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的牆頭依然在(一)

轉眼已至而立,在外漂泊奮鬥十五載的我,隨著年齡增長,對老家越發的想念!

從大學離開家鄉起,在家鄉停留的時間越來越少,大學時期,因為有寒暑假期,那時候家鄉即是家,未曾遠離。大學時光是那麼短暫,大學畢業的我留在了這座城市——合肥,在這裡工作、生活,直到我在合肥安家後,才發現口中的回家,變成了回老家!

老家在安徽宿州最北,有著一個土裡土氣的名字——王菜園!顧名思義,這個村基本以王姓為主,我也是其中之一,我所在的王姓家族是我的曾祖父這一輩,從江蘇蘇北那邊遷過來,後在此安家。

老宅的牆頭依然在(一)

王菜園橋(原名四清橋)

王菜園——這個我初到合肥上學時,由於太接地氣,不好意思說出口的三個字,到現在我經常對自己的女兒說她的老家在王菜園村。

老宅在村子的最西邊,宅子西邊是農田,後面是二叔家,大門朝南。

老宅的牆頭依然在(一)

老宅大門

最早老宅子的堂屋還是土牆紅瓦,院牆也是土牆,後來用紅磚加蓋了三間西偏房,連土院牆一起給推倒,蓋成了紅磚牆。

到了2009年的時候,父親把老宅翻新了,現在堂屋有四間房和一個廳,西偏房也變成了東偏房,東偏房是兩間,裡面一間是爺爺奶奶住,外側一間是伙房,西側和連著宅子大門的南側是牆頭,院子也全部砌成了水泥地,宅子大門是大紅色,時間久了,沒有原來的那樣的光鮮,變得有些深沉,大門上方頂著“家和萬事興”五個字,字不大,卻能清晰看見。老宅院子不大,每年過年回到老宅,我和哥哥的兩輛車就把院子塞得滿滿當當,堂屋大廳東西兩側朝南的房間是我和哥哥各自的房間,也是我們各自在老宅的婚房,父母的房間是大廳東側朝北的房間,東偏房內側的房間是爺爺奶奶從果園搬出來以後住的房間。

老宅的牆頭依然在(一)

家和萬事興

2013年,父親因病沒能挺過除夕夜,為父親處理完後事,我在老家停留了二十多天,從老家出發前,爺爺說你媽跟你和哥哥都在合肥,以 後要是忙,就不用往老家來回跑了,其實我知道,爺爺恨不得我不走,我強忍著眼淚給爺爺說了句,“那怎麼行,老家的牆頭還在呢”!

老宅的牆頭依然在(一)

老宅院牆

時間轉眼就到了2020年,我又失去了另一個至親,一月份,我的奶奶也去世了,走完了她的84年人生,曾經擁擠的小院也有了空曠的感覺,這次從老家離開時,爺爺只簡單地寒暄了幾句,聽得最清楚的就是那句“路上開車小心點”,我坐在車裡,抬頭看了眼老宅,心裡湧出的還是那句話——老宅的牆頭依然在!

老宅的牆頭依然在(一)

女兒和曾祖父、曾祖母

清明臨近,到了要回去祭祖的日子,田裡的麥子,這時應該是又綠又深了,老宅也應有了春色。

老宅的牆頭,曾經圈出了童年的世界,曾經保護著在牆內哭泣的少年。

現在它守護著老宅,守護著老宅內的爺爺,守護著牆角那廢棄的老井。

————————有牆才有院,有院才叫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