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茶博士∙星海泛舟】-680:在線精品課程《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之茶母的變幻與滋潤。在地球上,哪裡有水,哪裡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動都起源於水。自古以來,人類的生存發展離不開水,氣候變化、人口遷徙、宗教信仰、科技發展都同水有千絲萬縷關係。水,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一切皆因其柔美、滋潤。上善若水,從善如流,如水人生,隨緣而安。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茶,擁有一個沉澱了五千年的夢,汲露而生,飲泉而化。茶是水寫的文化,水之於茶,甚有水乃茶之母。茶,一旦與水融合,便釋放出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貢獻出自己的全部精華。“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 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古人對於用水的智慧

古往今來,人們在論茶時,總忘不了談水。歷代典籍中有關泡茶用水的記載諸多,比較有影響的如茶聖陸羽在《茶經∙五之煮》中對宜茶擇水方面所言:“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寫道:“水以清、輕、甘、冽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

綜合起來,大致可以歸納為“活、清、輕、甘、冽”五方面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1.水源要“活”。“活水”是對“死水”而言,要求水“有源有流”,不是靜止水。陸羽《茶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唐庚《鬥茶記》:“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蘇東坡《汲江煎茶》:“活水還須活火煎,自臨釣石取深清”。陳眉公《試茶》:“泉從石出情更洌,茶自峰生味更圓”。烹茶用水,以“活”為貴,“活”代表有生機,有活力,活水更能發出茶的芳香。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2.水品要“清”。飲用水應當潔淨,無論從視覺、味覺、衛生學角度,還是從營養學、微量元素角度來看,清水都是優於濁水。熊明遇《羅芥茶疏》:“養水須置石子於甕,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會心亦不在遠。”表明宜茶用水需以“清”為上。田藝衡《煮泉小品》:“移水取石子置瓶中,雖養其味,亦可澄水,……擇水中潔淨白石,帶泉煮之,尤妙,尤妙!”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3.水質要“輕”。水質的“輕”是相對“重”而言,古人總結:好水“質地輕,浮於上”,劣水“質地重,沉於下”。古人所說水之“輕、重”類似今人所說的“軟水、硬水”。陸以湉《冷廬雜記》:“(乾隆)巡蹕所至,制銀鬥,命內侍精量泉水,以輕者為優”。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4.水味要“甘”。“甘”是指水入口中,舌和兩頰之間會產生有甜美感,無鹹苦感。水受地理環境、礦物質等因素影響,水味有甘甜、苦澀之別。蔡襄《茶錄》:“水泉不甘,能損茶味。”羅廩《茶解》:“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養,其味獨甘,梅後便不堪飲。”田藝蘅《煮泉小品》:“味美者曰甘泉,氣氛者曰香泉。”宜茶水味重在甘,水甘,才能出味。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5.水溫要“冽”。冽字的意思是冷寒,指水從岩層浸出,水溫低,即用寒冷的雪水、冰水煮茶、其茶湯滋味極佳。有科學研究表明,水在結晶過程中,雜質下沉,結晶的水相對比較純淨。“泉不難於清,而難於寒”,“冽則茶味獨全”。因為寒冽之水多是出自地層深處的泉脈之中,所以其所受的汙染少,因此,其泡出的茶湯滋味也就更純正。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張源《茶錄∙品泉》總結:“山頂泉清而輕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於黃石為佳,瀉出青石無用,流動著愈於安靜,負陰者勝於向朝,真源無味,真水如香”。屠隆《茶水∙擇水》點評:“天泉,秋水上,梅水次之地泉,取乳泉漫流者,取清寒者,取石流者,取山脈逶迤者;江水,取去人遠者;井水,雖汲多者可食,終非佳品。”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現代商業飲用水的分類

1.自來水(running water):自來水是指通過自來水處理廠淨化、消毒後生產出來的符合相應標準的供人們生活、生產使用的水。生活用水主要通過水廠的取水泵站汲取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地表水,由自來水廠按照國家《生活飲用水相關衛生標準(GB5749-2006)》,經過沉澱、消毒、過濾等工藝流程的處理,最後通過配水泵站輸送到各個用戶。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2.純淨水(Purified water):所謂的純淨水就是將天然水經過多道工序處理、提純和淨化的水。經過多道工序後的純淨水除去了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同時除去了細菌和可溶固體(如礦物質),可以直接飲用。符合GB173223-1998《瓶裝飲用純淨水》和GB17324-1998《瓶裝飲用純淨水衛生標準》。市面上常見的純淨水有怡寶、娃哈哈、冰露等。

