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為什麼時常渴望美好?

孔傑霖


回答你的問題很榮幸,希望能給您我的建議。

幼兒心理發展是每個家長都關心的事情,但是現在在生活中,很多年輕的家長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選擇離婚,單親家庭對於幼兒心理是非常不利的,作為單親家庭的小孩,幼兒心理容易會出現哪些問題呢?

1、自閉。家庭的破裂很容易會讓孩子出現天降橫禍的感覺,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所遭受到的打擊甚至會比父母更大。

2、自卑。因為早前一直是生活在完整家庭裡的,面對家庭突然的破裂,孩子會變得無所適從。

3、自責。自責表現為對個人能力和品質作出偏低的評價,從而自我責備、自我鄙視、自我輕蔑,將一切的不如意歸因於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傾向。

4、逆反。由於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為別的孩子奚落和欺負的對象。

綜上所述他們渴望尊嚴,渴望被人欣賞,於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現出與眾不同,有時甚至喜歡“頂牛角,對著幹”,以顯示自身的存在價值。

渴望爸爸媽媽能給與自己美好而微暖的關懷愛護!


A東哥先生


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就缺少父母一方面的呵護,所以心靈上一定會和正常家庭孩子有一些不一樣。他們渴望美好,渴望美好的家庭,美好的婚姻,更渴望能有一個疼他愛他的人。他們從小生長在和別人不同的家庭,心裡都會有一些莫名的自卑感,說話不敢太大聲,生怕說錯話被家長教訓。同時他們也缺少鼓勵,缺少父母給的希望。因為他們從小都在為著做好每一件事情,讓父親,或是母親而感到驕傲。可是越是想被別人認可,越是做什麼錯什麼。他們從小生活的環境有可能是自己和媽媽,或是和爸爸,或是和爺爺奶奶生活。因為單親家庭的父母也要為了生活出去工作出去掙錢。但,無論是和誰生活在一起都不會有一個健全的性格,因為那一頭是缺失的。所以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想法上,就會和健全家庭孩子的想法不太一樣。更有很多因為自身性格上的缺陷而誤入歧途,悔恨終生。所以,他們渴望美好,渴望被人認可,渴望美好幸福的家庭。這些個所謂的“渴望”是健全家庭的孩子所不曾經歷感受到的!所以說,社會不要對這類孩子有所歧視,他們更需要關心,尊重,和愛護。他們並不是什麼異類,只是和你們經歷的不同罷了。

希望天下所有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會有一份和別人一樣的人生。






dayuzhishui123


人們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單親家庭的孩子們在從小潛意識與他人的比較中瞭解到自己的不同,在缺失中渴望,在缺失中珍惜,他們時常渴望美好,既是因為物質上可能的缺失,又是因為從對比中養成的習慣。

單親家庭的孩子們出生時與眾相同。可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能得到完整的父愛與母愛,不只是在物質上,更多的是在精神上。如果從來沒有對比,那麼他們一定活的開心,可是他們有同學,朋友,甚至網友,書友。在和完整家庭的孩子們的對比中,他們逐漸發現自己所擁有的,可能只是身邊大多數人的一半,他們開始明白,哦,原來我沒那麼幸福,原來我的生活並不那麼完整。在這樣的“劣勢”下,他們如何不格外渴望美好,如何不珍惜當下?

我曾經看到段話:垃圾堆旁邊的小貓開始並不覺得自己可憐,可你給了它一罐貓罐頭,又抱起它、撫摸它,最後卻又將它放下,那麼它在前後對比中獲得傷心,開始渴望你給予的一切。小貓都會這樣,更何況七情六慾的人呢?單親家庭的孩子們在與他人對比中瞭解未曾接觸過的美好,從而嚮往美好,這正是人之常情的體現啊!

陳奕迅的《紅玫瑰》中寫到,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這像窮人想要吃肉,有些富人卻粗茶淡飯,人就是這樣矛盾的生物,而單親家庭的孩子們渴望美好,也是一種具體體現。特殊的孩子們在對比中內心“騷動”,這種騷動就會轉化為兩個方面:為自己的無而傷心,為自己的無而渴望。長期以來,他們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也就慢慢被人們所察覺出來。

(圖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