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學黨史(154)——鄧子恢與閩西

居家學黨史(154)


鄧子恢與閩西


鄧子恢

  鄧子恢,又名紹箕。1896年8月生於龍巖縣(今新羅區)東肖鄧厝村。1913年入龍巖中學堂學習。1915年秋加入中華革命黨。1917年3月,考取公費留日,到東京留學一年多時間,因貧病交加而輟學回國,後到江西省崇義縣傑壩圩堂兄開辦的慶昌和店當店員。1921年春,與進步青年在龍巖白土桐岡書院組織奇山書社,創辦《巖聲》月刊,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192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冬,任中共上杭縣委宣傳部長。1928年3月,領導龍巖後田農民武裝暴動。7月中共閩西特委成立,擔任宣傳部長,並任閩西暴動委員會副總指揮兼任紅七軍第五十七團黨代表。1929年3月任中共閩西特委書記,領導地方武裝,配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入閩作戰。同年6月任龍巖縣革命委員會主席。7月在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共閩西特委書記。1930年3月18日主持召開閩西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並當選為閩西蘇維埃政府主席。1930年7月,因抵制李立三“左”傾盲動主義錯誤,被調離閩西,以中共福建省委農村巡視員名義,派往閩中、閩東、閩南等地開展白區工作。1931年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財政部長,併兼任代理土地部長。1933年又兼任國民經濟部長。後曾受到錯誤批判,降職為中央財政部副部長兼負責沒收徵發局工作。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後,留在中央蘇區堅持游擊戰爭,任中共中央分局委員。1935年4月回到閩西,組建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先後任宣傳、財政兼民運部長,副主席兼財政部長,參與領導閩西南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8年1月任新四軍政治部副主任,3月率部北上抗日。1939年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政治部主任。1940年參與創建並領導淮南抗日根據地的工作,隨後當選為津浦路東人民抗日聯防辦事處主任和參議會議長。1941年1月起,歷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新四軍第四師政委、淮北區黨委書記。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書記、華中軍區政委、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書記兼中原軍區副政委、中原臨時人民政府主席、華中局第三書記、第四野戰軍兼中南中南軍區第二政委等職,參與解放華中和鞏固中原解放區的鬥爭。1949年9月,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同年12月任中南行政委員會第一副主席,主持中南局工作,領導了中南地區的土改和各項民主改革運動。1952年10月,任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1954年9月,任國務院副總理,主要負責領導農村工作。1965年1月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分管計委財經工作。是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八、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嚴重迫害。1972年12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1981年3月 9日,中共中央為鄧子恢平反,恢復名譽。

  鄧子恢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著名的政治活動家,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卓越的農民運動和農村工作專家。

(中共龍巖市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 策劃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