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停工是故意哭窮?一部電影賣過30億票房,影城才會覺得賺錢了

影院停工是故意哭窮?一部電影賣過30億票房,影城才會覺得賺錢了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階段,雖然社會上大部分行業都步入復工後的正常經營階段,但作為文化娛樂場所的電影院,依然處於停工狀態。

4月20日,在最新發布的《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再次重申了“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暫不開業”的意見。


影院停工是故意哭窮?一部電影賣過30億票房,影城才會覺得賺錢了

截至2020年4月21日,全國影院已關門89天,在這段日子裡,有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同比刷量的1.78倍。就在電影院從業者一邊苦苦支撐,一邊期盼復工時,網上卻傳來一種聲音,“往年票房動輒數百億,一部熱映大片能達到數十億票房,怎麼遇到突發困境就哭窮呢?錢都去哪裡了?”為了解開這個疑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通過採訪,試圖瞭解電影院工作者的收入,以及中國電影票房的具體分成。


影院停工是故意哭窮?一部電影賣過30億票房,影城才會覺得賺錢了


先了解什麼是院線和影管

一般來說,院線是以發行主體為單位,若干影院聯合組成的團體,這種情況往往是以資本聯結的形式存在的,院線管理公司就是院線用來管理日常運作的分支機構以統一管理各影院,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

不同於國外,國內私人投資的影院必須加盟一條院線,但是加盟院線只是以供片為聯結,其餘自負盈虧;院線只是提供排片建議及物料支持。這樣私人投資的一家或者幾家影院,是由自己管理的,本身會成立一個文化類的公司去管理,也就是影院投資管理公司。

資深電影發行人孟西說:“院線對應成沒有直接強制把控力,但影管有,院線有建議指導的權利。”舉個例子,除了萬達院線之外,幾乎所有的其他院線都有加盟的影院,而且數量巨大,並非所有的投資者都喜歡或者有能力去管理一家影院,所以許多院線孕育而生出輔助的分支部門或者增值服務,院線會去主動提供經營上的支持、指導,甚至派出相應的工作人員去管理他們投資的影院。

電影票房收入不等於電影院收入

平日裡,觀眾花30、40元左右去看一場電影,這張電影票錢要分好幾個部分,首先要上交5%作為國家電影發展專線資金,還要交3.3%的營業稅,剩下的錢由電影發行方和院線方根據具體協議分配,目前國內分賬比例一般是發行方拿43%,院線方拿57%。目前隨著中國電影與好萊塢電影產業接軌,越來越多的進口片也開始實行階梯分賬。

鄭州一家影城的電影經理劉超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目前影院的主要收入來源依然是票房分成,除此之外,爆米花、飲料、零食等賣品收入也是重要渠道。還有廣告收入,觀眾經常在電影院大廳裡看到的各影片廣告,電影映前貼片廣告,還有不少三方商家的廣告展示,這些都是廣告來源,“疫情之前,很多電影院都把大廳租出去,開闢成咖啡、零食等檔口,這些也是經營上的嘗試。”


影院停工是故意哭窮?一部電影賣過30億票房,影城才會覺得賺錢了


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2019年票房收入最高的是萬達院線,總票房為79.46億元,其次是廣東大地、上海聯和和中影數字院線,我省的奧斯卡電影院線的去年總收入是10.7億,位列第15名,咋一看電影票房動輒數十億,但分攤上每個影院頭上,從業者的感受通常是“壓力大過驚喜。”

孟西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只有當一部電影賣過30億票房後,所有的影城才會覺得賺錢了,“因為在30億以下不能做到雨露均霑,照顧到全部影院,類似《我不是藥神》《哪吒》《戰狼2》這樣的爆款才說明該片是適合全年齡段的影片,”孟西說,“因為電影院的觀眾構成千差萬別,鄭州有兩家影院特別典型,兩家相距路程不到十分鐘,一家特別適合放大片,但另一家就特別適合放文藝片,如果沒有一部現象級的全民電影出現,即使全國票房總體數字一片繁榮,細化到單體電影院還可能會出現財政赤字。”

對於電影出品公司,賠錢也是常態,據報道,2019年出品了《流浪地球》這種爆款電影的北京文化,還是虧損了24億。


影院停工是故意哭窮?一部電影賣過30億票房,影城才會覺得賺錢了


為什麼“疫情中的春節檔”對影院打擊巨大?

