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鐵成為“燃料”

當鐵成為“燃料”


近幾年來,帶加熱包的方便米飯受到了很多人的熱捧。給加熱包加上水之後,熱乎乎的水汽就立刻出來,十幾分鍾後飯做好,菜也熱了。不用電,也不燒氣,就能夠釋放出大量的熱,很是方便。但熱量究竟是從哪裡變出來的呢?

前些年,有一樣東西與方便米飯的加熱包原理是相似的,那就是中醫治療藥物“坎離砂”,把它放在身上適當的位置,就能進行熱敷。只是年輕人用得少,所以知名度不高。後來,“暖寶寶”流行起來,它也是一個發熱包。只不過,由於這類加熱包不與水直接接觸,放熱慢而持久罷了。

其實,這些加熱包發熱所需能量的來源,都主要來自一個化學反應,那就是鐵的氧化反應。確切地說,就是鐵被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鐵(Fe+O2→Fe2O3,放熱)。這與我們燒炭取暖的化學反應類似(C+O2→CO2,放熱),只是這裡的“燃料”是鐵。

鐵也可以當作“燃料”?那我們怎麼從來沒有見過做飯時把鐵鍋燒著了?

我們都見過一個鐵的氧化反應的產物—鐵鏽,其最主要成分便是三氧化二鐵。而且我們知道,鐵生鏽是一個在常溫下就能夠進行的反應。

有人還是會問,我們見過鐵鏽,可是沒有發現它發熱啊。我們當然發現不了鐵生鏽時的放熱,因為鐵生鏽這個化學反應的速度實在太慢了。鐵的鏽蝕反應的步驟比較複雜,但是歸根結底仍然是Fe+O2→Fe2O3,仍然會放出熱量。由於反應太慢,放出來的熱量很快被環境吸收,所以我們完全感覺不到。現在,我們在“坎離砂”、“暖寶寶”或方便米飯的發熱包中把這個氧化反應極大地加快了速度,於是我們便能感覺到熱。

那麼,我們是怎樣把鐵的氧化這個平時很慢的反應的速度加快的呢?

我們知道,鐵是固體,氧氣是氣體。無論化學反應的中間過程怎樣,反應肯定在鐵的表面進行。因此,這些化學反應的速度,除了其本身的化學性質即化學反應的難易程度之外,一定與鐵的表面性質有關。我們又知道,鐵在常溫下是能夠生鏽的,也就是說,這個反應並不是很難發生的。那問題就在鐵的表面了。

表面性質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表面的面積。參與化學反應的分子是一定要相遇才可能發生反應的。因而,同樣的條件下,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越大,參與反應的分子就越多,顯示出來的宏觀反應速度就越快,一定時間內放熱反應所產生的熱量也就越多。我們平時見到的鐵器如鐵鍋、鐵釘都是個體體積相對較大的物體,而加熱包內參加化學反應的鐵都是細小的鐵粉。總體積相同的兩個物體,一個是整個的,另一個則被粉碎成很多小的組分,那麼,後者的表面積顯然要遠遠大於整個的物體。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正方體有6個表面,一刀切成兩半,表面就多出來2個,表面積顯然增大了。切的刀數越多,表面積增加得越多,而總的體積當然沒有變化。表面積增大,有可能發生化學反應的分子相遇的機會也就多了。所以,鐵粉發生氧化反應的宏觀速度就會遠遠比鐵鍋、鐵釘等物體的氧化要快得多。

其次是表面的粗糙和疏鬆程度。有的物體表面是比較光滑和緻密的,如鐵鍋,通常是衝壓或鍛造出來的,前些日子在網上很紅的某地鐵鍋就號稱需要手工敲打多少錘。即使是鐵釘,也需要軋製和衝壓。這樣,我們使用的鐵製品表面都是光滑和緻密的,而且,一般都是在較高溫度時製造,然後冷卻而成。在高溫冷卻的過程中,實際上鐵的表面已經生成了或薄或厚的氧化層。由於表面光滑、緻密,而且還有氧化層,所以普通的鐵器可以進行氧化反應的鐵原子並不多,常溫下氧化緩慢就是必然的。

加熱包裡的鐵粉則不是如此,它們的製取並不是簡單地把鐵用銼銼成了鐵末子,而是用還原法直接把氧化鐵的粉末,如鐵礦精粉、軋鋼鐵鱗(高溫下鐵氧化的產物)等用炭或水煤氣(氫氣和一氧化碳)之類的還原劑還原而成的海綿狀鐵粉。放大了看,其表面是粗糙而帶有海綿狀空洞的。這樣,它與氧氣、水蒸氣或水接觸的面積將是很大的。在最後包裝之前,它一直在缺乏氧氣的還原環境下,所以,表面也大多沒有被氧化。

當鐵成為“燃料”


當這樣的所謂“還原鐵粉”遇到了氧氣和水蒸氣之後,其氧化的速度就比一般的鐵器快了不知多少倍。拿“坎離砂”發熱包來說,平時都是隔絕空氣包裝的,一旦撕去外層的包裝,讓空氣進入袋內,鐵粉就會氧化而發熱。由於這樣的發熱包是靠近人的身體放置的,有了人體散發出的水汽,發熱包中鐵粉的氧化就更快,在4~6小時內基本上就可以被氧化得差不多了。一般的“坎離砂”在人身上熱敷的時間也差不多這樣長。有了水汽,發熱才更快,很明顯,“坎離砂”這個名稱正形象地說明了這個特點。八卦中,坎屬水,離屬火,水汽進去了,發熱包就如同著了火一樣熱起來了。

由於方便米飯的加熱包需要在水裡更迅速地發熱,所以,在它的加熱包裡另外摻加了鋁粉、石灰等少量其他成分。鋁粉比鐵粉更加活潑,更容易氧化發熱。加石灰則使水溶液成為強鹼性,在這種情況下,鐵粉的氧化速度更加迅速,可以在十幾秒的時間內把水溫提高到沸騰的程度。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在水和其他鹼性物質的參與下,鐵的氧化反應是很複雜的,那麼,本文一開始所說的“Fe+O2→Fe2O3,放熱”的模式是不是還成立呢?

在化學中,關於化學反應的熱效應,有一個著名的赫斯定律(過去稱蓋斯定律),說是化學反應的熱效應只與反應物和產物的狀態有關,而與反應的中間步驟即反應途徑無關。這實際上就是能量守恆定律對化學反應過程的應用。還是打個比方,連通器中的水從較高水面流向較低水面中所能夠做功的大小,只與兩個水面的高度差(也就是水所具有的勢能的差)有關,而與水流的途徑無關(當然假定流動中沒有摩擦力)。我們用自來水澆園子,與所接水管的長短並沒有很大的關係。

這裡,反應物是鐵和氧氣,產物是三氧化二鐵。不論中間反應有哪些,最終的能量差,也就是反應放出的總的熱量總是一樣的。

同樣的一個化學反應,由於反應條件的不同,使得整個反應的速度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給它的效應或應用可以造成巨大的差別。同是鐵的氧化反應,它可以使鐵器鏽蝕,給生產生活帶來危害,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可以把鐵當作“燃料”,氧化時放出熱量,方便我們的生活,還可以作為醫療手段,有益於我們的健康。我們的化學世界,還真是有趣得很。

作者 馮大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