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4朱贞木

4.1记忆中的朱贞木作品

前面在古龙那里提到过这个人,朱贞木的作品小而美、小清新。小而美是整体世界观并不宏大,就围绕着主人公及其相关的几个人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并不像金庸那样一开始就设定好大地图,然后在这张大地图上展开错综复杂的故事。小清新是整体故事风格以及行文,没有蜀山那样汪洋恣睢的想象力,也没有金庸作品那样的厚重感,行文轻松甚至带着一些调皮。在接触过的武侠作品当中,可能是最早将现代人的思维、性格带入到古代背景当中,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穿越。故事的内容没有太多的苦大仇深,属于那种无惊无险一路轻松愉快地探险故事。本科的时候看过罗刹夫人、虎啸龙吟七杀碑不确定(所以这次先看的七杀碑),如果当初搜集的TXT电子书没有残缺的话,这些故事都是虎头蛇尾,前面铺垫的很好,但是后面戛然而止,具体原因不详。可能有些人灵性十足,思维活泼,不太受各种成规的约束,但是这种性格也缺乏自我约束,行事信马由缰过于随性。古龙显然也近似于这种性格,并且

人物(带入现代人物性格)、叙事格(颠倒因果顺序营造悬念)乃至于文风(轻松调侃)也有非常明显的类似之处。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4.2七杀碑

4.2.1故事梗概

七杀碑是张献忠留的一块石碑,上书: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里将其穿凿附会,说七个杀每个代表张献忠恨之入骨的一个对头,也就是小说当中(理应的)主人公。这个跟洪太尉误走妖魔有些相像,让故事显得有传奇色彩。《七杀碑》的主线剧情比较简单,基本就是“龙傲天”杨展无惊无险的历险记。主要有这么几个小故事。第一个是杨展替未婚妻出头到豹子岗跟黄龙等人打擂台(顺便参加武举,路上还因为救人会了会土匪摇天动);第二个是杨展夫妇新婚时围绕福禄寿三座玉雕的争夺战并牵扯出来一段恩怨(主角贾侠余飞,对头还是黄龙一伙,且黄龙又吹哨子喊来一个帮手活僵尸);第三个是杨展进京赶考(武举),遇上三姑娘并决意助她报仇到京城对付八指头陀(顺便武举拿了个第三);

第四个是杨展离京返乡的路上因为镖银的事同风流小寡妇一段若即若离的姻缘;第五个是铁脚板归途中恰逢张献忠进犯四川,无意中同潜伏敌营的鹿杖翁、黑姑娘搭上线,回乡准备吹哨子喊人保家卫乡。第六个故事其实已经开始了,黄龙等人试图勾引张献忠攻打四川,同杨展发生冲突,铁脚板等人前去助阵。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4.2.2故事特点

总的故事特点来说,一个个小故事非常简单,不过度展开,就几个人围绕打擂台或者抢夺玉三星这样的由头跑来跑去,并且前后故事之前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这样构思也好、写作也好省心省力。如果受限于经验或者是天分难以驾驭金庸那种复杂宏大的故事,其实这是一种颇为取巧的叙事方式,要想写长篇可以不停堆故事,毕竟故事之间只有松散的关系,处理起来比较灵活。当然了并不是说作者没有整体上的考虑,毕竟将七杀碑所指的七个人分散到了各个故事里,让他们都露露脸,同时一开始的反派黄龙等人后面也派上了用场,引出张献忠这个最终BOSS开启故事主线(但是故事并不是紧紧围绕这七个人展开的,单就戏份而言鹿杖翁、三姑娘、黑姑娘等人甚至都在虞锦雯、刘道贞之上)。这应当是故事的重头戏,可惜原书刚起了个头就戛然而止。故事之间的联系也是松散的,作者可以随意安排,而不是一开始就埋下伏笔分配好任务,等着后面来呼应。黄龙也好、摇天动也好就像是随时待命的配角,并不是一直挡在主角前进的路上制造麻烦,后面更像是需要有人来制造冲突了,导演打电话喊他们上场。换句话说需要的时候召之即来,不需要的时候挥之即去,单独的小故事也并不是严格的有始有终。黄龙等人是这样,后面拈花寺也是这样。黄龙等人两度PK败北,然后又去捣鼓事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主角团这个各忙各的,好像就没黄龙这号子人。第三个故事用拈花寺的和尚行凶引出来三姑娘同拈花寺住持八指头陀的恩怨,但是解决掉八指头陀之后,拈花寺的和尚就被扔到一边了。当时慑于八指头陀的淫威(司礼太监曹化淳的保镖)不敢动拈花寺也就罢了,后面已经把八指头陀撂倒,拈花寺的余孽呢?让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书中没有一句话对此交代。所以说全书的一个个故事比较松散、灵活,作者随意处理,不太强调逻辑性、整体性。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4.2.3叙事手法