春節過後,就有不少影院在網上開始銷售爆米花、可樂等賣品,以便彌補部分損失,4月14日,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現實,萬達院線虧損5.5-6.5億之間,4月17日,擁有12個放映廳的天津橙天嘉禾影城,在開業7年後宣佈永久閉店,在2019年,這家影院還收穫了1717萬票房。近日,“影院出租放映廳,供市民拍攝婚紗寫真”的消息不斷傳出;外資影投公司,在國內有141家的影城CGV已經開始裁員,比例約在30%。


影院停工是故意哭窮?一部電影賣過30億票房,影城才會覺得賺錢了


孟西介紹,在春節檔之前,影院投入了大量資金去準備本來應該繁忙的春節檔,但遭遇了疫情,不但毫無進賬,還處於不停支出的狀態,“員工社保和工資、物業費,影廳定期設備維護,還有高額的房租,這些都是錢。”


影院停工是故意哭窮?一部電影賣過30億票房,影城才會覺得賺錢了


不誇張地說,國內很多影城還處於回本期,2006年,鄭州一家五星級電影院的投資成本是2000萬,回本期預計5年,“如今IMAX,中國巨幕等高規格的放映廳成為主流,光一個巨幕廳的建設就需要1000多萬。”孟西說,“國內影院上半年的利潤增長點就是春節檔,往年繁榮的春節檔結束後,一天能賣1000塊錢就算好的。這還是一二線城市的影院,這次疫情打擊最大的是縣級影院,他們都指望著平日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們回鄉變成‘小鎮青年’,往年一家縣城影院,春節檔票房能佔全年票房的60%,可以想象這次疫情對他們的打擊有多大。”


影院停工是故意哭窮?一部電影賣過30億票房,影城才會覺得賺錢了


在電影院上班,能掙多少錢?

不用懷疑他們每天都有鉅額進賬,與明星身邊的工作人員一樣,雖然“每天看到的都是上億的數字,但每月領的都是數錢的工資。”

孟西介紹,一般影院的直營店,市場經理級別的到手工資是4000-6000元,如果經營狀況好的話,會加上績效獎金。單體影城的普通工作人員是3000元左右。“其實很多影院的一線員工都是服務業的薪資水平,能高到哪兒去?”

鄭州某影城經理王鵬給出了一個該影院的工資區間,“基層員工3000-5000元,管理層在4500-20000元之間,別看兩萬錢不少,但能達到這個級別是管理著幾十家影院的大區經理了,累死人不償命。至於院線董事長等大老闆能掙多少我們就真的不知道了。”

如今影院已經在疫情中度過了三個月,在這期間,有的影院是停了績效獎金,按照正常工資發放,有的是按照最低工資標準來,根據2019年發佈的《關於調整河南省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鄭州等一類行政區域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90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為19元。

“電影院的工作人員其實都是普通人,他們也要養家還貸款。”孟西說。


影院停工是故意哭窮?一部電影賣過30億票房,影城才會覺得賺錢了


為什麼電影院的抗風險能力這麼差?

2002年,中國開始進行電影院線制改革,這是中國電影產業觸底反彈的動力,18年以來,在電影人的努力下,從全年電影票房不足10個億到2019年的600億左右,成果不可謂不突出,但錢都去哪了?“普通家庭還知道攢錢以備不時之需呢!”一名網友的質疑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電影產業並不是個賺錢的行業,600億的數字看似龐大,但據公開報道顯示,2019年,世茂房地產公司的業績報告終,全年合約銷售額達2600.7億,“從上游到下游,全國幾十萬電影從業者,數十條院線的共同努力,銷量僅是一家房產公司的零頭。”王鵬苦笑道。

但和房地產不一樣的是,電影產業有其文化屬性,它體現和傳遞著民族文化的內涵,這種對審美能力的提高,對文化意識上的感染力是多少金錢都無法衡量的。

在電影產業向好的幾年內,急速擴張是關鍵詞,2018年12月,國家電影局引發的《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中稱,預計到2020年,全國加入城市電影院的電影銀幕總數計劃達到8萬塊以上。這是在影視產業繁榮時期的預估,也激勵著新的電影院在全國遍地開花,野蠻生長。


影院停工是故意哭窮?一部電影賣過30億票房,影城才會覺得賺錢了

一句話,錢都花了,沒存,畢竟誰也不會預想到疫情會對電影行業產生如今致命的威脅。

孟西說,“其實不是想要人們同情電影人,但起碼不要仇視,大家都是一樣的的普通上班族,沒有誰賺昧良心錢。再矯情一點說,花幾十塊錢看一部凝聚很多人勞動成果的電影,這個行業值得尊重。如今疫情期間,密閉性娛樂場所不允許開放,一定有其原因,我們能理解,但也希望大家同舟共濟,傳遞溫暖。”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任華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