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硅藻新材料系列科研成果發佈

導讀:2020硅藻新材料系列科研成果發佈。


1月5日下午,北京泰利京鴻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兆凱生物科技研發中心等共同發佈2020硅藻新材料系列科研成果。

北京泰利研究院院長馬斐介紹,硅藻生態產業鏈模式主要分三塊:一是硅藻的養殖,二是硅藻水,三是硅藻成分的提取。硅藻既是農產品,又是工業產品,可以作為食品,也可以作為工業的原材料。硅藻是再生的,通過硅藻的養殖,可以獲取油脂。

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現場展示環節,北京泰利京鴻科學技術研究院與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楊曉晶對硅藻在鋰電池負極材料中的應用進行了展示。楊曉晶及航天五院崔方明、張策研究院團隊課題組發現硅藻所具有的多級多孔結構和碳化層使其適用於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共同研發了比容量超過900mAh/g的硅藻殼負極材料-SiO2@C負極材料。硅藻殼SiO2@C負極材料具有超薄的厚度,約15納米,納米孔道直徑約22納米,且孔道豐富分佈均勻,這種微觀結構有效緩衝了氧化硅負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能夠保持高比容量和長循環壽命,這使得鋰電池的高容量能夠真正實現工業應用。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孫大陟介紹了硅藻殼在超疏水塗層材料上的應用。南科大-泰利聯合實驗室研發反應器硅藻殼塗層,基於硅藻殼材料特性開發了一種具有表面微納結構的超疏水塗層,可使材料表面接觸角達到150°以上,該塗層具有極強的耐摩擦、耐刮擦及耐腐蝕等性能,並可進行大規模製備。基於硅藻殼的超疏水結構材料可以廣泛應用於建築、交通、機械、太陽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通訊工程等領域。如將這種低表面能超疏水塗層塗覆在5G基站外殼表面後,將能有效進行防油汙、防腐蝕、防積雪、防結冰等,具備較好的抗高溫和低溫性能,能提高設備的信號穩定性。

深圳兆凱生物研究中心博士張江濤對硅藻殼在重金屬吸附材料中的應用進行了展示。張江濤表示,硅藻殼具有獨特的三維納米結構,是很好的吸附材料。其化學組成是SiO2,性能穩定,容易再生可多次使用。兆凱生物對硅藻殼吸附處理重金屬廢水技術進行優化,確定適宜的硅藻殼粒徑、用量、環境條件等;開發吸附飽和後的硅藻殼的再生活化技術和被吸附重金屬的分離富集技術,提高吸附劑利用效率,實現重金屬的資源回收。硅藻殼吸附劑可對水體常見的銅、汞、鎘、鉻、鉛、銀等汙染物均有良好的吸附性,並可保持重複使用200次以上。

編輯整理:中國非金屬礦信息平臺(chinanm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