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旅遊股的時機到了嗎?

熊市中的投資機會。

抄底旅遊股的時機到了嗎?

逢低買入

受疫情影響,待業在家的陳楚翰每天早上9點15分都會盯著A股大盤上跳動變幻的股價。

疫情期間,他早已習慣了這種生活,但與其他股市玩家相比,他玩的難度更大——抄底。4月3日陳楚翰瞅準時機買入30萬塊錢風雨飄搖的騰邦國際,幸好這一天盤中騰邦國際快速反彈,5分鐘內漲幅超過2%,截至14點34分,報3.45元,此後股價亦一度走高,讓他小賺了一筆。

值得慶幸的是,陳楚翰撤出資金後,騰邦國際股價連續多日跌停,血崩入谷底。

但抄底這種事陳楚翰玩砸的時候也不少,他2月底認為南航股價已經跌倒谷底,入場後迅速被套牢,至今仍在猶豫是否割肉拋售,“這周還在看些景區A股公司,” 陳楚翰認為,五一快到了,這些景區股價都有不少上漲空間。

不過,大手筆入市的還是那些手握雄厚資金的玩家。4月25日,京東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宿遷涵邦突然宣佈將以4.5億元換取凱撒旅業(000796.SZ)非公開發行後7.37%的股份。

凱撒旅業公告顯示,在這一輪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中,計劃募集資金11.6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除了宿遷涵邦,凱撒旅業也將引入文遠基金、華夏人壽、上海理成、青島浩天作為戰略投資者。

從宏觀發展來看,也有眾多證券投資機構表示長期看好旅遊休閒板塊,免稅板塊、酒店板塊也被長期關注。

雖然全國A股旅業企業仍在低迷中逡巡,殘酷的旅業現實卻正在吸引逢低買入的巨鱷玩家們紛紛入局。

千載難逢?

消費者們由於疫情影響,坐飛機減少,去境外更少,這解釋了出境旅遊服務商和機票代理商股價的下跌。但是,這是否也意味著他們會徹底不出門?周邊遊也停滯?這個問題的答案隨著疫情防控的變化其實是不確定的。

我們甚至可以反過來說:由於疫情影響,大家會更多選擇周邊的景區去休閒度假,以往喜歡出境遊的人群也會把目光放回國內。因此這些景區A股公司的股票,不光不該跌,反而應該上漲才對。

抄底旅遊股的時機到了嗎?

事實上,接下來的股市走向,也恰恰印證了這一猜想。比如長白山、三湘印象、張家界、西藏旅遊、九華旅遊近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復甦反彈。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什麼?

那就是,在“千股齊跌”的旅業熊市中,有時候可能會產生一些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一些有潛力的資產,被市場以錯誤的原因低價拋售,在接下來大家回過神以後,回覆到其合理的價位,為投資者帶來超常的投資回報。

就像京東旗下宿遷涵邦戰略入股凱撒旅業,雙方稱會充分發揮各自產品、服務經驗、品牌價值及資源優勢,在資源、投資、品牌及營銷等方面進行合作。

雖然效果未知,但旅行業務一直是京東近年來全面發力本地化生活服務的重點佈局領域,目前已全面運營交通出行、酒店住宿、旅行度假、景區樂園、本地玩樂、商旅服務六大業務板塊,在行業復甦後京東的逆勢佈局會顯現價值。

熊市來臨,一般都不會有任何徵兆。就好比風平浪靜的大海,忽然間狂風大作,波濤起伏。這個時候,大部分人想的,是如何避開這場風暴,趕快回到避風港中。

然而,有時候當好的和差的資產被一起甩賣時,恰恰可以產生一些難得的投資機會,讓投資者可能獲得超常的投資回報。時刻保持冷靜,堅持用理性和邏輯做出投資決策,才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保持冷靜

資本市場不缺少賭徒。

但也有文旅專家認為,現在旅遊業的存量整合應大於增量開發,適合在整合的基礎上提升,降低資源損耗,提升效率。目前來說,觀望等待比較明智,不要做激進投資,等疫情在全世界有比較明確的走向再做考慮。

例如,在今年2月底,受疫情對全球旅遊市場的衝擊,美國航空類股票開始大跌,一週下跌約20%。

向來以“別人恐懼我貪婪”著稱的巴菲特隨開始抄底,以大約每股46.4美元的成本買入近100萬股,投入資金4500萬美元,總持股量增至約7190萬股。

就像疫情開始在美國傳播後,不願意戴口罩的美國人所展現出的“執拗”印象,巴菲特當時也就他買入達美航空的股票聲稱,根本不擔心疫情的影響。

但自今年3月中旬開始,美國疫情全面爆發後,達美航空的股價便成為巴菲特的噩夢。

糟糕的疫情消息以及股價陰跌不止,已經讓巴菲特失去等待回本的耐心。4月3日,美國證監會披露的資料顯示,巴菲特近期以22.96-26.04美元的價格出售美國達美航空1299萬股的股票,距2月份抄底大約46.4美元價格跌去了50%。

抄底旅遊股的時機到了嗎?

WeissRatings高級分析師拉森認為:“在我看來,這些公司並不安全,但在一定程度上卻被當做安全的代名詞。”

“在過去的熊市中,引領市場走勢的個股往往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帶領市場進入熊市的個股不會帶領市場走出熊市,”他表示,“我能不假思索地告訴你哪些股票最後能帶領我們走出熊市嗎?要預測這個恐怕有點困難。”

一場猝不及防的疫情災難,將全國旅遊業和從業者都擲入嚴峻的考驗。中指研究院認為,短期受疫情衝擊影響,旅遊業需求較為低迷,但延遲入市的需求並不會消失,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市場需求也將逐步釋放。

要想知道旅業股市折射出的企業、投資者命運會有怎樣的結局?企業決策部門、投資人、伺機而動的小散,此時此刻都要保持絕對地冷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