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銷海外,得名"瓷國",清代的瓷器為何能夠獲得世界的青睞?

說起清代的瓷器,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大輸出。18~19世紀,中國的瓷器遠銷歐洲,成為貴族們爭相追捧的寶貝。外國人更是稱呼中國為"China",在英語中,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在老外那兒,中國就是世界上的瓷器之國。

那麼作為清代的瓷器,又有著什麼樣的特點呢?

遠銷海外,得名

清朝時期陶瓷文化,漢族勞動人民瓷器燒造水平可謂登峰造極。

數千年的經驗,加上景德鎮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皇帝重視,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愛好與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製作技術高超,裝飾精細華美,成就不凡。

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是悠久的中國陶瓷史上最光耀燦爛的一頁。

遠銷海外,得名

清代的造型,個人認為順治,康熙時候的一般都比較古拙,豐滿,渾厚,雍正的比較秀巧,俊麗,乾隆時期的就開始規整起來了,到了嘉慶道光之後就變得很稚拙笨重。

清代瓷器的胎體,像琢器類的一般薄厚適中,圓器的就有厚有薄。總的來說康熙時期的胎體厚重,質地也很厚重,堅硬,細密。雍正時期的比較輕薄細潤,潔白度比較高,道光以後胎體就走下坡路了,胎體厚笨,質地也很鬆。

遠銷海外,得名

紋飾深受同時期繪畫的影響,民窯瓷器,寫意寫實並存,用筆豪放。御用官窯連器,圖案趨向規範化,用筆細緻入微,構圖拘泥、繁縛。

早期紋飾中的山水、樹木多采用斧劈簸,並加鍍點,古裝仕在高警秀麗,柔細的花繪採用沒骨畫法。

晚期紋飾中的人物面部無神,鼻部隆大,這一時期龍紋形態不一,既有方頭大額、正肅蒼勁的。

也有纖柔細身的,一般為獅子頭,龍發較多,龍腳明顯突出,兩支腳立體感強,龍身粗笨,一般畫為四爪和五爪,如同雞爪。

遠銷海外,得名

在清代,由於瓷器工藝受到了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因而在瓷器上出現了具有西方繪畫風格特點的花紋圖案。

如在琺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時常可以看到一些繪畫西洋人物,樓房、船和狗之類的花紋圖案。

遠銷海外,得名

清代的瓷器,既有中國傳統瓷器的美觀大方,也有西方文化的吸收,將海外瓷燒製成歐洲人喜歡的圖案和樣式。雖然藝術形式上有所創新,但是清朝末期的瓷器普遍治療較差、缺少創新,大都是以仿製前代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