叙事手法而言,如果从全书的角度来看,还是那种说书人视角,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的主人公。这并不是群像戏,不同的人物有自己的故事线且担纲主角。七杀碑的主角就是杨展,作者明显也想将灯光都打在他身上,什么好东西好事都往他身上塞。之所以不停变换叙事者,纯粹就是作者讲故事方便,而且具体到某个故事中叙事者都换了又换。第三个故事抢夺玉三星那里,叙事者

从余飞换到铁拐婆婆再换到摩天翮;第五个故事叙事者从铁脚板换到黑姑娘再换到虞二麻子再换到鹿杖翁……这些倒不是罗生门那样一个事件不同角度,而是不停倒叙不停倒叙补之前的故事。原因也很简单,作者为了营造先声夺人的效果,喜欢先抛出来一个“不可思议的景象”,比如一开始的和尚招亲(啥?和尚怎么会招亲?等等,和尚哪来的女儿?这样一下子勾起读者兴趣),后面的黑姑娘棒打四脚双头蛇。这种手法一开始不落窠臼,但是重复用下去,又落到自己的窠臼里面去了。换句话说,七杀碑的故事并不是凭借本身素质可能并非顶级,而是通过叙事技巧方面的花招来提升故事的魅力(跟一些非线性叙事的电影类似)。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除了上面所说的,七杀碑还有一个现代读者喜闻乐见的设定,龙傲天+后宫。武侠小说往往是需要不断升级,因为可以籍着升级的过程展开故事,主角一开始比较弱鸡,也可以设置障碍营造悬念。但是七杀碑的主角出场即灰烬,一开始就点满技能树,打对手都是压着打甚至堪称等级压制。你以为这就完事了?主角不但能打,而且长得帅。你以为这就完事了?主角不但能打长得帅,而且还是嘉定(四川一个地级市,非江浙嘉定)首富,把持盐矿,换算成现在估计就是房地产老总的独生子。你以为主角能打长得帅又有钱就完事了?各路有头有脸的大侠小侠老侠少侠女侠争相恐后封他为尊。为啥?你问为啥?主角光环没听过啊?就算他武功好人品好家境好,一出道就让四川袍哥的总瓢把子都腆着脸去给他当跑腿的?开后宫就不用说了,只要是书中漂亮的适龄女性人物,一照面就恨不得立马脱光衣服猫见老鼠一样恶狠狠扑到他身上去。为啥?你问为啥?我说她们慧眼识珠只消看一眼就能看透杨展身家人品文韬武略你信吗?好的(陈瑶霜)不用说了,不好不坏的骑墙派(虞锦雯)本来挺不高兴的一见杨展长得帅马上就不生气了,以风尘女子示人的三姑娘不等人来翻牌自己就把牌子送到杨展房间;哪怕是反派立场的齐寡妇,一见面就像牛魔王爱上紫霞仙子那样“深深地爱上了他”,再可怜可叹一番两人有缘无分营造点苦情戏的氛围。这种开后宫的桥段,其实郭靖、杨过、张无忌身上也未能免俗。中学的时候看的怦然心动,现在看到这种桥段只剩可笑。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4.2.4武戏

武戏而言,如果说鹰爪王、十二金钱镖是用传统武学的术语(这个跟白话描述完全不同,毕竟特定动作在传武中可能都有对应的术语)来描述打斗过程,而卧虎藏龙则放弃了这方面的努力,完全用大白话来描述(而且动作异常简单)。朱贞木武戏的描述方法可能更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一方面沿袭传统武学当总的一些功法以及招数,同时又掺杂运用白话来直接描述动作,这样读者脑补打斗过程的时候更加容易,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熟悉传统武学的那些招数。至少在七杀碑里,朱贞木的武戏并不重点刻画一招一式的比拼,而是在于塑造特定的动作,这些动作并非是一板一眼的招数比拼。像杨展一招夺剑,曹勋乱拳打死八指头陀都是如此。这种描述风格,推测作者是扬长避短,毕竟不是习武之人,对传武招数没有那么了然于胸,所以就凭借想象力构思一个精彩的回合(动作),其余的描写更像是在为这个决胜招做铺垫,这样避免冗长乏味的你来我往,武戏设计反而让人耳目一新。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但是,七杀碑的武戏也仅此而已了,别说没有像样的BOSS战,先像样的BOSS战的开始都没有,往往是铺垫了老半天,刚要开打结果导演咔嚓一声CUT。一开始豹子岗打擂台是这样,后面抢夺玉三星的时候还是这样,活僵尸好不容易苦练二十年的五毒手不等出手就被憋了回去,一口老气没上来活生生憋个半死。其实读者同样被憋个半死,吊了半天胃口的满汉全席最后的压轴大菜给上了盘涪陵榨菜?从整体构思到单个故事再到一些细节,处处弥漫着这种虎头蛇尾的作风,不知道古龙是不是全盘接受了。

