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歡迎來到我們的新欄目——老鋪印象。

本欄目致力於挖掘老店及其背後的故事,包括但不限於路邊攤、蒼蠅小館或是小而美餐廳。

除去味道,更多承載著許多人的情感和記憶,又或是地區的文化興衰。

希望透過這些老店,為你們勾畫一個更豐滿的昆明。

*本欄目涉及的店鋪均不參與傲客評星


“老馬,幫烤20串牛肉串嘛”

總覺得燒烤的魅力是其他食物無法比擬的——把三兩好友聚做一團,大排檔裡的歡聲笑語間,有酒有肉有人間,這便是所謂的煙火氣。


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而上個世紀90年代的小花園,擁有這股子煙火氣的,是個連坐處都沒有的烤串兒攤。

沒有坐處、只有牛肉串、提著袋子擼串、兩鐵皮箱的肉串和那個簡陋的烤攤,嫋嫋白煙一起,便是老馬烤串開張的招牌。


“九幾年呢時候,一天能賣1000來串”


和白馬社區的居民提起烤串,所有人的下意識反應就是“老馬”。

烤攤一擺就是十年。最初的顧客們,從蹣跚孩童長成了俊朗少年,稚氣的少女也初為人母,十七八的少年也蓄起了象徵成熟的鬍子。

幾輪春去又秋來,每天下午五點,小花園門口一定會準時飄起滾滾白煙(當然,前提是老馬那天沒有任性的去打麻將)。


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老馬家的烤串種類並不多,起初只有牛肉串,後來多了板筋和牛腰。

「最開始呢時候3角錢一串,只有牛肉串,但是娃娃還是愛吃,大人一兜一兜呢買,後來呢板筋跟牛腰麼,要預定,跟我說了以後我偷偷留得,不然吃不著哈哈哈。」即便現在的老馬已經滿頭白髮,但再回憶起當年的種種時,依舊意氣風發得像個少年。


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現在回過頭來嘗牛肉串,絲毫不遜色於當年。

老馬對烤串原材料的標準很嚴格,不是什麼肉都能入得了他的法眼,26年前亦然。

20年前墊著腳尖在老馬的烤攤邊等烤串的我,只能吃到在醃製過後單刷上一層油的串,不放任何佐料,老馬只為了讓我們吃得健康。


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20年後再嘗這加上這大把孜然和辣椒的串,又是另一番風味。牛肉都是肥瘦相間的好肉,一口蛻進口中,肥肉的油香和瘦肉的纖維感同時在口中綻開,佐料帶來猛烈的麻辣口感瞬間挑開味蕾的防線。


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小姑娘,你兩個呢肉筋好了噶。」望著老馬背影出神的我,被烤好的肉筋一把拉回了現實。

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這是老馬開店後加的“新菜”,在點菜前老馬和我們說,這串肉筋在整個昆明的烤攤上只有在這裡能吃到。

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因為佐料大抵相同,所以味道差別不大,拉開口感區別的,就是烤串本身的肉質。肉筋是店裡身價最高的串,帶筋的正面被烤得彈脆,但反面的牛肉又出奇的鮮嫩,只一口就能嚐出與其他普通烤串的不同,哈,果然老馬對肉串還是一如既往的嚴格啊。


“和昆明電視臺的主持人一起提著袋子擼串,也只有老馬的烤攤了”


老馬的烤串好吃可是出了名的,畢竟在當年的烤攤上還能享受“和明星面對面吃串”的福利。

在網絡不發達的十幾年前,電視頻道的關注度遠高於現在。白馬社區是全昆明偶遇名人概率最高的社區之一,而老馬的烤攤更甚。


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想安安靜靜擼個串,都能碰上還沒來得及化妝的昆明電視臺主持人,說不定還得和主持人們搶一串板筋。畢竟十幾年前的板筋是限量發售的。

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清晰地纖維感,絲絲縷縷的板筋裹挾上大把的孜然和辣椒

,放在嘴裡和後槽牙僵持上半分鐘,在順著喉嚨滑進胃裡,齒間都是油香。

怪不得光鮮亮麗的主持人們也樂意提著袋子擼著袖子吃烤串。


“你不在的這些年,都不知道該去哪吃烤串”


其實老馬正式開始賣烤串,要早於1994年。

「哦呦,最開始麼80年代了,當時只是約起朋友給自己烤了吃麼,後來我們領導嘗著,就跟我們說賣烤串去,在工廠裡面三年才轉正,還沒有賣烤串划得來。」

老馬把烤好的牛腰、牛心和牛舌頭一把遞給我們——「然後我就真呢克賣了,一賣就是三十幾年哈哈哈哈。」


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這三種烤串都是彈牙的絕佳選手,表面烤得焦香,但吃起來彈韌的口感一點沒少。看我們嘶哈嘶哈吃的正香,老馬反倒自己感慨起來。

「現在就是為了滿足你們這些娃娃,才有這麼多品種,以前哪裡有這麼多花裡胡哨呢串。」

是啊,可即便是當年那麼普通又單一的牛肉串,也讓白馬的居民,在老馬去了緬甸後想了又想。

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2004年老馬臨出行的前一天,開心地和小花園的常客們道了別。因為要去緬甸做生意,所以對這口烤串的記憶,當年的老顧客們一念就唸了十年。


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至於回來的原因,老馬只是擺擺手,坦言生意不好做。14年有了現在的這塊店面,敞開大門營業的那一天,就宣告著白馬人的青春回來了。


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桌上的烤串沒了影,和老馬的回憶之旅也踩了剎車。

正打算揮手告別,卻被衝進店裡的兩個小孩兒先搶了話——「爺爺我們又來吃烤串啦~」,言語間的稚氣和欣喜一如20年前的我。


從3毛錢到5塊錢,我追了白馬這個男人26年

社區的人來了又走,奔騰的白馬雕塑也消失無蹤,但老馬的烤串始終陪伴一代又一代的白馬人,烤串從3毛吃到1塊,再從1塊吃到3塊,也許未來有一天,老馬的烤串也會消失,但是這每一串烤串,都會刻進白馬人的記憶裡,繼續閃閃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