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萬人評價,9.6分的《霸王別姬》,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時光輪轉,光影百年,電影作為一項集合了視覺和聽覺的藝術,在世界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而在電影誕生之後的百年曆史裡,正是中華民族由危難到復興的過程,而整個華語電影史,也因為外部大環境的影響,歷經滄桑,幾度起落。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電影為華語電影的發展奠定基礎,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被譽為東方好萊塢,標誌著華語電影商業類型片的全面成熟,再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內地以張藝謀、陳凱歌為代表的第五代導演的崛起,標誌著華語電影達到了藝術上的新高度,再到2000年的時候李安執導的《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標誌著華語電影全面獲得世界認可。在這百年的變遷中,前赴後繼的華語電影人將這項現代光影手段實現的藝術形式,和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精髓進行了諸多實踐,在一次次的碰撞中,誕生出了一部部光影佳作。

在整個華語電影史中,解放前的老上海電影被兩岸三地的電影人視為華語電影最初的發祥地。在這裡費穆、蔡楚生、袁牧之、萬氏兄弟等人為華語電影事業,開天闢地,為今後的華語電影發展積累了實踐經驗。像解放前由費穆創作的《小城之春》對華語電影影響深遠,以至於多年之後侯孝賢的《悲情城市》、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中,觀眾們還都能夠看到《小城之春》的影子。然而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一代電影人在時代的動盪中,散落在兩岸三地,有的去了臺灣,有的去了香港,有的留在了內地。而隨後華語電影的發展,也一度從上海轉移到了香港。

128萬人評價,9.6分的《霸王別姬》,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在這個過程中,有大量的電影人由內地前往香港發展,這其中有一位青年人,也陰差陽錯的來到了香港,並陰差陽錯地加入了電影業,這位倔強的年輕人名叫胡金銓。初來香港的時候,他並沒有馬上進入電影業,只是為了混口飯吃,他才誤打誤撞的進入到電影這個行當。在當年有很多像胡金銓一樣的年輕人,也是在糊里糊塗中來到了香港,進入電影業發展。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在一個對未來世界充滿好奇的年齡,他們來到了香港,進入了一個蓄勢待發的行業。

初入電影圈的胡金銓做過很多工作,如道具、美工、編劇、演員等。胡金銓雖然流落香港,但是他的傳統文化造詣深厚,他本人是一位明史愛好者,這個愛好也為他今後成為一代影壇“大俠”奠定了基礎。1966年,在香港影壇兜兜轉轉十多年之後,胡金銓終於憑藉《大醉俠》一戰成名,從此也開啟了他傳奇的光影之路。

128萬人評價,9.6分的《霸王別姬》,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而胡金銓之於華語影壇最大的成就在於他於1967年-1970年之間拍攝了,被譽為華語武俠類型片巔峰之作的《俠女》,這部影片雖然在當年(1971年)在香港上映時票房慘敗。但是在4年之後,胡金銓將重新剪輯的3小時版本的《俠女》送到法國戛納電影節上,這部影片獲得了當年的戛納電影節技術大獎,這個獎項僅次於金棕櫚。而當年在戛納電影節上與胡金銓導演同行的,還有《俠女》的主演徐楓。當時徐楓才剛剛25歲,當看到別人獲得金棕櫚獎拿走的是一座獎盃,而自己的影片獲獎僅僅是一本證書時,徐楓大惑不解。後來她得知只有獲得金棕櫚獎的時候,才會收穫一座獎盃,也就是在此時,徐楓立志要拿回一座金棕櫚獎的獎盃。

128萬人評價,9.6分的《霸王別姬》,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可能在當年僅僅是一個女孩的痴心妄想,但是在13年之後的1988年的戛納電影節上,已經成為製片人的徐楓遇到了前來參展的陳凱歌。當年陳凱歌的作品是《孩子王》,通過這部作品,徐楓認定了陳凱歌是自己要找的人。原來僅僅在去戛納電影節4天之前,徐楓剛剛從香港作家李碧華的手中買到了《霸王別姬》的版權,徐楓當時正要找一位導演,將這部作品在大銀幕上表現出來,而這個時候她剛巧遇到了陳凱歌。正是這次巧遇,徐楓找到了陳凱歌,而當年陳凱歌不僅沒有讀過《霸王別姬》,他甚至都不知道張國榮為何人。

128萬人評價,9.6分的《霸王別姬》,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在多年以後,徐楓再次向記者聊起這次往事時,發出了:“一切都是緣分的感慨”。而當時的陳凱歌,還因為《霸王別姬》是一本通俗小說,而不願意接拍這部影片,不知道多年之後陳大導演執導《無極》的時候作何感想。又經過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徐楓才最終說服了陳凱歌執導《霸王別姬》這部影片。在導演選定之後,他們又開始選擇演員,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程蝶衣的扮演者。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通過演員的知名度等各種因素,找了幾個後輩人選,因為各種原因,最終敲定了張國榮。

