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故事】清水河縣窯溝鄉不燦窪村勵志哥——劉召堂

【脫貧故事】清水河縣窯溝鄉不燦窪村勵志哥——劉召堂
【脫貧故事】清水河縣窯溝鄉不燦窪村勵志哥——劉召堂

劉召堂,男,現年47歲,清水河縣窯溝鄉不燦窪村村民。2014年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政府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於2015年脫貧,到現在已能帶動周邊其他貧困戶脫貧致富。

【脫貧故事】清水河縣窯溝鄉不燦窪村勵志哥——劉召堂

精心養殖,初見成效

2014年,他結束長年外出打工生涯,回到家鄉自主創業。自籌資金15萬元,貸款20萬元,新建牛棚1000平方米(彩鋼房),購買基礎肉牛25頭。五年來,在他精心飼養、科學管理下,肉牛養殖現已成規模,存欄母牛25頭,種公牛1頭,肉牛25頭,年獲利10萬多元。為了更好地解決牛的精飼料補充問題,他流轉50畝土地,全部用於種植玉米和小香谷。他虛心向村民學習米醋加工和釀酒技術,用酒糟和醋糟填補肉牛的營養,使肉牛長的個個膘肥體壯;同時還在實踐中學到了不少種養殖技術和防疫知識、方法……

就這樣,劉召堂的肉牛養殖場初步形成了“以農促牧,以牧養農,農牧結合”的良性循環生產鏈。在牛肉產品的銷售過程中,他以“誠信、綠色、優質”為宗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銷售,現已擁有區內外新老客戶200多家。在本村駐村工作隊的“連線搭橋”,劉召堂與北京天潤新能源有限公司簽訂了常年銷售協議。他的農產品已形成了供不應求的銷售格局。

【脫貧故事】清水河縣窯溝鄉不燦窪村勵志哥——劉召堂

帶領村民,全面致富

習近平總書記說:“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是我黨的重要使命。”“ 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帶領全村人富了才算富。”劉召堂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踐行了這句話。他把村民們積存的農作物桔杆全部回收回來用作牛飼料,並將他家的牛糞兌換給村民們用作種莊稼的肥料,以此形成綠色種養殖的良性循環模式,真正打造純綠色的農產品,使其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走向全國的走進每一個家庭的餐桌。

為了和鄉親們早日奔向小康之路,劉召堂不想侷限於當下的發展規模,他計劃在現有基礎上擴大場地1000平米,徹底改善圈舍環境。同時新建牛棚2處,更換了飼料加工設備,增添牛存欄數50頭。劉召堂真誠地願意與村集體合作、共謀發展,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鄉親們過上美好生活,貢獻綿薄之力。

【脫貧故事】清水河縣窯溝鄉不燦窪村勵志哥——劉召堂

助人為樂,情暖人心

多年來,劉召堂積攢了不少切實可行的養殖經驗,平日裡,他總會義務幫助其他養殖戶做牲畜接產、防疫及飼草料配方技術等方面指導;村裡的自來水設施壞了,他總是衝在前面幫助搶修;對家中的2個孤兒侄女百般呵護,比對自己的孩子還要親,好衣服總是先給她倆穿,好吃的總是先給她倆吃。二侄女因患有精神病,常年住院接受治療,他無論多忙,每月總要抽身去探望一次。他說:“她們的父母親已經不在了,我作為長輩,力所能及的照顧她們倆,應該的。”

劉召堂這份樂於助人的質樸情懷,無不讓人為之動容。鄉親們遇到難事總是會想到他,這家的牲畜病了、那家的電器壞了……他不厭其煩,不計報酬,總是隨叫隨到,幫助大家答疑解惑。

【脫貧故事】清水河縣窯溝鄉不燦窪村勵志哥——劉召堂

疫情防控,衝鋒在前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積極響應鄉黨委、政府發出的志願者“召集令”,主動與村黨支部聯繫,志願加入“尖刀班”,並擔任“尖刀班”班長。

防控工作中,劉召堂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勇於擔當,逆行而上。他竭盡全力的做好各項防控工作,從走村入戶宣傳政策到摸底排查,從卡口值班到登記流動人員臺賬……他不曾停歇,主動申請值夜班。

作為尖刀班班長,他帶頭捐款,並組織村民參與捐款捐物行動;帶動退伍軍人、在村大學生、致富帶頭人貢獻力量;他排查到村不漏一戶一人,宣傳告知到每人每戶,始終立足自身崗位,認真履職盡責。他一遍遍地告訴鄉親們,為了做好防控各項工作,很多工作人員犧牲掉了和家人團聚的時間,但是隻要能早日戰勝疫情,一切都值得!否則國將無寧日,人將無定心。鄉親們在他的感召下,紛紛獻出愛心,在不到兩天的時間裡捐款萬餘元。同時積極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說:“在非常時期,我雖不是一名正式黨員,但是我想要向組織靠攏,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來源:清水河縣組工在線、窯溝鄉不燦窪村黨支部、駐村工作隊 李偉

編輯:董欣

審核:劉志強

【脫貧故事】清水河縣窯溝鄉不燦窪村勵志哥——劉召堂【脫貧故事】清水河縣窯溝鄉不燦窪村勵志哥——劉召堂
【脫貧故事】清水河縣窯溝鄉不燦窪村勵志哥——劉召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