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湘遊·詩詞湘景 | 懷化黔陽:一片冰心在玉壺,寫盡千古浪漫

網約湘遊·詩詞湘景 | 懷化黔陽:一片冰心在玉壺,寫盡千古浪漫


“五一”小長假即將來臨,據省內多家自駕遊協會反饋,擁有洪江古商城、黔陽古城、通道皇都侗寨、漵浦穿巖山等眾多景區的懷化市成為假期省內遊客熱門首選地。古時的懷化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冠以“五溪蠻”的稱謂。今日女報/旅行記者去實地採訪後得知,當地自古就是離憂之地。自屈原涉足辰溪,寫下《涉江》等詩篇,這片古老的土地從此與詩歌結下了不解之緣。

尤其是宋代,文人們帶著亂世離憂的憤懣涉足這片山水,在這裡留下了無限的人生感喟。是他們用對生命的謳歌豐富了這片土地的人文內涵,也是這裡的秀美山水撫慰了他們落魄孤獨的人生。

鳴鳩乳燕春閒暇,化作綠陰槐夏。壽酒舞紅裳,睡鴨飄香麝。醉此洛陽人,佐郡深儒雅。

況坐上、玉麟金馬。更莫問、鶯老花謝。萬里相依,千金為壽,未厭玉燭傳清夜。不醉欲言歸,笑殺高陽社。

——《憶帝京·黔州張倅生日》黃庭堅

“山口多關隘,水口多樓閣,亭臺多牌坊”。江南多水,因此,江南的亭臺樓閣多,牌坊也多。

今日女報/旅行記者走近芙蓉樓景區,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龍標勝蹟”牌坊。龍標勝蹟門,也就是“楚南上游第一勝蹟”芙蓉樓的大門,故又稱芙蓉樓牌坊門,建於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距今已有近200年曆史,因古木參天,綠蔭連綿,幽靜雅緻,江景迷人而倍受遊人喜愛。

網約湘遊·詩詞湘景 | 懷化黔陽:一片冰心在玉壺,寫盡千古浪漫

芙蓉樓

龍標勝蹟門歷來是黔陽古城的標誌性建築,舊時,大小商船往來,漁家泛舟,木排下漂,行船到此,望見高高聳立的龍標勝蹟門,便知道到黔陽縣城了。有好奇者,便扎繩上岸,在“送客亭”小坐一會,眼睛直盯著龍標勝蹟門的神奇圖案,看過半天而不知返。

網約湘遊·詩詞湘景 | 懷化黔陽:一片冰心在玉壺,寫盡千古浪漫

龍標勝蹟門,一座具有詩人氣質的牌坊

這是一個悽風苦雨的秋日,詩人站在“送客亭”處,拱手相送辛漸,但見雨鎖江面,霧隱遠山,山色一片空濛,一葉扁舟啟航北去,詩人內心猶如寂寞而孤獨的楚山,承受著江水的衝擊,泛起一片繁雜的浪花。送別詩友,雖有一絲惆悵和落寞,但卻仍存內心的淡泊寧靜。

網約湘遊·詩詞湘景 | 懷化黔陽:一片冰心在玉壺,寫盡千古浪漫

“送客亭”

跟著當地人指引,今日女報/旅行記者跨入龍標,才發現裡面可以說別有洞天。進門的右邊便是芙蓉樓。芙蓉樓現建築為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所建,樓閣坐東朝西,上下三層,高僅十餘米,從遠處看芙蓉樓,樓閣青瓦屋面,四角飛簷高翹,宛如鳳凰展翅。芙蓉樓為古典園林建築,北廓臨江,依林踞阜,築疊巧思、錯落有致,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之處。在這裡,他們沿著王昌齡的印跡,品味著“玉壺冰心”的風骨,感受著歷史的滄桑。

來到芙蓉樓下面,只見門柱兩邊雕刻有“天地大離亭,千古浮生都是客;芙蓉空絕色,百年人事盡如花”的一副對聯,字裡行間無形中讓人就有了落寞之感。

網約湘遊·詩詞湘景 | 懷化黔陽:一片冰心在玉壺,寫盡千古浪漫

芙蓉樓景區一角,給人清幽雅緻之感

樓後有池,池畔有一亭,似一彎新月故叫“半月亭”,相傳為王昌齡撫琴處。亭中柱聯“魚游水底尋月,樹插石縫遮青天”。亭右側拾級而上有一玉壺亭,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黔陽辛丑狀元龍啟瑞將“一片冰心在玉壺”七字合篆成一“壺”狀鐫刻於碑並立於亭中。

網約湘遊·詩詞湘景 | 懷化黔陽:一片冰心在玉壺,寫盡千古浪漫

“半月亭”


在這個自成一體的江南園林建築群中,不知不覺就會被一種恣意橫流的詩意感染。宋人黃庭堅來到黔陽,也不無感慨,寫下了《憶帝京·黔州張倅生日》:鳴鳩乳燕春閒暇。化作綠陰槐夏。壽酒舞紅裳,睡鴨飄香麝。醉此洛陽人,佐郡深儒雅。況坐上、玉麟金馬。更莫問、鶯老花謝。萬里相依,千金為壽,未厭玉燭傳清夜。不醉欲言歸,笑殺高陽社。

網約湘遊·詩詞湘景 | 懷化黔陽:一片冰心在玉壺,寫盡千古浪漫

春日美好,又恰逢好友張倅生日,此時唯有“一片冰心”才能表達詞人對好友的一片深情。詞中“洛陽人”就是指王昌齡。同樣是謫居他鄉,同樣是思念故土,兩位文壇大家穿越時空,因樓結緣,寫盡了千古浪漫。

#網約湘遊#

文:今日女報/旅行記者 大俠

編輯:依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