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夹江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以环境治理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加大投入,从“退城入园”到产业结构调整,从“煤改气”到能源结构变化,从“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到“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十三五”期间,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2016年

全县PM2.5年平均浓度93.9微克/立方米,是国家标准的2.68倍。重污染天数 56 天,优良天数162天,优良天数率为44.3%。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2017-2020年全县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78.3微克/立方米、59.7微克/立方米、47.6微克/立方米、35.2微克/立方米(1-10月),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别为224天、255天、295天和262天(1-10月),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为61.3%、69.8%、80.8%和85.9%(1-10月)。

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2018年 全县15条河流中,Ⅳ类及以下水质河流10条,Ⅲ类及以上水质河流5条。2020年,Ⅳ类及以下水质河流仅剩1条、Ⅲ类及以上水质河流达到14条,全面消除了Ⅴ类黑臭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可控,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了从“打好”到“打赢”。

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退城入园绿色发展

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夹江是中国西部瓷都,产能占全省的77%,全国的7%。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结构单一,布局不合理,县城周边集中了众多陶瓷企业。2017年,县委县政府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建立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全县共退城入园或关停转型企业38家,关停煤气发生炉271座,陶瓷生产企业从98 家整合到目前的59家,生产线从152条下降到94条。105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停用拆除,年减少工业用煤量90万吨。2020年,当其他陶瓷产区面临“煤改气”的阵痛时,夹江作为全国四大陶瓷产区中唯一实现工业窑炉清洁能源化的地区,正大力推进陶瓷岩板基地建设,在绿色发展道路上乘风破浪。

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科学精准施策

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污染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引领。夹江县率先在全市建成县级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平台,纳入监测点位17个。绘制完成全县污染源区域分布图,开展了大气污染源解析,实施激光雷达走航,重点扫描、探测城区道路和周边企业排污情况,率先在全市开展颗粒物固定平扫观测。投入118万元建成全市首座传输通道空气自动站,7个乡镇微站建设已进入招投标程序,微站建成后将率先在全市开展对镇(街道)的空气质量考核。

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强化监管大力治污

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委托省环科院编制了《夹江县2019-2025年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将143家工业企业、34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12家散乱污企业,259家餐饮企业纳入整治企业名单。76家企业环保投入约5.9亿元,共建有脱硫设施65个,脱硝设施30套,除尘设施206套。35家企业已安装在线监测系统44套,实时数据在企业门口对社会进行公示,在线设备安装量位居全省前列。实施堆场料场封闭和无组织排放设施改造54家。1家烧结砖瓦企业率先在全市完成湿电除尘改造。强化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应急减排企业由2018年56家增加到2019年124家,实现重点行业全覆盖。4家企业正在进行重污染天气分级管控B级企业的创建活动。

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政府投入基础先行

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设立县级河长28名,镇级河段长75名,村级河段长151名,巡查员725名,组织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治理河道89.5千米,建成行走青衣江文旅公园和龙腾湖湿地公园等生态廊道。青衣江两岸20年来未新建1家企业,新增1个排污口。青衣江已成为全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源,保障了全市上百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持续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园区污水处理厂1座,镇(社区)污水处理厂19座,城镇垃圾中转站10座。完成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迁建和备用水源建设。

夹江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PM2.5每1微克的下降,背后都需要企业的深度治理;优良天数每多1天,更需要无数人的努力和汗水;河流水质的提升,背后是上百公里污水管网的建设,大量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的新建和运行。

这些数据背后,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全民的共同参与;是壮士断腕、不破不立的信心和勇气,生态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让我们携起手来持续努力,共同打造美好的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