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之中有很多清官,其中有一個叫李紱的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是雍正的親信,而是三阿哥的親近臣子,並且是清流派的領袖,天下讀書人的領袖,身為讀書人,李紱不但潔身自好,而且政績也不錯,在地方當官的時候受到百姓愛戴,這一點就連雍正都讚口不絕。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好官,居然和雍正鬧崩了,而且雍正當時是要把他問斬的,天下讀書人給李紱求情,甚至連三阿哥親自給李紱求情,雍正都不答應,最後還是弘曆求情才赦免了李紱。
雍正為啥要對一個好官下如此狠手呢?
這就要從雍正的政治理想來說起了。他在為之後實行攤丁入畝和火耗歸公,還有士紳一體納糧等政策,這極大的損害了當時清朝統治者的既得利益。比如清朝的讀書人,只要有了功名之後馬上就可以不納糧,不交稅,一些士紳原本就有錢財,然後兼併農民土地,這些土地到了最後都不納糧了,這就導致了朝廷後來的稅收越來越少,國庫虧空越發嚴重,但那些士紳們卻越來越富有。
而李紱身為讀書人,他有一些自視清高。認為農民就應該交稅納糧,讀書人本就應該高人一等。所以他對雍正的政策並不放在心上,身為一省總督,不積極推行雍正的政策,這讓雍正很是為難。畢竟李紱是個好官,但如果好官不能為我所用,那再好的官也會成為擋路之車。
所以雍正一直尋思著要除去李紱。為自己的新政開路。
終於導火索來了,河南的讀書人因為士紳一體納糧的這件事和田文鏡鬧了矛盾,這個時候讀書人都盼望著李紱能站出來為他們說話,李紱還就真的當了這個出頭的螞蟻。以前是消極怠工,雍正不好發作,這次直接出頭,雍正正好抓住機會來整治李紱,
於是李紱被雍正派遣人馬押送刑場,都不等所謂的秋後了,馬上就要問斬。這下可把清流派的人們給急壞了。三阿哥是清流派的實際領頭人,他首先趕緊過來給雍正求情,雍正根本不搭理他,一些清流派的大臣們也是跪在門外求情,雍正也是不搭理他們。
眼看著午時三刻就要到了,雍正一直等到弘曆來求情,然後才讓弘曆親自去釋放了李紱。
他這麼做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就是我雍正寧願得罪天下讀書人也要實行新政,這次打擊李紱不僅僅是要警告清流黨和讀書人,也是為了威懾八爺黨等人,就是要展示自己實行新政的決心,然後讓其他想要反對這個政策的人望而卻步。
第二其實就是給弘曆機會。這就是所謂的帝王心術,自己把所有的讀書人都得罪光了,然後再賣給弘曆一個面子,這樣李紱就受了弘曆的恩惠,等到弘曆成為了皇帝之後,李紱自然就成了弘曆的心腹大臣,並且歷史上也確實如此。
雍正自己做了這麼多年皇帝,深知自己樹敵無數,朝野上下都對他很不滿,只是不敢發作而已。所以他絕不希望弘曆年紀輕輕上任之後也面臨如此局面,所以他把有用之才留給了自己的兒子,也算是提前佈局了吧。
而且這是一石多鳥之計,實在太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