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此時,在河北邢臺市柏鄉縣,夏雪利夫妻正在居家隔離中,這是他們離開武漢的第10天。
3月7日,他們接收到援漢醫務志願者的工作證明,驅車900多公里,從家鄉驅車援助武漢。在漢的34天,妻子王樹亞在隔離點看護患者,丈夫夏雪利每日到老舊社區病人家中做消殺,或運送醫療物資和藥品。他們說:“只想成為抗疫萬里長城中的一磚一瓦,為湖北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段記憶此生不悔。”
多次申請 一定要來援漢
3月7日,凌晨1點多,夏雪利和王樹亞終於收到夢寐以求的“來漢通行證”。原來,二人報名成為了武漢市江漢區衛健局的衛生志願者。為此,他們已經為來漢嘗試了近一個月,多次報名,試圖尋找武漢的接收單位。
“父親是一位老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雖然很擔心我們的安危,但在國家大義面前,孰輕孰重,他們很理解。”丈夫夏雪利回憶。
由於通行證只在7日前有效,7日清晨,他們完成向當地相關單位的報備及體檢後,將家中的兒女託付給老人後。11點,準備離開家,動身奔赴武漢。面對戀戀不捨哭泣的孩子,妻子王樹亞也差點要哭出來。“我們萬一回不來呢。”但是她還是毅然推門離開。
王樹亞是一名有著十幾年工作經驗的護士,曾多次跟醫院申請參與援鄂醫療隊,但因單位考慮到其家中老人和小孩的情況,一直沒有批准。
王樹亞回憶:“那段時間因為疫情,我們大部分時間在家休息。與其這樣乾坐著,還是希望能為湖北、武漢貢獻一份力量。”得知妻子的想法,丈夫夏雪利表示,自己是退伍軍人,與其在家裡等待擔心,不如去跟妻子並肩作戰。
驅車800多公里 來漢當志願者
800多公里的來漢路上,幾乎沒什麼車。半路上,他們還捎帶兩位從河南、山東來支援武漢的志願者。7日晚上接近凌晨,終於進入了武漢。
3月9日起,王樹亞開始在康復隔離點負責出院患者的醫學觀察,每天要測體溫、採集咽拭子檢測核酸。3月份,隨著疫情好轉,每日出院人數與日俱增。雖然工作量很大,但她回憶,武漢市民很體貼,有時敲開門遇到患者忘記帶口罩。患者都會馬上說“對不起”,並立刻帶上。每天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謝謝你們,你們是武漢的恩人。”
對於妻子的工作,夏雪利特別擔心。“尤其是採集咽拭子的時候,患者可能因為種種不適,隨時咳嗽。”他說,但是妻子每次都故作輕鬆的只說兩個字,放心。
王樹亞告訴記者,截至4月7日,她在隔離點接受了出入院患者517人,轉送病人361位,採集核酸1308人次,發放中藥2000餘袋。
一方面為妻子擔心,另外一方面夏雪利的工作也並不輕鬆。他每天平均要到10—15戶患者家中做消殺。其中不少戶位於老舊小區,沒有電梯,穿著厚實的防護服、揹著重達40斤的消毒水,半天下來衣服總是全都溼透。
完成消殺後,他還常常自駕車往返於江漢區衛健局、各醫療中心和各隔離點之間,運送醫療物資和藥品。“從前沒有來過武漢,現在跑的多,對江漢區的路比較熟悉了。”夏雪利說。
夏雪利每日到老舊社區病人家中做消殺,完成消殺後身上都汗溼了
奮戰34天后 凌晨4點悄悄離漢
4月8日,武漢按下“重啟鍵”。對於夏雪利夫妻來說,他們的志願者工作也將畫上句號。
臨走前一天,4月10日,他們與其他援漢志願者相約,去看看黃鶴樓、走走武漢長江大橋。“在黃鶴樓景區,大家知道我們是援漢志願者,都不收門票。讓我們進去參觀。”夏雪利說,感覺挺溫暖的。在長江大橋上,背對著城市的燈火璀璨,看著這座“嶄新”城市,夫妻倆留照紀念。
王樹亞回憶,離開武漢時,當時望著這座城市,想起這34天的感動和溫暖,淚水打溼了眼眶。“有激動!有喜悅!還有振奮!想起家人和孩子,又有點酸楚。”王樹亞說,武漢是一座美麗而英雄的城市,多年後回想現在,我一定還會微笑和落淚。
4月11日凌晨4點,夫妻倆踏上了回家的路程。沒有鮮花,沒有送別,亦如他們來漢的那一天,一切靜悄悄。身後愈來愈遠的武漢,即將迎來黎明。
“選擇凌晨離開,只是為了能儘早回到家鄉,趕在當日能去指定醫院做檢測。”夏雪利向記者解釋。下午3點,夫妻倆抵達河北省邢臺市柏鄉縣,經過3天兩次的核酸檢測,開始了居家隔離的生活。回到家的夫妻倆,馬上迎來了新的緊急任務——“這一個多月,家中倆孩子的學習直線下降,得抓緊督促了。”夏雪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