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縣看全國農業未來發展方向

近日在山西某縣進行調研分析,此縣屬於農業大縣,全縣經濟結構農業的佔比達到了70%以上,農業產出項目相對單一,主要是以經濟果樹的原果輸出為主,果類原果銷售達到了經濟佔比的80%。總的來說就是全縣經濟靠農業,全縣農業靠果業,全縣果業靠賣果的模式。而我國以農業為主的縣市比較多,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些農業縣市的共性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從一個縣看全國農業未來發展方向

首先,農業縣市一定是主體經濟以農業耕種以獲取收穫物為主,其他工業,商業均以農業為核心發展,以配套的的形式服務於周邊。但由於農業縣的人口結構與土地政策限制,大多數農業公眾模式以農民散戶自耕自種,自產自銷的形式出現。就拿上文提到的果業大縣為例,基本上是村民自家耕地種植,僅有有少量鬆散的初級合作社模式。這就產生了規劃不統一,種植與銷售成本過高,沒有統一的銷售服務。果業協會的職能不清,管理相對鬆散等問題。

從一個縣看全國農業未來發展方向

這個問題上我的建議是:第一以行政職能部門牽頭,結合當地自然條件以及農作物優勢進行從選種,種植,管理,銷售一條龍的整體構架規劃。化零為整,規劃初相應產區,行業協會做好相應產區的分級,評估,監管,從而達到達到農產品產區優勢的最大化。集體模式可參照國內的龍井茶產區制度,以及國外葡萄酒行業的評級制度。

從一個縣看全國農業未來發展方向

第二引進大資金,扶持大種植戶。以企業加農戶的模式整合產區內散戶自耕自種帶來的農產品質量標準不統一,銷售價格波動過大,以及銷售形不成合力市場構成相對散亂等問題。農業集團,大型合作社等大體量農業集群都可作為可選模式。

從一個縣看全國農業未來發展方向

第三通過分區分級,建立好以產區為標識的優勢品牌,嚴格進行統一的分級銷售,包裝推廣。比如:核心產區為方圓多少公里內且達到評級標準的定為A產區農產品,範圍外的即使達到評級標準的也只能定為B級C級產區出產。只有這樣才能突出品牌優勢,增加整體產品附加值。

從一個縣看全國農業未來發展方向

接下來我們聊一聊農業型縣市的工業化建設。很多縣市所謂的工業基本是早期圍繞農業種植以及農產品加工生產設立的附加產業,行業基本以農機制造,農產品加工製造,以及農藥化肥。所佔經濟比相對較低,存在著技術儲備不夠,設備的老化,項目單一等問題。 隨著產區規劃明確進行產業升級,可以兼併整合,可以引進扶持。一切以圍繞新型農業結構為核心的技術升級,以更好的貼合農業集群的技術設備需要。

從一個縣看全國農業未來發展方向

再就是農業多樣性的拓展,以種植採摘園,特色農業,農業旅遊為導向,充分發揮本地農業優勢,進行深度挖掘建設起當地特色分明的新型農業模式。鼓勵農民進行農業模式,農業產品的創新,增強本地農業品牌化的推廣建設。

從一個縣看全國農業未來發展方向

以上是作者對農村縣市經濟模式的理解與建議,如有不足,希望更多的朋友一起探討研究。更全面的分析好農村經濟未來的走向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