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股份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聯發股份(002394)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概述

報告期內,受全球宏觀經濟放緩、消費需求減弱、中美貿易衝突等因素影響,公司業績出現小幅度的回落。但公司通過組織結構調整、產業鏈進一步融合、智能製造投入與改造、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品牌建設及市場開拓等積極措施,仍保持穩健的態勢,對沖了外部不利環境的影響。

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1,052.73萬元,同比減少6.19%;實現營業利潤50,982.83萬元,同比增長0.36%;實現淨利潤39,080.05萬元,同比增長0.06%。

報告期內,公司在管理運營、技術創新、市場開拓、品牌建設、戰略投資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管理運營方面: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推進卓越績效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學性、系統性。

公司獲得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科技進步獎等5項省級榮譽,獲得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獎、國家專利優秀獎、省級科技創新獎等14項獎勵。通過各項舉措,使紡、織、印染、家紡、製衣、品牌等產業鏈各環節的生產和設計高效銜接,繼續秉持時尚、環保、人性化等理念,將生產運營、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物流管理等,向高端價值鏈發展;在管控物資供應、生產管理、產品質量、能源消耗等環節,不斷更新設備,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縮短週期,公司2019年管理運營效果顯著。

技術創新方面:1)強化創新載體建設:公司建有紡紗、染整、產品設計等專業研發部門;建成從棉花、紡紗、色織、印染、服裝、品牌等一條龍研究開發線。2019年通過與東華大學、浙江農林大學聯合申報,獲得首批“江蘇省院士企業研究院”;與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合成立的“江蘇省高端紡織技術研究院”獲江蘇省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批准設立,成為南通市首家名企科研事業機構。公司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被國家發改委評價為良好。被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等四部委確定為“全國職業教育教師企業實踐基地”;2)公司以研發平臺為載體,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報告期內,從新原料、新工藝、新功能方面入手,重點開發成功的產品分別有18個系列、7個系列、5個系列;3)深化產學研合作:公司積極與江南大學、東華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積極申報各類科研項目,其中,南通聯發印染有限公司與蘇州大學聯合承擔了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重點項目“生物基尼龍-56纖維高端應用技術研究”項目;公司“等離子體用於纖維素織物可再生抗菌整理機理及時效性的研究”被列為江蘇省博士後科研資助計劃;公司承擔的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利用多酶協同作用的高檔亞麻織物清潔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發”順利通過驗收,並獲得省財政後補助獎勵;公司承擔的省重點研發計劃“基於PolyDMBLC搭橋技術的色織面料漂染一浴關鍵技術研究”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活性染料無鹽低鹼高固色率染色關鍵技術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通過驗收,與江南大學聯合研究的“陽離子漂白活化劑的創制及棉織物前處理關鍵技術產業化應用”榮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專利“一種TBLC活化過氧化氫體系棉織物軋蒸漂白方法”榮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專利金獎。牽頭制定的團體標準《紡織用生物酶α-澱粉酶》正式頒佈實施;4)智能製造深度融合:聯發紡織以信息化為手段,以集約化為內涵,全力打造“數字聯發”。先後獲得軟件著作權35件,被認定軟件產品5項,認定省級智能車間2個,市級智能車間2個,2019年被認定江蘇省工業互聯網發展示範企業(標杆工廠類)、五星級上雲企業。

市場開拓方面:1)完善面料營銷網絡,拓寬面料銷售市場,增設海外銷售,加大國內市場開發力度,擴大國內外市場佔有量;2)設計職能前移,敏銳捕捉市場流行趨勢,加大樣品研發和推廣力度;3)加強新品研發,推動公司向時尚一站式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

品牌建設方面:報告期內,公司極力推動名品名牌創建,重塑特色品牌,加大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升品牌的貢獻率,繼續打造由“JAMES FABRIC”現貨面料和“JAMES”系列服飾構成的品牌體系。持續擴大“JAMES FABRIC”現貨面料品牌市場佔有率,調整“JAMES”服飾品牌的管理模式,標準化品牌管理和加盟管理,多渠道宣傳品牌形象,已取得顯著成效。

戰略投資方面:1)國內家紡產業鏈佈局:公司投資建設的高檔家紡坯布及配套紗線生產項目,已經取得項目投產前必要的審批流程和前置手續,初步形成了200臺織機和5萬錠紗線的生產規模。項目利用新疆地區的區域優勢,成本優勢明顯,為公司下游工序供應家紡坯布原料,保障了家紡坯布的穩定供應,完善了公司家紡產業鏈佈局,增強了公司家紡面料的產品競爭力,為公司實現家紡產業佈局奠定基礎;2)國際產能佈局:為應對全球紡織產業貿易格局的變化,滿足東南亞地區服裝產業對高檔梭織面料的需求,公司與印尼規模最大的成衣生產商之一的PTU合作,在印尼投資建設年產6600萬米高檔梭織服裝面料項目,項目總投資1.9億美元。項目將有利於延伸公司在高檔梭織面料領域內具有的核心競爭力,加快公司全球佈局,適應當期產業發展的趨勢,對公司未來提高營業收入,提高公司業績有著積極影響。

