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運用了哪些奇思妙想使得讀者入迷?

雪,擁有著晶瑩的姿態,卻時刻令人散發出繾綣的思緒。人們總是愛倚在窗臺凝眸間賞雪,但又彷彿是雪在賞人們,賞人們內心的萬千思緒。文人們愛雪,愛雪的憂鬱氣質,愛雪所提供的抒發平臺。以雪暢心是文人雅士慣用的抒情手法,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便是借雪抒情的代表作。

在古往今來眾多描寫雪景的詩詞中,《沁園春·雪》是毛澤東作為國家領袖來表達對祖國壯麗山河無比熱愛的感情以及表達出對國家終將越走越強的決心和對國家未來繼承人的無限期望、信心!而接下來向大家介紹的這篇,它是詞人借用雪景營造的環境來襯托詩人對國家戰士的敬畏之情以及送別友人的傷感情緒。同是雪,卻營造出了不一樣的氣氛,讓人們領略到了不一樣的思緒。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運用了哪些奇思妙想使得讀者入迷?

熱愛邊塞、為邊塞不斷高歌的愛國之子岑參

唐朝是世界公認的中國詩詞發展階段中最輝煌的時期,這個時期的詩詞發展,流派眾多,名家輩出,在唐朝各類詩人遺留在世的詩詞近乎達到了五萬首,而唐朝時期顯有成就的詩人也是佔領詩人總數之首。這個時期的詩詞風格也是個性鮮明的,代表詩詞風格有山水田園詩派,這類詩派描寫了田園生活的幽靜閒雅,在詩詞發展史上有著顯著的成就。在盛唐時期主要以“詩仙”李白為代表的浪漫主義風格,以及以“詩聖”杜甫為代表的現實主義風格。當然也有以邊塞生活為主題的詩詞風格,這類風格經常是通過描繪雄偉的邊塞風采來表達軍人的氣概以及濃烈的思鄉之情。而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這位詩人便是邊塞主題風格的代表詩人,他的經歷使得他在這一領域成就廣泛。

岑參,原名岑嘉州,約715年-770年,是唐代邊塞風格的代表詩人,與同一時期的詩人高適並稱為。他是唐太宗時期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孫。

年幼時期的岑參天資聰慧,他從五歲便開始飽讀詩書,在九歲的時候便開始創作具有自己風格的文章。在開元二十五年,岑參當時25歲,正值大好年華,他西上長安,向聖上獻書請求任職,但是並沒有得到提攜。在這之後,他開始長期奔赴在長安和洛陽之間。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運用了哪些奇思妙想使得讀者入迷?

在天寶三載,岑參不甘於平凡,參加科舉,最終以第二人成為進士,也順應得進入了為期三年的守選期。在天寶六載的春季,守選期已滿的岑參允許率府兵曹參軍,並在獲取官位以後創作了《初授官題高冠草堂》。於天寶七載,岑參出塞,奔赴安西受高仙芝委託擔任幕府掌書記。在天寶十載的三月,高仙芝最終兵敗還朝,任官的岑參於是東歸。大約是在天寶十三載,岑參受邀再次出塞。至德二載春季,岑參在北庭作下《北庭作》。

在寶應元年春季,岑參改任了太子的中允,擔任不久便兼任殿中侍御史,成為了關西節度判官。在同年十月,岑參擔任掌書記,在冬季時期他再一次進入了長安。大約在冬季,岑參入長安。

在廣德元年,岑參改任為考功員外郎,第二年他再次轉任為虞部郎中。在大曆元年二月,岑參任職方郎中,併兼任殿中侍御使,因公前往成都。

在大曆二年七月,岑參因為被罷官最後久居成都。

在大曆五年,岑參在成都捨去世,最終享年五十六歲。

岑參早年的經歷使得他的詩詞風格也是十分廣泛,他的詩不僅是為好友送別,也有意境奇特的山水詩。自從出塞以之後,在一片廣闊無垠的天地之中,伴隨著戰亂糾紛他的詩詞創作開始了新的篇章,他的詩詞意境也開始變得開闊,充滿了雄奇瑰麗的浪漫主義色彩。他愛好友,也愛把送別友人的詩詞描繪出豪放綺麗的韻味,把依依送別的詩寫得奇麗豪放。

運用景物來襯托濃烈的感情,是詩人們含蓄表達情緒的慣用手法,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送別詩,但是又蘊含著邊塞詩特有的豁達。而當代詩人毛澤東也是借用雪,利用這雪營造出意境,抒發身為國家領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感嘆以及對祖國未來無限的期望。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運用了哪些奇思妙想使得讀者入迷?

