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盞名貴品種與名稱問題

一、建盞在古代的地位

在晚唐五代時期,建窯僅是一個生產青釉器和醬釉器的普通窯場,後改燒釉面無斑紋的黑釉茶盞,為建盞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從青釉→醬釉→普通黑釉→建盞釉,這個過程是漸進的,其顯著特點是,坯與釉的氧化鐵含量越來越高,釉層越來越厚,使燒製工藝難度加大,生產成本提高。宋代初期建盞的出現,反映出鬥茶藝術對茶具的講究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

北宋中期,在福建督造貢茶的宋廷重臣蔡襄(大書法家)總結數十年來的鬥茶習俗,撰寫了一部茶藝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茶錄》(1054年)。書中載:"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自不用。"《茶錄》充分肯定了建盞的功用和獨秀地位。《茶錄》問世後,鬥茶文化推波助瀾地在朝野傳播,建盞中的優品成了皇族、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尋的寶物,文壇巨匠暢懷謳歌的極品,建窯由此進入鼎盛時期,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並生產底足銘有"供御"、"進盞"的建盞進貢朝廷。

二、建窯名貴品種

建窯的名貴品種有兔毫、鷓鴣斑(即建窯油滴)、曜變(即毫變)。

關於建盞名貴品種與名稱問題

兔毫盞

兔毫盞是建窯主打產品,它的主要特徵是黑釉表面分佈著雨絲般條紋狀的析晶斑紋,類似兔毛。

關於建盞名貴品種與名稱問題

鷓鴣斑盞

鷓鴣斑盞是建盞珍品,產量稀少,其主要特徵是釉面花紋為斑點狀,類似建窯當地鷓鴣鳥胸部羽毛的黑底白斑。它也像水面上飄浮的油珠,被日本稱為油滴。

關於建盞名貴品種與名稱問題

關於建盞名貴品種與名稱問題

曜變盞

曜變盞是建窯的特異產品,非常難得,極為珍貴,它的主要特徵是圓環狀的斑點周圍有一層干涉膜,在陽光照射下會呈現出藍、黃、紫等不同色彩,並隨觀賞角度而變。

建盞之所以受到茶家青睞,其魅力主要在於釉面斑紋。如果沒有斑紋,則只是普通的黑釉盞,即使坯質再好,釉色再黑,建盞也不會有太大特色。建盞的製作工藝就是圍繞著斑紋進行,建窯的興衰和它留給後人的許多難解之迷,都隱藏在這些變幻莫測的斑紋之中。

建盞的釉面斑紋多種多樣,千差萬別,現代有些涉足者見到斑紋有點異樣的,就憑感覺起一個名稱,致使建盞品名越來越多。例如,圖4所示的建盞,有專家發表的文章中就有三種名稱:鷓鴣斑,鐵鏽斑,毫變盞。另有一本鑑賞書還出現"類鷓鴣斑曜變"等等許多新名,其實鷓鴣斑與曜變是兩個不同品種,鷓鴣斑之名來自中國,曜變之名出於日本,把不同品種且異域的名稱交叉組合,似為不妥。

識別建盞的釉面斑紋,不能簡單地認為毫變盞就是釉麵條紋特殊的建盞,並因此把粗條紋的鐵鏽斑盞或條紋色彩有些特別的兔毫盞,甚至把有脫釉缺陷的兔毫盞(圖5)都當成毫變盞。筆者認為,中國宋代所稱的"毫變"、"異毫"與日本所稱的"曜變"是同一品種。正確理解"毫變"這個名稱,應該考慮三個問題。

毫變盞是建窯寶物

中國宋代有關建盞記載最重要的著述是《方輿勝覽》,作者祝穆寫到:"兔毫盞,出鷗寧之水吉。黃魯直詩曰:'建安瓷碗鷓鴣斑'。又君謨茶錄'建安所造黑盞紋如兔毫'。然毫色異者土人謂之'毫變盞',其價甚高,且艱得之。"祝穆是南宋歙州人,徙建寧府崇安,幼孤嘗從僑居建陽的姑父朱熹學習。崇安建陽均近建窯,著意收集南宋名跡的他對建盞的情況當非常瞭解。這段文字清楚表明毫變盞極難得且價格昂貴,非寶莫屬。

日本古代有關建盞記載最重要的文獻是《君臺觀左右帳記》(1511年),這本書是足利將軍的朋友們對他收藏的唐物(東山御物)進行評鑑的記錄。在這本書中被高度評價的唐物,是當時所能收集到的最好的東西,因為是以優美和稀少作為選擇標準。而且在所謂唐物莊嚴的世界,只有將軍家才能做到這一點。書中記載的建盞有關情況如下。曜變,是建盞之最,世上罕見之物,值萬匹絹。油滴是僅次於曜變的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從中日兩國古代有關記載,毫變和曜變的對應關係一目瞭然。

要深入理解"毫變"的含義

建窯的主打產品(佔98%以上)是兔毫盞,"毫變"隱義是主打產品的變異品種,也就是建窯的變異品種,這裡的"毫"相當"窯",因此,"毫變"與"窯變"同義。而"曜變"是從"窯變"過渡來的,所以中國宋代記載的"毫變"、"異毫"與日本稱的"曜變"是同一品種。現在"窯變"這個名稱也被濫用了,窯變原指窯中之寶,現在把說不清的釉色都稱窯變,反正好歹都是窯裡變出來的。

要考慮與社會溝通

毫變盞與兔毫盞的特徵要有明顯區別。如果是兔毫盞中的某一種,就很難與社會溝通,因為條紋的變異程度難以界定。"毫色異者"不單指毫紋的形狀變異或色彩變異,而是指兩者都變。所以符合這一條件的只有曜變。筆者在《陶瓷學報》98年2期發表的《論鷓鴣斑建盞》一文中對鷓鴣斑等名稱問題作過詳細論述,本文的重點是鑑賞,對名稱問題不再贅述,但希望通過鑑賞進一步認識建盞名稱。

真正認識建盞斑紋,不能只觀其表面,而應究其本質。斑紋的本質包括構成斑紋的物質和形成過程。兔毫、鷓鴣斑、曜變屬於鐵鈣繫結晶釉,其釉面斑紋是釉料在高溫階段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後,鐵氧化物在釉表面層析晶產生的,構成斑紋的物質是鐵氧化物的結晶體,這些斑紋是在窯火中天然形成的,沒有人工痕跡。這些建盞製作工藝難度大,藝術品位高。而黑釉白斑盞(圖6)斑點的物質是後加的白瓷釉,不是氧化鐵晶體,斑點的形成是靠人工裝飾的,製作工藝難度小。還有鐵鏽斑盞(圖4),雖然斑紋是由氧化鐵晶體構成,但有明顯的人工痕跡。後兩者斑紋的外表很豔麗,但藝術效果顯得單調呆板,談不上奇妙自然,其本質與兔毫、鷓鴣斑、曜變不同,它們不能反映建盞獨具的藝術風格和特色,稱不上建盞珍品。建窯還有許多純黑釉盞和雜色釉盞,這些建盞大都是燒兔毫、鷓鴣斑、曜變時留下的失敗的作品,沒有多少驚奇之處,也無法把它們和寶物劃等號。

喜歡建盞的可以添加筆者V:18063722557 夜殤也可以私信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