其實在參演《霸王別姬》之前,張國榮和原著小說的作者李碧華已經有過一次合作,他們上次的合作是由香港導演關錦鵬執導的《胭脂扣》。所以當《霸王別姬》選演員時,徐楓和李碧華一致推薦是張國榮。但是因為考慮到國際知名度等問題,當時還發生了尊龍和張國榮競爭的小插曲,尊龍當年因為在《末代皇帝》中的表現,國際知名度明星比張國榮要大。但是後來又因為和尊龍各種條件沒有談妥,又臨時換回了張國榮。張國榮的參演,也最終確保了整部影片的核心氣質。

128萬人評價,9.6分的《霸王別姬》,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有了張國榮的程蝶衣,後來又逐漸確認了張豐毅的段小樓,鞏俐的菊仙,整個演員陣容才得以形成。因為兩岸三地電影人的參與,這部影片在當年被寄予厚望,為了確保這部影片的品質,張國榮整整在北京住了6個月,期間即使放假,他也不會離開北京,為的就是保持好程蝶衣的狀態。

雖然整部影片中,每個演員都表現得很優秀,包括英達飾演的那老闆,葛優飾演的袁四爺,但是整部影片核心的保證還是張國榮飾演的,風華絕代的程蝶衣。後來很多人認為張國榮能夠扮演好程蝶衣這個角色,源於他自身的性取向問題,其實這多少有些巧合和牽強。影片中由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他對於段小樓感情的出發點主要是源於從一而終的藝術,這才是影片中的核心命題。

128萬人評價,9.6分的《霸王別姬》,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霸王別姬》這部影片整體是一部悲劇性色彩的作品,整部影片的故事由我國傳統戲劇中的《霸王別姬》這場戲演化而成,雖然影片的故事背景變成了民國,但是故事的核心依然延續著“霸王別姬”的悲情和無奈,而無論是李碧華還是陳凱歌,亦或是張國榮、蘆葦,他們都試圖通過“霸王別姬”中的英雄情懷,結構現代人生活中,所缺失的“不瘋魔,不成活”的理想追求。烏江自刎的楚霸王項羽當年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他的英雄氣概,是後人對他的精神寄託。

128萬人評價,9.6分的《霸王別姬》,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但是《霸王別姬》這部影片很巧妙地避開了霸王這個角色,因為影片中由張豐毅飾演的段小樓反覆強調:“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這就使得影片需要用虞姬的視角,來將觀眾代入到對霸王的訴求中去。虞姬為何如此渴求找到屬於自己的霸王呢?其中所蘊含的,是程蝶衣的人生歸宿。他從小被母親丟棄在梨園行,為了活著,為了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他將自己的性命許給了京戲這門藝術,同時也許給了虞姬這個角色。

而當年,至少在那短短的六個月裡,張國榮又何嘗不是把自己許給了程蝶衣這個角色,許給了《霸王別姬》這部電影,許給了電影藝術呢?而這種以命相許的態度,不正是人活一世的終極追求嗎?一個有追求的人生,本就是一個向死而生的過程。程蝶衣是這樣,虞姬是這樣,張國榮也是這樣。他們不是把生命給了角色,他們而是把生命給了自己的事業,給了自己的理想。

128萬人評價,9.6分的《霸王別姬》,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而這也正是影片中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求了一生而不得的宿命,因為他終究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心中的霸王了。這也是為什麼影片最後的結局沒有照搬原著小說的原因,因為程蝶衣只有死在《霸王別姬》這出戏中,他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宿。所以最後虞姬死了,程蝶衣死了,張國榮也死了。

張國榮去世後,很多人找到製片人徐楓,想要將《霸王別姬》翻拍為電視劇,但是都被徐楓拒絕了,她的理由很簡單,沒有了風華絕代的張國榮,還能有誰來飾演程蝶衣呢?是啊,正如程蝶衣之後還能有誰能飾演虞姬的命題一樣,張國榮之後,真的再難有程蝶衣了。

128萬人評價,9.6分的《霸王別姬》,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現如今《霸王別姬》已經成為了華語電影的巔峰之作,在豆瓣網上,有128萬人,給出了9.6分的高分。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殊榮,源於華語電影人幾代人的努力。也正是因為徐楓當年在胡金銓的帶領下來到了戛納,她才知道了世界影壇廣闊的天地,也因為當年她心中埋下了關於金棕櫚獎盃的典故,所以多年後她又回到戛納,並在戛納電影節上碰到了陳凱歌,而他們合作的《霸王別姬》,最終又幫助徐楓終於實現了,拿到金棕櫚獎盃的願望。而關於這部影片的成功,徐楓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她說這部影片之所以能夠如此經典,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全佔了。當年那些電影人聚在一起,只是為了單純的要拍攝一部好的電影,就像影片中的程蝶衣只想演一輩子的《霸王別姬》一樣,這種單純的追求,讓他們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電影技術更加進步了,卻再難有這樣經典作品誕生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