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將合作推動建立更加合理的鐵礦石定價機制

4月22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後簡稱為中鋼協)在線上召開2020年一季度信息發佈會。中鋼協副會長駱鐵軍在回答有關一季度鋼價與鐵礦石價格相背而行的問題時表示,中鋼協一直與國際主要礦山企業保持溝通,中鋼協將繼續與國外礦山加強溝通,推動建立更加合理的鐵礦石定價機制。

駱鐵軍表示,疫情發生後,從巴西Vale、澳大利亞力拓、必和必拓、FMG等企業反饋的情況看,目前礦山生產系統沒有受到疫情實質性影響。從海關統計數據看,今年1季度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同比增長1.3%。但從鐵礦需求端看,國際鋼鐵業受疫情影響較大。據不完全統計各國高爐減產/關停已超過6000萬噸,國外鋼鐵企業停工停產的情況有增無減,預估二季度海外各國礦石需求減少3000萬噸以上,而礦山生產相對平穩,因此很多諮詢機構及投資機構預測二季度及全年鐵礦石供應寬鬆,這和中鋼協的判斷是一致的。隨著二季度雨季等季節性因素影響的減弱,2020年後期全球鐵礦石資源將會增加,中國可利用進口礦總量相應增加,預計2020年中國進口礦供應同比增加4000-7000萬噸。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發生以來,鋼材價格大幅下降,鐵礦石價格保持高位,二者相背而行。“特別是在疫情的影響下,國際大宗原料均大幅下跌,唯有進口鐵礦石單價相對堅挺,一直在80到90美元之間運行,鋼鐵企業在盈虧邊緣艱難運行。 這與現行定價機制過分依賴鐵礦石指數有關,但我們注意到指數走勢越來越明顯與供需基本面和現貨市場偏離。”駱鐵軍表示。

駱鐵軍認為,近期各種鐵礦石指數的波動較大,與現貨的相關性變小,特別是普氏指數與期貨、掉期甚至上證指數的相關性變得越來越強。"我們必須指出,指數是鐵礦石現貨價格指數,應基於現貨市場成交價格編制,與金融產品的價格脫鉤,否則就脫離了實體市場的供需關係基本面,變成了期貨等金融產品來定價,這樣指數定價將失去意義。在我們與四大礦山的溝通中,雙方一致認為應保持和擴大現貨市場流動性,多利用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成交,多采用混合指數定價,一起敦促指數編制機構不斷改進方法論,提高指數代表性,減少浮動價成交權重。"駱鐵軍表示。

駱鐵軍指出,重大的經濟危機往往孕育著重要市場規則和機制的調整。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鐵礦石定價機制發生重大變化,長協談判破裂,指數定價機制誕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上下游合作、全球共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凸顯,也將促使鐵礦石定價機制更加向保持上下游共贏的方向發展,中鋼協將繼續與國外礦山加強溝通,推動建立更加合理的鐵礦石定價機制。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