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出生十幾年的人,也會被搖滾樂所感動《波西米亞狂想曲》

看完《波西米亞狂想曲》,彷彿看了一場不屬於自己年代的演唱會。

《波西米亞狂想曲》再現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掀起搖滾狂潮的英國“皇后”搖滾樂隊,電影以樂隊主唱傳奇人物佛萊迪·摩科瑞為主要人物,展現了他是如何從一位默默無聞的普通人轉變成一個受人追捧的樂隊主唱的傳奇經歷。


晚出生十幾年的人,也會被搖滾樂所感動《波西米亞狂想曲》


電影作為一部傳記片,引發了很多爭議,部分人認為其真實還原了歷史,但從劇情內容的角度出發,這部電影還有進步的空間。《波西米亞狂想曲》曾獲得2018年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和2018年奧斯卡最佳電影提名,這些殊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關影評人認可電影在人物傳記影片之外所具有的藝術價值。

“皇后樂隊”的歌迷肯定會喜歡這部電影,樂隊起名的初衷就是他們特立獨行、我行我素,他們不屬於任何人,他們只做自己,完美詮釋自由和豪情。他們的音樂也是唱給和他們一樣的人,那些受排擠處在人生低谷的人,給予他們信念和力量,他們終於做到了!

音樂的力量


晚出生十幾年的人,也會被搖滾樂所感動《波西米亞狂想曲》


英國是搖滾樂的故鄉,誕生過引領全球搖滾樂風潮的滾石樂隊、披頭士樂隊、綠洲樂隊,還有就是鼎鼎大名的皇后樂隊,今天歌迷們耳熟能詳的“WE WILL WE WILL,ROCK YOU”,以及體育類節目中一次次唱響的《We Are the Champions》的歌聲,均出自於皇后樂隊的創作。

而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的獨特之處,不在於故事講得怎麼樣,而是在於該部影片作為音樂傳記影片,將劇中人物個性描繪、敘事情節發展,完全切合進了與影片同名的歌曲中,將影片的敘事、人物的情感、主題精神與歌曲完美融合,戲劇進程與配樂之間環環相扣,來自於皇后樂隊的多首經典曲目引導著劇情的起承轉合。


晚出生十幾年的人,也會被搖滾樂所感動《波西米亞狂想曲》


片名《波西米亞狂想曲》也是他們樂隊的名曲,歌曲長達六分鐘的時間,按照歌曲的音樂構成,可以分為六個部分,影片也隨之推進:

  • 前奏:這裡的音樂平緩柔和,是整首歌的前奏,也是電影的開頭。
  • 詠歎調歌謠:歌曲詠歎調歌謠部分的歌詞是男孩用向媽媽傾訴的方式描繪了自己的殺人行為以及懊悔和對母親的告別。影片的劇情對應的是弗萊迪創作歌曲的巨大壓力狀態。
  • 吉他獨奏和空白靜音:這一部分主角的狀態是孤獨,在音樂事業上的成功並沒有消散他精神狀態中的孤獨。
  • 歌劇部分:“我是個可憐的男孩,沒人喜歡”,畫面和音樂呈現出混亂的視覺效果,暗示這一階段的主角在音樂創作和情感生活上的混亂,也描述了他無力撕扯的狀態。
  • 搖滾部分:搖滾表達著其深陷困境的反抗,在電影中他也開始勇敢的面對自己的過往,找尋自己的音樂理想和創作態度。
  • 迴歸到前奏的平和:在結尾緊張和壓抑的情緒慢慢放下,主角最後一段時光是快樂的,歌曲結束了,但影片並沒有結束,電影用完美的細節還原並復刻了皇后樂隊1985年的演唱會場面,整個演唱會片段長達20分鐘,把節奏推到最高潮。


晚出生十幾年的人,也會被搖滾樂所感動《波西米亞狂想曲》


電影借用音樂這座橋樑連接了不同的時空,再現了他傳奇人生中美好、激情、痛苦和掙扎的經歷,從人生態度、友情、愛情和家庭多角度刻畫人物角色,是一部完美的音樂傳記電影。

人物的影響

“我們雖然老了一點,但也還是那個皇后樂隊。”

《波西米亞狂想曲》整部電影的時間線是從1970年到1985年,電影以倒敘的形式交代了皇后樂隊成立以及聲名鵲起的過程,不過電影著墨最多的,還是佛萊迪·摩克瑞的生平事蹟。


晚出生十幾年的人,也會被搖滾樂所感動《波西米亞狂想曲》


電影中的人物畢竟都是真實存在過的人,所以《波西米亞狂想曲》在人物造型的還原上很上心,不管是角色造型、體型還是神態都幾乎達到了克隆級別,演員也在讓自己循序漸進的代入角色,在初步完成了“形”,電影製作團隊報以敬畏之心,開始塑造影片的精神內核。

除了描寫佛萊迪的私生活,電影也圍繞佛萊迪的個人生活對皇后樂隊的成軍和崛起進行了非常詳細的刻畫。畢竟是傳記電影,復刻和重構就是傳記電影創作過程中的兩大觀念,尤其是對於音樂家傳記片來說,電影就需要融入音樂、傳記文學等多種藝術載體,弗雷迪·莫丘瑞關於自身的群體認知貫穿了整部電影或者說他的整個人生。如此看來,如假包換地複製皇后樂隊的日常才是觀眾最希望感受的精神向度,也是電影展露出最大的敬意,電影之所以能夠大獲成功,不僅有支持的歌迷,還有被感動的觀眾。


晚出生十幾年的人,也會被搖滾樂所感動《波西米亞狂想曲》


“我們是四個特立獨行的人,我們的聽眾也一樣,都是被排擠、找不到歸屬的人,但我們屬於他們。” 皇后樂隊的存在意義進一步顯露出來,群體歸屬一直都是他們致力於傳達的音樂主題,影片最後那20分鐘的舞臺讓人淚目,也讓人熱血沸騰。

通過這部電影,我們也可以體會到皇后樂隊對一代人的震撼,該片在歷史原型和藝術重構之間成功找到了絕妙的平衡點,實現了真正的歷史與影視藝術相結合,影片行將結束之際,一首《The Show Must Go On》縈繞於銀幕空間中。熟悉這首歌曲的樂迷都知道,它的原版音帶錄製於1990年。


晚出生十幾年的人,也會被搖滾樂所感動《波西米亞狂想曲》


作為與世界最後的告別,弗雷迪·莫秋裡用一曲《波西米亞狂想曲》結束自己的歌唱生涯,也在高潮中結束了整部電影。有時候沒有配樂也能掀翻屋頂,沒有酒杯也能隔空共飲,沒有聲音仍能唱給你聽。只要一起拍手跺腳,不用樂器也能搖滾……電視裡說,治癒病毒尚需數年時間,治癒偏見卻遙遙無期。

文原創,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