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现场丨小女孩地铁内突发昏迷 列车停靠7分钟为生命让路

4月21日上午10时许,一名7岁女孩在北京地铁房山线车厢内突发昏迷,车内乘客、大葆台站值班站长及公交警方工作人员一起帮忙,在黄金时间内合力从死神手中抢回小生命。为此,房山线大葆站列车临时停靠7分钟。4月22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被救女孩已转危为安。

第一时间广播寻医护人员 众人合力与死神赛跑

“房山线上一名小女孩突发疾病,车内的乘客和站台工作人员合力救人……”4月21日开始,多名网友在微信群和自媒体上转发这一消息。随后,北青报记者赶往事发地进行了实地采访。

4月21日上午10时零7分,地铁房山线按照预定时间驶入大葆台站,值班站长张媛婕听到站台工作人员报告,车厢内有人昏倒,赶忙往车厢跑。

壹现场丨小女孩地铁内突发昏迷 列车停靠7分钟为生命让路

“好几名乘客告诉我事发的具体车厢,我迅速往事发位置奔去。”张媛婕回忆事发过程时说,她赶到时,乘客已经自发留出小女孩躺卧的位置,保留施救空间。

“小女孩躺在地上,脸色发紫,她的父母就坐在小女孩身旁的地上。”张媛婕说,她一边向小女孩的父母询问情况,一边触碰孩子的身体,“四肢僵硬,情况危急。”张媛婕立即让同事打开站台广播,向附近的医护工作者寻求帮助,“两名女士从人群中出来说,她们掌握急救知识,可以帮忙施救。”

张站长说,当时在施救时,这列车已处于临时停靠状态,总共持续了7分钟。

记者后来了解到,参与施救的其中一名女士姓杨,名叫杨波。

“即将到达大葆台站的时候,看到事发的车厢里围了很多人,我就意识到可能出事了。”杨波女士说,她在之前参加过两次急救培训,掌握有突发状态下的急救知识,“看到孩子的母亲正在为小女孩进行胸部按压,但是方法不对,我就说我来吧,正好旁边的一位女士可能是一名医生,她从旁边对我进行指导。”

杨女士说,她按照之前所学的急救方法,一边按压孩子胸部,还对孩子进行了人工呼吸,“过了一会儿,孩子口内吐出一些呕吐物,然后就逐渐恢复了心跳和呼吸。”

杨女士说,在帮忙救人的时候,她忘记了这是在疫情期间,“觉得必须做人工呼吸,于是就自然而然就去做了。”

驻站辅警疏散围观者 多部电话联系急救人员

苏北是当日值班的驻站辅警,看到车厢内发生突发事件,他第一时间赶到,帮忙疏散围观乘客,为孩子预留出施救空间。“围观的乘客很多,不少人使用手机拍摄照片和视频,怕他们影响通风,我就让大家往后挪出空间,乘客也很配合。”苏北告诉记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女孩的状况得到缓解。7分钟后,小女孩被大家从车厢内抬下。

情急之中,帮忙救助发病乘客的站长张媛婕将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铺在地上,让孩子躺在上面。张媛婕说,在两名女士帮忙救助的过程中,她和现场工作人员用两台手机、一台座机同时拨打120,“看谁能先打进去(医院),赶紧把小姑娘送到医院。”

壹现场丨小女孩地铁内突发昏迷 列车停靠7分钟为生命让路

“地铁方面和北京公交警方建立有警企联勤机制,接到有乘客突发疾病的消息,我们提前派人在下一站——郭公庄站进行等候。”北京市公交总队苏庄站派出所所长赵强说,得知地铁方面采取了临时停靠救人的方式,驻守在郭公庄站的民警杨警官就乘坐对向列车,赶往事发现场,维护秩序。

孩子转危为安 家属专程登门致谢

记者事后了解到,被救的女孩姓温,当天随着父母一起外出办事,没想到突发疾病。4月22日,孩子的父亲温先生专程联系警方和地铁工作人员,找到参与救人者的联系方式,来到雍和宫附近的一家公司内,向参与救人的杨女士和地铁站台值班人员以及警方等表示感谢。

“走到稻田站的时候,我们都在座位上,孩子还在睡梦中,我看到孩子伸了一下胳膊,我观察了一下她的眼睛,有点斜视了。”温先生说,他觉得孩子可能出现了问题,于是就告知爱人,“她妈妈看到孩子没有反应,就开始掐孩子的人中,随后列车到达大葆台站,车就停下了。”

温先生说,当时他心里已经慌了,六神无主,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随后张站长赶到,然后看到杨波女士和另一位女乘客帮助施救。“经过众人帮助,孩子呕吐出来之后,我就看到她的状态好多了,缓了过来。”温先生说,孩子并未有任何类似症状,这种突发事件他是第一次遇到,“送到医院之后,经过救治,当天晚上就好多了,能够和护士阿姨正常交流……我真的感谢在地铁上遇到的那些好心人,他们的帮助之下,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他们当面致谢。”

壹现场丨小女孩地铁内突发昏迷 列车停靠7分钟为生命让路

记者了解到,当人体的心脏停止跳动时,氧气的供应以及血液循环都会中断,如果脑组织缺氧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人抢救回来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时间过久,就会对人体造成无法逆转的损害。而该小女孩,遇到好心乘客紧急伸出援手对她极为重要。

房山线大葆台站张站长的上级领导周副区长也向记者表示,由于张站长等工作人员在当时进行的紧急处置非常正确,将对张站长等人的做法提出表扬。

救人的杨波女士也接到了家长温先生登门送上来的感谢信:“是您给了我们最真挚的帮助,让我们感到人间温暖、世间人情的可贵。”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董振杰 朱健勇 实习生 许银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