截止報告期末,項目實施主體“聯發紡織(印尼)有限公司”已取得了印尼司法及人權部的審批。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1、擁有完整產業鏈,產業聯動協同效應明顯

公司利用資源整合已逐步形成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佈局,擁有軋花、紡紗、染紗、織布、整理、針織、家紡、印染、製衣全產業鏈,熱電、汙水處理配套,擁有較強的成本控制優勢,具備較大的盈利空間,抗風險能力強。且公司生產環節從紡紗、染紗、織布、整理、製衣全部在一個廠區內,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公司產業鏈相互形成互補,能夠適應消費市場的變化及產品結構的變化。

2、先進的生產裝備優勢

公司自設立以來,始終堅持高起點、高質量、面向高端市場的原則,主要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均為國內外先進裝備,90%以上的關鍵生產設備從日本、意大利、比利時、德國、瑞士、香港、臺灣等紡織技術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引進,在國內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檢測儀器大都從美國、英國、瑞典等國家引進。外觀質量檢驗採用美國四分制標準,內在質量檢測採用AATCC、ASTM、JIS和ISO標準,試驗室通過了ITS和部分客戶的認證,同時取得國家級實驗室認證。這些先進的進口設備使公司基本實現了智能化製造,最大程度地簡化了工藝流程,使公司能夠生產高檔次、高附加值、系列化、功能化的高端產品,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3、成熟的管理優勢

公司全產業鏈中高層管理人員從事紡織行業年限平均15年以上,積累了豐富的生產和管理經驗。公司先後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SA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通過歐洲環保紡織品“OEKO-TEXStandard100”標準認證。公司產品生產嚴格執行GB、日本JIS、英國M&S、美國AATCC標準即國際紡織產品的最高質量標準,優等品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物測中心嚴格按照實驗室ISO/IEC17025實驗室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制定了規範的操作規程、檢驗規程。2009年物測中心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頒發的認可實驗室證書,通過了國際公認ITS檢測行等國際機構的認證。逐步實現了公司管理的國際化、標準化和規範化。

4、科研與技術創新能力強

公司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色織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聯發紡織研究院,並和多所大學建立了產學研平臺,先後研究應用了低浴比染色技術、液氨+潮交聯免燙整理工藝技術、成衣免燙整理技術、純棉超高支紡紗等關鍵技術50多個,獲得專利200多個,主持參與制定了《棉色織布》、《色織提花布》等6個國家標準。

公司建有世界最大的筒子紗種子庫、碼樣超市,國內最大的企業面料圖書館、服裝圖書館,建設了國際標準的恆溫恆溼房、化學分析房等實驗場所;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烏斯特條幹測試儀,馬丁旦爾起毛起球儀、日曬牢度儀等儀器600多臺套,配置了從紡紗、染色、織布、成衣一條龍的試樣中心。

公司先後在美國、歐洲設立了設計中心,與全國知名的紡織服裝高等院校聯合建設流行趨勢設計中心,及時掌握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有效地進行資源整合。公司內部成立創意中心,打造百人面料服裝設計團隊,對戰略客戶進行專項服務。

5、長期穩定的客戶資源

公司秉承“市場可以沒有聯發,聯發不能沒有市場”的競爭理念、“真誠感動客戶、專業創造價值”的客戶理念、“信譽第一,顧客至上,以人為本,精益求精”的質量方針,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以“快”取勝、以“質”取信,不斷滿足客戶需求,建立穩定的顧客關係。經過多年發展,培養出了長期、穩定的客戶群和客戶美譽度,與諸多國際品牌客戶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伙伴關係。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行業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

全球紡織產業與貿易格局正發生較為明顯的變化。我國紡織產業面臨著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推進工業化的挑戰,發達國家在科技研發和品牌渠道方面優勢明顯,紡織服裝智能化趨勢明顯。東南亞地區勞工成本低,加上稅收政策優惠,吸引不少國內紡織服裝企業紛紛拓展建廠。儘管目前我國紡織服裝業擁有全產業鏈綜合的競爭優勢,但進行結構化調整和產業升級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短期內新冠疫情給行業帶來了衝擊,並加速了產業格局的調整。新冠疫情對紡織行業形成了較大的挑戰,傳統線下渠道的零售商大量歇業。零售額下降的負面影響波及整個產業鏈,尤其是對於資金實力弱,產品結構單一,缺少風險應對能力的中小紡織企業的影響更是空前巨大。但紡織服裝作為生活必需品,長期來看市場是穩定的,市場競爭的結果必然是行業內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擴大。

