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我

讀書與我

早上忙完家裡的事,騎車上班的路上,終於有時間閒下來想接下來一天的事情和安排。想著白天上班空餘時間看什麼書,想著下班回家後有時間的話打算看什麼書。在心裡這麼給自己編排完了,突然有種幸福的感覺湧上心頭,這種感覺也不是第一次有,但真的挺幸福。

接著腦子裡又冒出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這兩個想法擱在一起,促成了我想寫一點讀書與我的感受。

讀書與我

我原本並不是個愛看書的人,小時候沒資源,大了又被電視劇吸引,所以真正喜歡上看書也是近幾年的事。曾經我也思考過自己開始讀書是因為什麼事,或者說是什麼讓自己喜歡上讀書這件事的,直到看了《我與地壇》,才更加肯定了自己心裡的那個答案-----一個劫,身心的劫。

很多人看了史鐵生的這篇文章痛了,哭了,感動了,我想這些讀者是有同憫心的,情感豐富的,坦白講這些感受我都沒有,我有的是一些感同身受,我相信作者只是寫自己的一個經歷而己,只是“重生”後對過去的一種記錄與紀念,包含著一種成長的認知。

讀書與我

讀書是一味藥,這藥主治精神,而後康健身體,如果身心皆健康,讀書也是一樣很好的保健品。相信很多人和我同有這樣的認識。

都說讀書使人開闊眼界,學到知識,這話沒毛病,可也有毛病,因為目的不詳。知識大概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需要原材料的製成品,大腦是製造工廠,如果一定要找出它的原材料的話,這原材料應該叫“思想”,否則就違背唯物論了。

知識這個製成品又是奇特的,我們通常稱其為精神食糧,如果視它如食品,口味取決於愛好,雖有優劣,可絕不會腐爛變質,也可用來不斷復加工……年少時我的夢想是吃遍天下美食,志向何其遠大,終歸不容易實現,而今,消化能力已不如盛年,然嚐盡天下美食的志向依舊未改,只是此美食亦非彼美食了。

讀書與我

讀書是一日三餐,依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自由的選擇應該不難了,此餐可以獨享,可以貪吃,不用擔心消化不了,不用擔心長胖,可以長智商長情商,可謂百利也;然如選擇不當也會有害,輕則可能拉肚子,重則慢性中毒,損害一生。

讀書與我

古人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此勸學名言至今依然流行,只是真正能通過讀書得到黃金屋和顏如玉的必是極少的啊。

相比之下,近代人關於讀書的解讀倒更深得人心,“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們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高爾基的這段不帶絲毫功利性質的話,好像更適用於普通大眾。古人教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希望我們將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結合,學以致用,為己所用。

讀書與我

在我的解讀裡,行萬里路應該有兩種,除了上述的學以致用,為己所用,還當包含有意境裡的萬里路。

唐詩宋詞可以將你帶回到裊裊炊煙的江南水鄉,可以帶你領略大漠孤煙的塞外蒼茫,可以邀你欣賞月夜秋色,可以請你站到江邊聽家童鼻息;明清小說又可以帶你去西天探險,可以帶你體驗一回俠客生涯,可以帶你享盡榮華富貴;可以衝破世俗談一場民國的愛情,可以捨身就義當一回革命英雄;還可以穿越到十六世紀的大西洋彼岸看一場沙翁的戲劇,可以回到十九世紀的巴黎聖母院去尋找那個敲鐘人;可以去諾弗哥羅德城探訪高爾基的童年,可以和阿米爾一起返回阿富汗開啟一段救贖之途,可以去布魯克林和弗蘭西一起“種一顆樹”……如上這般“旅行”恐怕是現在的VR技術也無法比擬的吧?

讀書與我

讀書是認知的一種途徑,認知的可以是知識本身,也可以是人,是情懷,是生命,是人生……這些可以統稱為智慧的認知,可以悅己,可以明智,可以解惑,使人滿足,讓人幸福。

讀書使我渴望知道以前不知道的知識,是我空閒時打發時間的好方式之一;是我需要轉移注意力,調整狀態的最理想方式;是我排遣煩惱的最用效方法。

讀書於我是種幸福。

查看更多學姐們的精彩紛呈:

自豪!這種久違的感覺真好!

2020最艱難的時刻,幸好有篆書陪我渡過!

從零開始|我和孩子一起寫篆書

不負春光,我與篆書有個約會

願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篆書學習第45天!

當美術老師遇上大俠老師,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寫畫時光

讀書與我

主創:梟帆(大俠)

親子育兒導師,原上海電視臺資深媒體人,中德自然教育推動人。

定居德國養兒育女13年,已經出版創意育兒暢銷書《媽媽請在童年這樣愛我》《遇見孩子就是遇見更好的自己》《走出家門就是最好的旅行》

新浪微博育兒大V@德國小兄妹,公眾號《德國育兒》,也是德國寫畫時光媽媽成長俱樂部創始人,開設課程有畫畫,寫作,個人IP成長,壕媽訓練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