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葬於墓 大葬於心:上甘嶺烈士孫佔元,腿骨露在外面,爬行著指揮戰鬥

小葬於墓 大葬於心:上甘嶺烈士孫佔元,腿骨露在外面,爬行著指揮戰鬥

孫佔元

英烈簡歷

孫佔元,河南省林縣人(今林州市),1925年生。1946年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3月29日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任15軍45師135團3營7連2排排長。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嶺戰役中,孫佔元領導全排擔任奪取597.9高地2號陣地的任務,經過激烈戰鬥,他雙腿負重傷,仍堅持指揮,痛殲敵人。最後,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他奮起衝向敵群,拉響了手雷,為勝利獻出了生命。1952年11月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後追授他“一級英雄”和模範共產黨員稱號。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入葬情況

1953年3月6日,入葬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一排二號。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4月4日,記者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烈士紀念館裡看到孫佔元烈士生前使用過的機槍。這挺機槍並沒什麼奇特,是一挺普通的輕機槍,但它卻在同敵人的搏鬥中,發揮了極大威力。這威力,其實並不來自機槍本身,而是使用機槍的英雄賦予它的。它讓敵人嚇破了膽,讓英雄戰士彰顯著頂天立地的豪氣。

孫佔元與這挺機槍曾演繹了怎樣的英雄故事?讓我們回到當年的戰場。

小葬於墓 大葬於心:上甘嶺烈士孫佔元,腿骨露在外面,爬行著指揮戰鬥

孫佔元生前使用過的機槍。

一個英雄的瞬間壯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中,孫佔元帶領2排擔任反擊597.9高地2號陣地的第一突擊隊任務。

2000年,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工作人員訪問了孫佔元生前戰友、貴州省黔西縣退休幹部易才學,易才學回憶了孫佔元的犧牲過程。

易才學說:“晚上8點鐘,我軍反擊的炮火開始了。我們排長(孫佔元)率領全排戰士,勇敢沉著地經過了三次反覆爭奪,將全連反擊道路上的第一個火力點打了下來。在激烈的爭奪戰中,排長兩條腿被打斷了。他的腿骨露在外面,在硝煙瀰漫之中,爬行著指揮戰鬥。他每爬一步,土石都在磨擦著傷口,每爬一處,都留下一攤血印。在排長的帶領下,我們又打退了敵人的四五次反撲,殲滅了80多個敵人。戰鬥間隙,我們想抬他撤離陣地,他堅定地說:“不!我是共產黨員,我是指揮員,我不能離開自己的崗位。”

“他爬過來對我說:我掩護你,你繼續去把敵人的最後一個火力點爆了!他喊我找一挺機槍給他,我就拿了一挺敵人的輕機槍給他,我們排長就用這挺輕機槍掩護我,他還喊我給他撿梭子,我就撿了很多很多的梭子,堆在他面前,子彈都是塞滿的。我們排長機槍一響,我就從右面跳出壕溝,去炸敵人火力點。我把敵人的碉堡炸了,這時,增援的敵人撲了上來,陣地上只剩下排長了,我聽見排長的機槍不響了,山窪裡卻傳來一聲悶雷似的巨響。”

易才學哽咽著說:“我就小聲地喊:排長,排長,最後,我就大聲地喊:排長,排長。我跑到排長的位置,找不到排長了,往左邊看呢,那裡死了一堆人,我知道排長滾下山和敵人同歸於盡了!我找到排長時,他的身下壓著1個美軍,身邊還躺著7具敵人的屍體。”

一個人之所以成為英雄,也許只是一瞬間的事。

1985年,易才學因傷病轉業回到貴州老家。每年清明,他都要面向東北方向,給老排長敬上一炷香。

一個討飯筐的背後故事

860.6米,597.9米,分別是佔元村和上甘嶺2號陣地的海拔高度,也是孫佔元生與死的座標。

孫佔元離家時的弓水村因他的犧牲,於1953年改名為佔元村。

1986年3月,為徵集一塊早年孫佔元追悼大會上保留下來的木製牌匾,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管理所宣傳接待科的工作人員劉振家和李合來到了孫佔元老家,見到了孫佔元烈士的妹妹孫立蘭。劉振家給記者回憶了他當年的走訪經歷。

劉振家說,當時他們並沒有找到牌匾,但從當年和孫佔元同時討飯的孫立才家裡,徵得孫佔元曾經使用過的討飯筐。孫佔元6歲喪母,9歲喪父,和妹妹很長時間都是討飯生活。直到參加解放軍,他的日子才算好起來。

根據村黨支部書記孫門鎖提供的信息,他們又走訪了和孫佔元一起當民兵、一起參軍、一起入朝參戰的鄰村戰友王白玉。

據王白玉講,他與孫佔元參軍以後在一個團,不是一個營。孫佔元犧牲後,和孫佔元相熟悉的戰友多數犧牲,少數傷員在後方養傷。當需要從集體掩埋烈士的墓地裡找出孫佔元的遺體,重新裝殮送回國內安葬時,團裡找來王白玉到現場辨認。

王白玉說:“孫佔元犧牲時有一個手臂炸斷,兩條腿也被炸斷了。”

“多年來,我們感覺佔元那不滅的魂魄還在小村裡行走,還在太行山麓下行走,足音輕輕,足音輕輕……”王白玉說。

小葬於墓 大葬於心:上甘嶺烈士孫佔元,腿骨露在外面,爬行著指揮戰鬥

孫佔元兒時用過的討飯筐。

一個家庭的千里“尋親”

孫佔元在犧牲前幾個小時,還和戰友易才學憧憬戰後的生活:“將來要能穿上一雙皮鞋,站到天安門前照一張相,回家再娶個媳婦,就心滿意足了!”

心意可待,戰火無情。2005年3月6日,易才學在彌留之際仍忘不掉老排長的心願。他叮囑兒子易新黔:“一定要代我到孫排長家鄉看一看,給他捎一雙皮鞋。”

千里送鞋的還願之旅,於2014年大年初四啟程。那天,易新黔夫婦攜兒子易毅來到河南省林州市烈士陵園孫佔元烈士紀念館,在孫佔元雕像前鞠躬行禮。易新黔將一雙嶄新的皮鞋捧在胸前,涕淚長流:“孫伯伯,我們來給您送皮鞋了。”

隨後,一家人又連夜趕往大山深處的臨淇鎮佔元村。在孫佔元舊居,易新黔拿出從父親墳頭捧來的一抔黃土,埋進雕像前的冬青樹下。26歲的兒子易毅撲通一聲長跪:“孫爺爺,如果您活著,今年89歲了,我給您磕89個頭……”

小葬於墓,大葬於心。孫佔元的英魂留在故鄉人和戰友心裡,也同樣留在瀋陽人心裡,激勵著瀋陽人民崇尚英雄,致敬英雄。

帥正新聞、沈報全媒體記者 周賢忠/文 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供圖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