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魚,便宜且不受消費者喜愛,為何要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經被評選出來的四大家魚青、草、鰱、鱅,其中以草魚,是消費者非常喜歡的魚類,比如做水煮魚、紅燒魚等,土腥味比較小,味道鮮美;而青魚和草魚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吃腥,比如螺螄、蚌、以及水生蚯蚓等,肉質鮮美,同樣廣受消費者歡迎。鱅魚俗稱大頭魚,也叫花鰱,其特點在於魚頭大,幾乎占身體的1/3,是消費者喜歡的最大亮點。


而鰱魚鮮食性,在四大家魚中顯得就沒有那麼出彩了。有人說“白鰱肚”好吃,有人說做湯好喝,有人可以做魚丸,但是,其刺多是消費者最大的詬病。所以,市場上人工養殖的普通鰱魚,近年來售價通常超不過3元/斤。那麼,為何消費者不太喜歡吃鰱魚,養殖戶還要養殖白鰱呢?鰱魚和鱅魚有諸多相似之處,為何不養殖鱅魚代替鰱魚呢?因為鱅魚和鰱魚同樣生活在水中上層,都屬於濾食性魚類,以浮游生物為主的“肥水”魚。這樣看來,“完全”可以養殖鱅魚來代替鰱魚,養殖效益豈不是更好一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