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黑龍江於傳龍曲婷婷虐打兒童事件?家庭暴力應該怎麼避免?

郝兆霞


立法嚴懲是必須的,兒童沒有生存能力,很容易成為家暴對象。施暴者如果沒良知很難杜絕家暴的發生,只是希望左鄰右舍不要自掃門前雪,發現有這樣的行為報警的同時要及時制止,如果你害怕就找幾個鄰居一起去。


Ayudewi


看到這條消息確實很痛心,一個四歲的孩子被家庭暴力折磨的傷痕累累。這種重組家庭對於孩子暴力傷害可以說不是一起兩起了,而是時有發生。保護孩子成為一種呼聲,如何避免家庭暴力出現呢?

簡單分析了一下出現家庭暴力的情況。一般情況下,施虐者都不是孩子的親生父母,當然佳木斯這起虐待兒童事件上,這個父親更可恨,自己的親生骨肉竟然實施虐待。施虐者一般都是孩子的繼父、繼母,沒有血緣當然就沒有感情,他們覺得把這個孩子作為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打罵是家常便飯。還有一類是重男輕女,親生父母打罵女童,這種情況現在已經比較少,就不做討論。主要就是繼父繼母虐待孩子,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提出幾點防止虐童家庭暴力事件出現的建議:

一是嚴判重判虐童者。對於這種虐童行為,無論在法律還是道德方面都為人所不齒。對於這種行為必須要處以較重的刑罰,只有這樣才能給予施暴者真正的懲罰,才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二是做好未成年人尤其是幼童的扶養安排。對於離異家庭,在離婚時,尊重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選擇,並由法律部門、社區組織評估未成年人的扶養安全條件。對於有家庭暴力傾向的家庭,由國家民政部門強制監護人及未成年人定期接受扶養情況檢查,對於給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傷害的監護人及相關人要給予嚴肅處理。

三是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納入家庭信用檔案。通過對未成年人生活、學習和健康條件進行登記,建立扶養信用檔案,對於存在家暴的監護人和相關人記錄不良信用,並依法依規對失信行為進行處理。扶養是家長對未成年子女的責任,沒有盡責就是一種失信,這種失信要嚴肅處理。

四是加強教育引導。家庭暴力一般出現在離異家庭,大部分施暴人文化素質低,法律意識比較淡薄。建議由法律援助部門、社區發起反家暴教育活動,通過強化教育引導,減少重組家庭家暴發生概率。

五是建立社會扶養易遭受家暴幼童機制。對於幼童遭受家暴,監護人和相關方不能正常扶養或正常扶養幼童身心健康得不到保證的。取消監護人資格由監護人負擔扶養費用,由社會扶養機構負責扶養孩子,避免家暴傷害孩子。

一個四歲的孩子,本應該天真無邪被父母呵護,快樂的成長,而這個小女孩卻遭受一對喪盡天良夫妻的折磨。孩子是未來,也是希望。真的不希望這種家庭暴力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多一份,少一份傷害,讓孩子的童年不在是無盡的痛苦和摧殘。讓全社會行動起來,為了孩子,共同抵制這種家庭,為孩子的未來插上希望的翅膀。


舍我談歷史


畜牲行為!

4歲女童身上有多處傷痕,醫院的護士判斷女童傷勢系人為。

被打女童額頭、面部、嘴巴、身體上多處均有明顯外傷。額頭有一處明顯的傷疤、面部有一處明顯創口、上嘴唇缺肉,身上有多處疑似菸頭燙傷,孩子還做了顱內手術,住進了ICU。

誰看到都會心痛!這個繼母還耍賴不承認。

對於這件事情我覺得:

1.婚前學法。

家庭暴力的一再發生,是因為成年人不懂法律了。所以婚前學法非常重要。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被保護權等權力。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

2.學習幼兒心理學。

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知道哪個年齡段的孩子表現是怎麼樣子的?接納孩子,尊重孩子,保護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3.家庭和睦。

夫妻好好經營自己的婚姻, 互相包容,相敬如賓,讓家庭和和睦睦,孩子在和諧的家庭中成長,遠離暴力。

慶幸的是:

此案當地創業派出所已介入調查,目前已經找到女童的父親和繼母,正在進一步審理中。女童暫無生命危險,目前仍在醫院接受治療。案件的定性和進一步調查需根據法醫對女童的傷情鑑定結果開展,案件有調查結果警方也會適時向社會公開。

打人者一定會受到法律的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