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慶山出土94個漢字木簡,距今大約1500年,出土陶器卻逗壞專家

眾所周知,中國從西漢開始就已經有藩屬國,中國曆代王朝多對藩屬國採取懷柔政策,厚往薄來,很少干預其內政,卻無償為其提供保護。藩屬國是指名義上保有一定主權,實際上在內政、外交和經濟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從屬並受制於他國的國家。像我國曆史上漢、唐、明、清等幾個大一統朝代,都有許多藩屬國,而我們熟知的藩屬國有朝鮮半島、琉球、東南亞各國和西亞等一些國家。

韓國慶山出土94個漢字木簡,距今大約1500年,出土陶器卻逗壞專家

這種宗藩關係表面上看似是不平等關係,周邊國家要向中國稱臣納貢,受中國皇帝的冊封,並由中國賜予印璽。但是實際上這種宗藩關係只是維繫中國和周邊各國友好關係的一種形式,原則上並不干涉藩屬國的內政。中國作為“天朝上國”總是本著“薄來厚往”的原則,對朝貢藩屬國給予大量的賞賜,其價值遠遠超過朝貢者所進貢的物品,所以各藩屬國總是樂於來華朝貢。

韓國慶山出土94個漢字木簡,距今大約1500年,出土陶器卻逗壞專家

前段時間,在韓國的慶尚北道慶山市瓦村面小月裡遺址出土了一枚木簡,據專家介紹木簡長約74.2釐米,上面刻有94個漢字,材質是經過打磨的彎木製成,這也是迄今為止韓國境內出土的最長木簡。韓國專家表示這枚竹簡距今大約1500年,木簡上記錄了6世紀朝鮮半島新羅時期的土地管理情況,包括意為水田的“畓”,還有代表徵稅土地面積單位的“結”或“負”;意指住在同一山谷內的特定族群的“谷”,與課徵堤堰租稅有關的“堤”。

韓國慶山出土94個漢字木簡,距今大約1500年,出土陶器卻逗壞專家

韓國文物局專家表示,與木簡一起出土的還有人臉形狀的陶器,陶器共有三張表情不同的面孔,專家推測為祭祀用途,而陶器表情也逗壞專家。韓國文物局表示,在古代“結”和“負”這兩個字,被認為是朝鮮半島實現三國統一後的用語,但通過此次考古發現,這兩個字在6世紀就已開始使用而非7世紀,這也讓人們普遍認同的歷史提前了一個世紀。

韓國慶山出土94個漢字木簡,距今大約1500年,出土陶器卻逗壞專家

韓國專家們表示,從字體和內容來看,這很有可能是記錄慶山附近地區土地現狀的木簡。通過木簡業可以瞭解當時以山谷和堤壩為中心的地方村落的地理環境,為增加農業生產力而建造的堤壩和位於其周圍的水田的存在、收取租稅的中央政府的支配狀態等。韓國專家高度評價這枚木簡出土,對研究新羅時代的地方行政體制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