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是現在陝西河南一帶的方言嗎?

某戰必糊


黃帝時期推廣了雅言,也就是目前的河南話鄭曹片,慢慢推廣向全國,鄭曹片的河南話流行於河南中部,基本上全國人都聽得懂,這是古漢語的母語。漢朝主要注行的還是中原官話,當時中原官話的範圍就是中部幾個省的方言,像河南、陝西、山東、山西、安徽、湖北襄陽地區、江蘇北部一帶、浙江部分地區、河北、甘肅、都流行中原官話。

陝西和河南兩地的方言基本上一至,兩個省的人交流完全無障礙,這兩個省自古交流就非常多,雖然洛陽和西安長年鬥嘴,但是去過這兩個地方的人應該都有感覺,洛陽話和西安話非常像。


綠城鄭州


很遺憾,古漢語並不是河南陝西一代的方言,至少發音上不是。

我個人對語言史的瞭解也不算很透徹,就把一些道聽途說來的內容大概總結一下,供您參考。但真實歷史如何還需要嚴加考證。

相傳春秋時代各國語言並不完全相同,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就像當時各國文字各有不同一樣。但由於大家都是由周王室分封出來的諸侯,因此最初各地諸侯所用的語言跟周王室都是一樣的。這相當於我們今天的普通話一樣,是官方語言。在當時,這種語言被稱為雅言。如果你去了一個陌生的地方而不懂當地的方言,說雅言就好了。相傳孔子講學用的就是雅言。

雅言最初在中原地區廣泛使用,但是由於戰亂,尤其是在元朝征服金國的過程中,中原地區的百姓被大量屠殺,幾近滅亡。人沒了,語言自然很難保留下來。

明朝建立後,統治者為了發展北方人口將當時人口較多的山西省百姓遷往北方各地繁衍。現在中國北方各地方言很接近就是因為大家基本都是從山西遷移過來的移民的後代。這裡面還有一個著名的大槐樹的傳說,有心的網友可以搜索一下。

總之,現在陝西河南的方言跟古代漢語至少在發音上真的不一樣了。


天淵雜記


中原地區一般指河南陝西一帶,所謂逐鹿中原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古漢語是不是現在這片地方的方言就有待商榷了。不是更多,而是更少。

古漢語是什麼

從廣義上說,凡五四運動前漢族人民使用的語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漢語。古漢語分為書面語和口頭語兩種形式。古代先民的口頭語言,現在在部分漢語方言中有遺留。

書面語言因為車同軌、書同文的緣故,幾千年來沒有啥大變化。但是口語的演變就千差萬別了。


在上古時代,中原地區、楚地、西北、西南、東南地區各地的方言都不同。中原文化發達,而楚文化相對也非常發達,但是語言不盡相同。

但孔子周遊列國,至少說明語言是大致想通的,至少是可以交流的。

而北方遊牧民族相傳也是漢族的後裔,他們的語言和漢族的語言也頗相近。

現存的各大方言,中原官話留存的古漢語的痕跡反而更少

中國的方言很有特點,有幾個相對封閉的語系,比如:吳越語系、粵語、客家話、閩南語。還有一個使用人口最多的官話。


隨著歷史演變、各種戰爭和朝代更迭的影響。原來在黃河以北生活的人,因為各種原因陸續南遷。比如:

晉朝時期,因為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大量的中原人口大量南遷,主要遷到長江以南地區,甚至到嶺南和閩越地區;

唐朝時候的安史之亂,也導致大量北方人口南遷,李隆基都跑到四川去了;

宋朝時期,黃河以北長期被遼國佔領,後又被金、蒙地區統治,大量難民南遷。李清照都是逃難的人之一。

元、清事情都有類似情況發生。


客家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這些人到新的地方後,形成相對封閉的定居點,語言的變化和影響也更小,反而保存了更多的古漢語痕跡。

而陝西、河南地區被各種力量,不同文化的人洗滌了多少輪,糅合、同化的東西更多,反而有更少的古漢語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