佰》之前,你不得不瞭解的歷史背景

當然,從外部因素而言,被老蔣寄予厚望的歐美大哥們卻狠狠打了他的臉。整整三個月的時間裡,大哥們一直嗑著瓜子坐著看,並且一致決定不干涉中日之間的矛盾。

老蔣此時心裡一萬句娘希匹呼嘯而過,他決定不打了,再打下去國軍的家底就打完了。

好吧,老蔣決定要撤了。

就在關鍵時候,他又覺得這麼一跑了之確實沒面子。

於是,在撤出上海前,他決定找一支部隊先頂一陣,以死守四行倉庫來向那些甩膀子的歐美大哥展示國軍的勇氣和決心。

在看《八佰》之前,你不得不瞭解的歷史背景

10月26日,上海大部分陣地淪陷,準備國軍88師的師長孫元良突然接到第三戰區的副司令顧祝同打來的電話,電話內容很簡單。讓孫元良帶著自己的隊伍留在閘北,死守四行倉庫。

孫元良一聽就懵了,委員長這是要讓自己和88師的兄弟們集體當炮灰啊,這活兒完全乾不了。

在看《八佰》之前,你不得不瞭解的歷史背景

孫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老蔣的心思,也知道顧祝同只是個傳話的而已。於是,他找到顧祝同,整理了一番思路後告訴對方。

首先,自己是一個軍人,死是肯定不怕的,但如此這麼去死就毫無意義了。因為明擺著打不過日本人,放一個師在這兒做炮灰顯然成本太大,不如留一個團,意思下就算了,對老蔣那邊也能交待過去。

在看《八佰》之前,你不得不瞭解的歷史背景

顧祝同也不是傻人,對上對下他都不想得罪,於是,就默許了孫的建議。

而到了孫元良這邊,最終只留下了一個加強營堅守閘北,向上卻報了一個團。

孫元良留下的這個加強營說起來是個營,實際只有四百多人。為了壯大自己的聲勢,他們號稱有八百人,而負責指揮這四百人的是團副謝晉元,他們面對的是對面數以萬計的日軍主力。

而這,就是電影《八佰》的歷史大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