飲用純淨水的工藝:原水→砂濾→碳濾→精濾→一級反滲透→二級反滲透→臭氧殺菌。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3.蒸餾水(Distilled water):蒸餾水是指經過蒸餾、冷凝操作的水,蒸二次的叫重蒸水,三次的叫三蒸水。自然界中的水都不純淨,通常含有鈣、鎂、鐵等多種鹽,還含有機物、微生物、溶解的氣體(如二氧化碳)和懸浮物等。用蒸餾方法可以除去其中的不揮發組成。用蒸餾法,配合特殊措施,可獲取質量較高的蒸餾水。市面上常見的蒸餾水有屈臣氏等。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4.礦泉水(Mineral water):礦泉水是在地層深部循環形成的,含有國家標準規定的礦物質及限定指標。天然礦泉水指從地下深處自然湧出或經鑽井採集,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氣體,在一定區域內未受汙染並採取預防措施避免汙染的水。在通常情況下,其化學成分、流量、水溫等動態在天然波動範圍內的相對穩定。飲用礦泉水時應以不加熱、冷飲或稍加溫為宜,不能煮沸飲用。市面上常見的礦泉水有西藏5100、崑崙山等。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5.天然水(natural water):根據國際瓶裝水協會(IBWA)的定義,是指瓶裝的,只需最小限度的處理的地表水或地下形成的泉水、礦泉水、自流井水,不是從市政系統或者公用供水系統引出的,除了有限的處理(如過濾、臭氧或者等同處理)外不加改變。它既去除了原水中極少的雜質和有害物質,又保存了原水中的營養成分和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天然水是弱鹼性水。市面上常見的天然水有農夫山泉等。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6.礦物質水(Mineralized water):所謂飲用礦物質水,是指在純淨水的基礎上添加了礦物質類食品添加劑而製成的。一般以城市自來水等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的水源為原料,再經過純浄化加工,添加礦物質,殺菌處理後灌裝而成。製作工藝常有直接購買食品級的礦物添加劑,按比例混合好後,加入純淨水中製成。市面上常見的礦物質水有冰露、康師傅等。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科學泡茶擇水原則

1.遵循“清活輕甘冽”原則

:流動不腐,含氣體——>助茶湯鮮爽

:清澈、透明、無色無沉澱——>顯示茶本色

輕:比重輕,礦物質含量較低——>較少影響

甘:水入口後口腔有甘甜感——>增茶味

冽:水溫冽,地層深處,汙染少——>茶味純正

富含CO2和O2等氣體

的水沖泡的茶湯滋味更鮮爽,香氣更純正;水質存在熱敏性,多次沸騰水沖泡的茶湯風味品質下降。通常當地人在沏泡當地茶最好用當地水,如西湖龍井用虎跑泉水,“蒙頂山上茶,揚子江中水”。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2.遵循“三低”指標原則

低礦化度,低礦質離子總量(TDS<50 mg/L),一般對茶湯苦味、澀味、鮮味等滋味特徵和香濃度、純正度等香氣特徵有一定的正面影響,而高礦質離子總量一般有負面影響,因此高礦化度天然泉水或天然礦泉水一般不宜使用。

低硬度,水中Ca2+、Mg2+等硬度相關離子,對茶湯的影響閾值明顯小於K+、Na+等非硬度離子,其影響力顯著較大。

低鹼度,對滋味影響,茶湯苦味隨pH的增加呈下降趨勢,澀味呈增加趨勢,鮮爽味呈現下降趨勢,pH>6.5滋味變化明顯,出現熟悶味。對香氣影響,pH>7.0後香氣劣變明顯,變得熟悶、欠純,並出現水悶味。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3.選擇泡茶瓶裝水原則

包裝水取水源地,儘量選用地域較為清潔、無汙染的優質水源地製造;採用低礦化度、低硬度和中性或微酸的包裝飲用水。品質由高到底排序通常,天然泉水(農夫山泉)>天然水(農夫山泉)>純淨水(怡寶)>蒸餾水(屈臣氏)>礦物質水(冰露)>自來水>礦泉水(崑崙山)。喜歡茶的自然風味,可選用純淨水、蒸餾水等類型水;喜歡茶的濃郁香氣和醇厚滋味,可選用低礦化度的天然(泉)水沖泡。如清香型綠茶一般可選用純淨水、蒸餾水等類型水,更能體現茶的清雅、清爽風格;而慄香型綠茶一般可選用“三低”的天然(泉)水,以增強茶湯慄香香氣的濃郁度。

《讀懂中國茶》:第十講 當茶之父遇上茶之母(二)

舉例推薦飲茶用水(不代表水實際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