國家戰略轉型和行業發展趨勢的變化,讓具有產業佈局能力和智能化升級能力的大型企業競爭優勢得以加強。紡織行業不斷向高端產業發展,科技、綠色正成為紡織行業的新定位。

智能設備的普及和信息技術應用,推動整個產業向柔性化、智能化製造轉變。發展綠色、循環、低碳的紡織工業成為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一帶一路”和建設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推動國內紡織服裝業佈局的調整,具備跨國跨區域經營能力的龍頭企業主導產業佈局。

(二)公司發展戰略

一是凝聚升級新動能,持續創新,向“精益生產,精品製造”的高端產業轉型升級;二是繼續重點經營和開發家紡面料,打造家紡全產業鏈;

三是優化整合產業鏈資源,發揮設計和品牌價值優勢,進一步做大品牌面料現貨銷售;四是加快公司的全球化佈局,利用區域優勢,在新疆、東南亞等地的進行投資和產業佈局調整。

(三)經營計劃(該計劃不構成公司的承諾)

1)穩步推進新疆高檔家紡坯布及配套紗線生產項目,並圍繞建設家紡全產業鏈目標,打造家紡面料品牌,形成一定知名度,提高附加值。

2)加快推進公司印尼高檔梭織面料項目,順應行業發展趨勢,面向印尼當地以及全球市場,並承接部分從國內轉移的訂單,與國內產業鏈形成配套互補,奠定公司全球化佈局的基礎。

3)加強集團內部資源整合,提高綜合效益。調整各子公司的發展戰略定位,適應市場變化趨勢。

4)強化產品研發,將營銷和研發相結合。利用新組建的“高檔紡織技術研究院”,系統地進行產品開發和智能化研究應用。加強對客戶的產品開發服務,爭取與客戶形成全面的戰略合作關係。

5)推進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建設智能示範車間,生產模式向柔性、高效、智能化方向推進。

6)繼續保持現貨面料的優勢,圍繞市場進行進一步開發和拓展。

7)調整產品結構,研究新品種、新工藝和新材料,增加產品多樣化,適應市場需要。

(四)風險及風險應對措施

1)外部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的影響

2020年外部宏觀環境不確定性劇增,中美貿易衝突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歐盟地區復甦低於預期,美國經濟景氣程度減弱,中國經濟增速處於“L”形階段。特別是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短期內消費者信心大幅減弱,不排除需求萎縮給公司帶來經營風險。

公司將擴大銷售網絡,調整營銷策略,加大對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並舉開拓,以實現內外銷業務的均衡發展。加大設計研發投入,充分發揮聯發紡織研究和創意設計中心的作用,開拓有市場需求並領先的產品,支撐接單。同時,採取措施回籠現金,利用信用保險等金融工具降低短期內需求下降帶來的風險。

2)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

美國對華加徵關稅減弱了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雖然公司產能集中於產業鏈上中游,面料產品不直接出口美國,受中美貿易衝突的直接影響很小。但因此引發的終端需求下滑,可能拖累公司業績。

公司堅持既定的戰略方針,佈局全球產能,加快建設印尼等地的海外生產基地,調整產品結構,主動應對供應鏈調整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並根據全球不同區域的特點,規劃配套的供應體系,調整國內外產業定位。

3)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的影響

隨著國內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勞動力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國際競爭格局調整重構,國內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將發生改變。

針對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的影響,公司將繼續加強內部管理和技術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將繼續加大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化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加快在全球範圍內的產業佈局,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控制生產成本。

4)匯率波動風險的影響

公司出口業務約佔主營業務比重的65%左右,主要採用美元結算,公司主要大型設備為國外進口,主要採用日元、美元、歐元等外幣進行結算,因此當匯率出現較大波動時,匯兌損益對公司的經營業績會造成一定影響。

公司為規避外匯市場的風險、降低外匯結算成本,防範匯率波動對公司生產經營、成本控制造成的不良影響。一是利用遠期結售匯、遠期外匯買賣等金融衍生產品規避匯率風險,達到套期保值的目的;二是積極爭取與有條件客戶之間實行跨境人民幣結算;三是開展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業務,提高跨境資金的便利化運作,對沖外匯風險敞口,有效規避外匯匯率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