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成年人,沒有崩潰自由”

“身為成年人,沒有崩潰自由”

“你有沒有在公共場合哭過?”

餐廳經常有對情侶來吃飯,選在週六晚上。

有很長一段時間沒見過他們,直到昨天,男生來了。

他一個人坐在牆角落的地方,點了女生愛吃的蛋糕。

慢慢切,慢慢切,吞下小塊,然後淚珠成串地往下滴。

我想起那句話:

“不要嘲笑當眾落淚的成年人,因為他真的忍不住了。”

1

現在的人別說不敢哭,甚至都不敢暴露一點脆弱。

上一秒剛上完課,下一秒就跑著去趕公交車;

公交車沒趕上打車又被堵,遲到3分鐘就被扣工資;

面對一些職場情感上的失意,不敢告訴任何人;

其實我想說的是,你可以給自己一點。

你可以哭的,沒什麼不好意思的。

“身為成年人,沒有崩潰自由”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我們的內心都有一個防禦系統。

不開心的時候,它會推卸責任,給你一個更積極的觀點。

失戀和失業這種大型暴擊,會給你帶來非常難受的體驗。

但一些瑣碎小事,卻沒辦法觸發你心底的防禦機制。

比如摔了一跤,錢包被偷,手劃破了,它們只會越積累越多。

長久下來你很難獲得安慰和平衡,比遇到了特別壞的事還難。

看了個片段,柳巖飾演的網紅,面對鏡頭一邊聊天,一邊卸妝。

她突然回過頭,扯掉了平時自己直播的背景布,她家真實的模樣呈現在了大家面前。

狹小擁擠,裝修老舊,只有一張床。

“光鮮亮麗的背後,我也有我的脆弱與艱難。”


“身為成年人,沒有崩潰自由”

前幾天有個新聞上了熱搜。

一位女司機路邊違停,交警上前批評教育,她卻突然失控:

“我加了兩個星期班了,想今天可以早點回家做晚飯,又在這兒被堵了……”


“身為成年人,沒有崩潰自由”

附近道路施工,她找不到回家的路,丈夫電話也打不通。

當生活團成了亂麻,她憋不住了,哭得泣不成聲。

這些小事,一個個挫敗的瞬間,都會壓在心頭。

或許正刷著牙,獨自吃著飯,突然一陣鼻酸。

好在哭過之後,我們又可以挺上很久。

根據費斯汀格法則,生活的90%由你對事情的反應決定。

每個人是自己人生的導演,不認輸的人,早晚會主宰生活。

成年人不怕崩潰,比的是誰能自愈。

大張偉表演過一個歌舞劇叫《世界上最幸福的病》。

他扮演一個“笑臉症”的病人:

無論是被老闆罵、被同事嘲笑、還是遭遇了什麼痛苦,都是一副笑著的樣子。

很多人都是笑著看的,到最後卻看哭了。

裡面那個嘴角上揚的角色,多像自己。

生活的不容易在於,需要堅強的時刻太多了。

半夜發燒,一個人跑去醫院打點滴,不敢睡著;

下班準備去赴約,得知加班的消息,積極回覆:收到;

文檔寫到一半電腦死機,要努力安慰自己:沒事,重來。

2

有部日劇的女主,30歲白領,每天帶著笑容工作,光彩動人。

但作為銷售助理的她,卻要負責泡咖啡、做保潔、改方案、聯繫客戶……

同事把麻煩事推給她,上司看她能幹就使勁壓榨她。

每天早晨被老闆的電話驚醒,等地鐵都要蹲在地上改方案。

當別人羨慕她有份好工作時,她笑不出來了:“我好羨慕你,可以這樣盡情地哭。”

“身為成年人,沒有崩潰自由”

以前渴望光鮮亮麗,現在只拼誰的情緒能一直穩定。

為此我們變得冷靜,卻也被奪走了情感的需要。

身為成年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委屈;

而是你每一次的委屈,都不敢理直氣壯地說出來。

“生活是暴擊的循環,沒有一種生活不存在暴擊。”

這種暴擊不一定多大,更多是無數個小小的失望。

生活的真相不是柴米油鹽,更不是花前月下;

煩心事不時就撲面而來,能扛得住最好;

扛不住了,就別太勉強自己了。

3

心理研究證明:

想要減少悲傷,你得多釋放一點消極情緒。

不管是摔了一跤,膝蓋破了,還是沒擠上地鐵遲到了。

只要你感到難過,想哭就哭好了。

成年人已經撐得夠多了,可以找機會給情緒一點自由。

就像《melo體質》裡的那句臺詞:

“裝在心裡的眼淚會讓人生病;

流出來的眼淚,很快就會蒸發,成為這世上不存在的東西。”

適當放過自己,就不會活得那麼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