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端”被罰鉅款的豐田,冤枉還是活該?

俗話說,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隨著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更加願意為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買單。但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廠家應該明白的一點是,這並不是他們肆意抬高價格,歧視中國消費者的理由。從這一點來說,豐田因存在價格壟斷違法行為被罰款,實屬活該。

“無端”被罰鉅款的豐田,冤枉還是活該?

其實,8761.31萬元的罰款,尚不足豐田在中國市場一年銷售總額的2%,但這對豐田來說卻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無端”被罰鉅款的豐田,冤枉還是活該?


進入2019年後,車市愈發寒冷,各家車企都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銷量上的表現也是起起伏伏。但翻看今年各月的銷量數據,你會驚奇地發現豐田一直在“逆勢增長”,儘管增長幅度不大,但總體增長穩定且持續。

“無端”被罰鉅款的豐田,冤枉還是活該?


誠然,豐田能在車市寒冬中保持長期的“逆勢增長”要歸功於其對旗下諸多產品精準的市場定位和營銷,在強大的產品力和良好的消費者口碑加持下,銷量在車市寒冬中不降反增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弔詭的是,正由於豐田旗下多款車型的市場反應良好、品質可靠、消費者認可,產能比較“緊張”的豐田打出加價提車這一招時,已無力招架的消費者們居然默許了這一行為,且持續多年。


“無端”被罰鉅款的豐田,冤枉還是活該?

“加價提車”的特色,在豐田旗下子品牌雷克薩斯身上尤為突出。當談,雷克薩斯存在加價提車的行為也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但真正讓雷克薩斯肆無忌憚地加價的原因,還是他們在2018年進入了市場爆發期。

隨著旗下各款車型相繼在2018年迎來換代更新,其犀利的外觀設計和出色的品質在錯位競爭的市場策略和母公司豐田油電混動技術作背書的助推下,給消費者造成了一種“買到就是賺到”的錯覺,“加價提車”現象也就在雷克薩斯的4S店內非常普遍。

“無端”被罰鉅款的豐田,冤枉還是活該?


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雷克薩斯在華累計銷量已突破18萬輛,按照目前市場對雷克薩斯的反應,2019年總銷量破20萬輛應是板上釘釘的。前段時間,各家豪華品牌公佈11月銷量時,我曾說凱迪拉克終於吃到了以價換量的虧,也拿雷克薩斯的加價提車調侃過凱迪拉克。但事實上,不管是加價提車還是以價換量,都是要不得的,前者損害消費者利益,後者影響品牌價值。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被消費者視為高端MPV代表車型、陸地頭等艙的“雷爾法”雷克薩斯LM,在日本本土市場和歐美、俄羅斯市場的售價要遠低於中國市場。當然,我們不否認雷克薩斯LM的優秀,但我們不是傻子,還分得清二線豪華品牌和超豪華品牌。網曝售價超過400萬的LM,真值這個價格嗎?不用明說,大家心裡都有數。

“無端”被罰鉅款的豐田,冤枉還是活該?


“無端”被罰鉅款的豐田,冤枉還是活該?


新款帕薩特在中保研的碰撞測試中被扒掉底褲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這也是近兩天汽車圈熱議的話題之一。隨著大眾旗下縱橫中國B級車市場多年的帕薩特的倒下,測試成績、口碑、產品力全優的亞洲龍、凱美瑞勢必會在2020年迎來一波新的增長,你猜屆時豐田會不會因巨大的利潤誘惑而故技重施,再來一次加價提車?

加價提車這種現象,光靠監管部門處罰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再高的罰款都不會動搖車企的根本,而一旦車企從罰款中挺過來,它就會選擇把罰款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只有廣大消費者聯合起來抵制這一不合理的現象,加上監管部門的監管,消費者權益才能得到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