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上刻字”文化墮距需補齊文明旅遊短板-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近日,媒體曝光“八達嶺長城恢復開放第一天就被人在牆體上刻字”的短視頻,引發網友熱議。目前,當事人已被找到,並承認了其用鑰匙在城磚上進行刻畫的事實。北京市延慶區文旅局正在研究制定遊客信用黑名單制度,凡有破壞文物等不文明行為的遊客,將在一定年限內不再接受網上門票預約。(3月30日《人民日報》)

伴隨著物質生活的漸次豐盈,旅遊也從精英消費向大眾消費過渡。不論是“石塊砸古鐘”,還是“故宮抽菸拍視頻炫耀”,抑或“長城上刻字”,層出不窮的不文明行為,讓旅遊資源受到損傷。說到底,旅遊作為一種將遊客的需要、認同、情感、文化勾連起來的經濟活動,是對遊客生活方式和消費文化的外在呈現;旅遊文明的缺失,見證了一些人的“文化墮距”。

美國社會學家奧格本認為,急劇的社會變遷,會導致物質文化和非物質的適應性文化在變遷速度上產生時差。通俗地講,陳舊落後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沒有及時地適應社會新變化,在不知不覺中“慢了一拍”。在消費社會,一些人儘管 “錢袋子”越來越鼓,與之相匹配的精神家園建設卻沒有跟上節奏。炫耀性消費也好,不文明旅遊也罷,一個人舉手投足所彰顯出來的習慣、審美、文明素養、文化品位與生活格調,折射出他的精神世界的成色。

“發展的列車匆匆駛過精神的站臺,現實的變化把心靈的地圖拋在身外”,詩意化的表達手法,道出令人痛心的“價值失落”。中國已經進入了旅遊社會,與之相適應的旅遊文明卻尚未建立起來。面對屢見不鮮甚至老百姓已經出現“審醜疲勞”的不文明旅遊行為,顯然不能指望遊客的道德自覺與行為自律,而是要提升“緊箍咒”的效力。

實現文明旅遊,既需要遊客轉變思想認識,也離不開社會規範的作用;前者需要長期的過程,後者則可以立竿見影。作為一種治理手段,遊客信用黑名單制度在於提升失範行為的違規成本,從而倒逼和催生文明行為。遊客在長城上刻字或許只是一時興起,卻損毀了文物;勿以惡小而為之,“長城上刻字”也需要糾偏。遊客信用黑名單制度應該建立強大的實施操作系統,讓那些失範行為得到及時、有效的懲處。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老百姓對社會規範的尊重和敬畏。

在互聯網時代,失範行為很容易被發現和捕捉。在不文明行為隨時隨地都可能被“現場直播”的當下,每一個遊客都要培養一點尊重規則、敬畏規則的“鏡頭感”。這不,當事人很快就被找到;“長城上刻字”非但沒有贏得臉面,反而丟了臉、出了醜。只有讓遊客黑名單信用制度真正落到實處,才能提高社會規範的震懾力和約束力,避免遊客的“任性而為”。(湖北省武漢市 楊朝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