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可交換,凡事找共贏——培養交換思維

很小的時候,我和多數當時同學一樣,接受“馬哲”和“馬政經”教材的教育長大。當時教材有處我不理解——不管它是不是馬克思的原意,至少書上這麼寫。它說,工廠工人創造了一百萬元價值,但工廠主拿走了多出來的“二十萬元“剩餘價值”。我當時心想:“如果資本家一分錢不拿,那他為什麼要開工廠呢?”這個疑惑在我腦海中存在了很久,只是我沒有辦法從經濟學角度把這個事情說的通透。

凡事可交換,凡事找共贏——培養交換思維

但這種思維教育,卻根深蒂固的影響了很多人。這個影響未必是正確的,它卻持續下去,直到學生長大成人、走上社會。這個現代教育,疊加傳統文化,帶給很多人的影響是:恥於談錢,羞於談錢,避開談錢。錢的本質是交換——基於資源或基於勞動的交換。


因而,自然而然的,我們文化也恥於談交換,而強調“不求回報的、無私奉獻的”東西。彷彿只有“無私”,才是“高尚的”。這背後折射的還有文化傳統——中國人根深蒂固的面子觀念。西方傳教士亞當史密斯來到百年前的中國,寫了著名的《中國人的性格》,開篇就講“面子”——我們為了面子,可以隱晦自己原本在乎的一切。


而有趣的是,在我實際工作和生活接觸中,我敢說,幾乎99%的人都愛錢。是的,99%。我見過形形色色那麼多人,從富裕到貧窮,從有地位到普通人,不在意錢財的,只有1%不到。可那麼多人,齊刷刷的,閉口不談錢。這是一種虛偽,是面子作崇。


不敢談交換也是。它把很多事情帶進了死衚衕。不談交換,那麼只有無私奉獻者和索取者兩個角色,它都不可避免的,要在沒有感情聯繫的人之間強行建立感情。這是讓人壓力很大又很尷尬的事情。只有交換,讓一切迎刃而解。


這篇文章我就希望朋友們記住兩個字:交換。除了違法和違背道德是事情不要去做,除此以外,牢牢記住:


凡事可交換,凡事找交換,凡事尋共贏。


共贏是最持久、最公道、最能延展、最有力量的關係。


我有個網上認識的朋友,比較熟悉了,在招聘季要找工作了。我正好面試指導這塊很厲害,遇到一個很好的諮詢客戶,我指導她進行面試,開放了網上旁聽位置,但說明了僅諮詢客戶可以旁聽。這個朋友想聽,但不好意思跟我說,先是隱晦的留了言,但是沒說自己的需求。那段時間一直在幫助指導她工作和思維,我看她進步了沒,就故意不吭聲。結果到了晚上,果然還沒找我。我就主動去問,她解釋說她想聽,但不好意思開口。我說:“如果不好意思開口,為什麼不提出和我交換呢?你有流量資源,為何不提出幫我宣傳號交換旁聽呢?”

凡事可交換,凡事找共贏——培養交換思維

這種例子太普遍了。大部分人,就是開不了口。這個開不了口背後,第一是覺得談交換影響友誼,第二是怕被拒絕。我要說,交換不僅不影響友誼,反而是最鞏固友誼的東西之一呢。怕被拒絕又怎樣?毫無任何損失。只要禮貌的談,溫和而不生硬的談,交換是最美好的事。


還有些人在網上,不喜歡博主接推廣。我斷定這樣的人從心胸到成就一定沒有多少。對我來說,我最喜歡看到我喜愛的博主接廣告——因為他們免費寫了那麼多我喜愛的內容,而廣告帶來利益,更有可能促使讓這些博主繼續寫,而不是有天不寫了、棄博了。如果我微不足道的關注成了“流量大海”裡的一顆水,卻促成了博主更新的許多東西,我從中獲得的享受、學習的知識,比起那麼一點廣告時間,簡直是微不足道。這種交換,我不僅不吃虧,還佔了大便宜呢。


不僅如此,我每次寫微博寫的很high的時候,慢慢的和互關博主或者諮詢客戶進入到朋友關係時,我都充滿了喜悅。比如今年和櫻開了家店,雖然辛苦不易,卻學到很多東西;櫻和肉桂卷教了我無數看人知識和95後文化,這些對我工作和做事收穫很大,我教以職業的回報,我們這種“不經意的時間交換”加起來有上百小時了。

我每次認識新的朋友,都會思考“無限的可能性”——因為我愛做事,享受其中。如何通過交換彼此支持,如何打通信息,如何整合資源,並在過程中學到知識,這是我最感興趣的事了。


因此,不要被老舊的思想禁錮住了啊。有時候,人就是邁不過幾個“思想的坎兒”。其實那些坎兒,什麼都不是。


我們應該怎樣交換?

凡事可交換,凡事找共贏——培養交換思維

前提肯定是找到共贏點,並且溫和禮貌。技術上的東西,比如講話技巧,很多可學習。根本道理上的東西,就兩點:


第一是不要求立刻回報,允許有些交換暫時沒有結果。先付出,再得回報;即使沒有回報,也可以適度付出。不要斤斤計較,大氣一點。但前提是,不要成了“被殺熟”君,大氣,建立在看清對方的前提下。


第二是發自內心的為對方著想,交換是真正的尋找共贏,而不是虛假的“意思一下”。說幾句輕飄飄的好話不叫交換。一個人真誠不真誠,無論見面還是網絡,都能被人感受到。


第三是不太狹隘的理解交換。交換不只是金錢交易和以物易物,有時候,也是在拓展可能性。你可以為你未來的可能性去付出。這個交換是隱性的,但是卻是必要的。


往更遠一點說,每個人自己,也要努力做到能被人需要,可提供交換價值的人。這對於自己,也是長遠有益的事情。


不要懼怕交換。無數人因為害怕交換,乾脆不去開始,這樣最可惜,錯過了無數機會,或失去了十分緊迫需要的幫助。一定要記住,真誠是最好的處事品格,共贏是最好的人生策略。


文末,再次總結董董想法:


無論對網友還是朋友,對一面之緣還是相識多年,對原生家庭還是再生家庭,共贏都是粘合劑,都是無論從過程還是結果都最好的關係。共贏是最持久、最公道、最能延展、最有力量的關係。


凡事可交換,凡事找交換,凡事尋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