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代如何避暑納涼

看古代如何避暑納涼

炎炎夏日,如何消夏納涼成了人們最關心的話題。而在古時沒有冰箱、沒有空調、沒有電風扇等現代科技設施,面對炎炎夏日,他們怎麼辦?我們可以從古人的種種消夏納涼之法中,探究到消夏的奧妙和樂趣。

古人愛玩,尤其是在自然的山水中嬉戲,常常會有大人和小孩一起游泳、戲水的歡鬧場面。明代李時珍指出,垂釣能解除“心脾燥熱”,而暑天炎熱的氣候往往使人煩悶、焦躁,容易“上火”,所以夏天釣釣魚是不錯的選擇。古人云:“湖邊一站病邪除,養心養性勝藥補。”釣魚的修身養性作用乃不可小視也。除了垂釣,古人喜愛的夏趣活動還有很多,比如養金魚、釣鱉、捕蛙、夏獵等等。

看古代如何避暑納涼

唐朝文學家劉禹錫喜歡在親水之處納涼,他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千竿竹翠數蓮紅,水田虛涼玉簟空。琥珀盞紅疑漏雨,水晶簾瑩更通風。”宋代的秦觀說:“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有水的地方就有細風,有樹的地方就有陰涼。古人們常常能夠在炎夏裡輕易找到涼爽的去處,何況氣候更為炎熱的今天呢?沒事多去樹下喝喝茶,去水邊散散步。不僅能得到清涼,還能收穫一份心曠神怡的快感。

看古代如何避暑納涼

唐代還出現了一種供人消暑的“涼屋”。它一般傍水而建,採用水循環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將水中涼氣緩緩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機械將水送至屋頂,然後沿簷而下,製成“人工水簾”,使涼氣進入屋子。“涼屋”既綠色又環保,只是普通百姓是很難享受到的。不過,古代老百姓營造陰涼的方法也是五彩斑斕的,譬如屋簷前面掛簾子,院子裡面搭涼棚,屋子裡面放竹床、竹凳,床頭上安放石枕或玉枕等等。

南宋時代的寒翠堂,一到夏季堂前水池中紅白蓮花盛開,寬敞的前庭上還擺放著

看古代如何避暑納涼

多達幾百盆在南方引植成功的香花,如茉莉、素馨。殿內裝有風扇,鼓轉不已,把花的雅香吹擾得滿殿瀰漫。更奇妙的是,殿中紗櫥上掛滿一串串名貴進口天然香料製作的香珠串,以便紗櫥內幽香怡人。當時一般人家雖然不能擁有皇家的豪華,但也喜歡懸掛茉莉、素馨等香花穿成的長絡,因此紗帳中也是一帳流香。入夜之後,清香四溢,讓人在芬芳的氣息中捕捉到陣陣涼爽,由此進入好夢。

看古代如何避暑納涼

明清以來,老百姓伏天最盛行吃蓮子湯。中醫學認為,蓮子性味甘平,具有養心益腎的功用。夏日常飲蓮子湯,能補中強志,養神益脾。中老年人食用,輕身益氣,令人強健。在清朝宮廷中,消暑冷飲的種類就有很多了,冷飲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乾、鮮胡桃、懷山藥、棗泥糕等料製成,冰鎮後吃起來絕對爽口,真是“過雨荷花滿院香,沉李浮瓜冰雪涼”。

看古人消夏納涼之法,情趣盎然,能讓人頓生幾分涼意,暑氣全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