浪漫奔放、愛國情懷盡顯的邊塞送別詩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代: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唐代的邊塞詩以意境廣闊猶名,生活在唐代的岑參受到當代詩詞風格的影響,創作的詩詞浪漫與豁達並存。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抒發軍營中送別友人、邊塞送別的情感。

這首詩詞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整首詩詞通過雪景的不斷變化來作為線索進行情感串線。前八句被劃分為第一部分,描繪出詞人在清晨看到的奇特壯麗之景以及刺骨的寒冷。開篇就是奇特韻味,白雪未及先聞風,將雪的開場神奇化,不是自天而來,亦是隨風迎來。“北風捲地白草折”中的“白草”,局古書記載,它是西北地區的一種草名,經過霜後便脆弱不堪,容易斷折。“白草折”略顯誇張突出風勢兇猛。“胡天八月即飛雪”,突出了“奇”,八月是夏暑正盛的季節,而此時的場景卻是飛雪遍佈,並用“即”字烘托出旁觀者,非本地人的驚奇意味。“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描繪出僅僅一晚上大雪遍佈,連樹上都被雪素裹,像是昨夜出吹來了春風,使得千樹萬樹的梨花都爭相怒放了。塞外艱苦,寒風一吹,“梨花”飛舞,充滿了綺麗韻感。“忽如”兩字也用得極巧,表達出詩人驚喜的情緒。“千樹”也是種壯麗情境,詩人妙手回春,匠心獨特,這句也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在以塞外雪景開場後,詩人將文筆轉入帳內的軍人身上,“散入珠簾溼羅幕”承上啟下,既銜接上文又承接下文“狐裘不暖”在此處的意義。身處邊塞的邊將,竟然無法拉開角弓,無法抵禦寒冷。第一部分給人們描繪出一幅軍人寒苦生活,運用反襯手法突出雪帶來的神奇效應。

中間四句劃分為第二部分,“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運用了誇張手法,描寫出雪天的壯麗雄偉來襯托下文軍人們歡歌跳舞的積極心態。天氣如此惡劣,長途跋涉萬分艱辛,為接下來的離別做了鋪墊。“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充滿著送別所慣有的熱情和精緻的隆重。傾其所有為將士們找來各種樂器為將士們送別,盡情暢飲,一直歡送至暮色來臨。  “胡琴琵琶與羌笛”這句不是在展示樂器,而是在渲染樂器在送別之中所起的作用。最後六句劃分為第三部分,寫最終送別友人踏入征途。“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送客出門,已經臨暮,儘管寒風仍舊不斷,但是轅門上的紅旗卻紋絲不動,暗示它被這紛飛大雪凝結了,使得意境迷人。動靜明顯,紅白相稱,生動形象。大雪紛飛,送行的人萬分不捨。“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抒發出不捨的真摯感情,用語雖然平凡質樸,但是對友人送別的惜惜留戀之情卻盡顯。整首詩的結尾也是一個亮點,詩人究竟在抒發哪些情感,是對別者的留戀?還是對自己仕途的惆悵迷茫?引發讀者深思。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運用了哪些奇思妙想使得讀者入迷?

唐代邊塞主題詩詞的“先鋒者”

01、 充滿奇思妙想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主要是描寫塞外送別友人,流露出的也是離別愁緒,但是詩人卻運用自己的奇思妙想使得整首詩脫離了俗套,有了自己的風格屬性,使紛飛的大雪在傷感中滲透著浪漫的氣息,讓整首詩的情調不再壓抑沉悶。詩中用梨花比作冬雪,凌冽中又溫暖宜人。

02、 細節勾勒引人入勝

常言,細節決定成敗,詩人利用自己的感受來描繪邊塞這令人驚歎的雪景,讓人沉迷,惹人留戀。細節使得景物摹寫真實且生動形象,混合著詩人的感受,一種濃郁的瑰麗風光顯現出來。細節描寫使得整首詩的內涵韻味都變得豐富誘人,運用了明朗的文字來描繪場景的交匯,使得不突兀,藝術感染力很強,節奏感優雅動人。

這首詩對於各大文人雅士影響都很深遠,詩人們對於這首詩評價也很廣泛。

張文蓀《唐賢清雅集》曰:嘉州七古,縱橫跌蕩,大氣盤旋,讀之使人自生感慨。有志者,誠宜留心此種。看他如此雜健,其中起伏轉折一絲不亂,可謂剛健中含郟後人競學盛唐,能有此否?

縱觀文學史上,岑參的成就顯著,他的經歷坎坷卻毫不影響他對詩詞的熱愛。人生的險阻只有正確應對才會成為動力,督促人們前進。岑參的邊塞詩近乎開創了邊塞主題詩詞的先河,在文學史上也享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