4.2.5文风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七杀碑最出彩的地方了,那就是文笔文风。文笔是说行文的功底,词汇文化积累什么的,文风则是说行文的风格,譬如厚重抑或是轻灵。七杀碑整体的文笔水平参差不齐,一开始说逐渐上升,但是到后面尤其是第五个故事整体上又逊色很多,几乎快落沦落到虎啸龙吟的水平(后面说道虎啸龙吟的时候会展开说一下)。其一,七杀碑也是那种兼文兼白的行文,但是作者收放自如,不像宫白羽那样显得文绉绉的,在阅读过程当中甚至察觉不到过于文雅的地方,甚至觉得像是在读白话文(当然了,前提可能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而且作者行文虽然古色古香,但是比还珠楼主、郑证因、宫白羽乃至于其后的金庸更为洒脱,且看七杀碑的章节目录,是不是有中古龙小说的即视感。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其二,作者文字功底过硬,因而能够根据故事表达的需求遣词造句,有些地方恍惚之间甚至让人误以为在看三言二拍这样的古典小说。话不多说,有图为证。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其三,糅合古典文化底蕴,如果读者也有这方面的积累,会察觉到汉语言文字的妙不可言。譬如摩天翮说自己

隐迹黄冠,隐迹自然就是隐藏形迹,黄冠在古代往往可以作为道士的代指,这句话的意思无非就是他用道士的身份做掩护隐藏形迹,但是并不直白说出而是用这样短短四个字糅合文笔以及文化底蕴,让然感叹汉文字、汉文化之美妙以及作者奠基于汉文字、汉文化的想象力、文字表达力之奇妙。这种体会,迄今为止我也只是在史记、庄子、世说新语、蜀山剑侠传等寥寥几部作品中见过。但从这个角度而言,在武侠小说中朱贞木或者说七杀碑的文笔逊于蜀山剑侠传,犹在金庸之上。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其四,利用文字来营造忍俊不禁的情境。这个远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也许有些人在脑海中想象到的情境能够让自己会心而笑,但是用文字传神的描摹出具体的情境、具体的语言,则是另一种维度的事情了。七杀碑中不乏这样的情境,并非笑话,但是却让人忍俊不禁、会心而笑,譬如杨展、陈瑶霜“官盐、私盐”论。

杨展一瞧小苹和几个使女不在跟前,悄悄说道:“今晚你把小苹照料到别屋子睡去吧,我们晚上在一起, 彼此容易照顾一点。”瑶霜笑啐道:“呸!不识羞的,我才不上杨展笑着央求道:“好妹妹!我是正经话,别往邪处想。瑶霜在他耳边低语道:“小苹鬼灵精,叫我用什么话撵她呢?多的日子也过来了,你考过武闱,我们便要成礼,你算算还有多久日子。北什么官盐当作私盐卖呢。”杨展故意逗她道:“官盐当作私盐卖,又具一番趣味,我不上楼,你不会下楼吗?”瑶霜明知他打趣,笑骂道,“下流坯子,还说是正经话呢,我不理你了。”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到了齐寡妇那里丫头片子门小管家长、小管家短的调侃杨展的小跟班仇儿。寥寥数笔,读者脑海中就能活灵活现浮现出书中人物的语态、神态、心态。跟七宝和尚、铁脚板那种动辄一两页篇幅且不看死眼活眼的尬聊相比,简直判若云泥(这些尬聊往往就是东拉西扯没一点内容,强行逗笑,而且像铁脚板这种传递生死攸关的消息,还故意卖关子先尬聊一顿再饮酒食肉再交待关键消息……让别人急得心急火燎,故意这样营造与众不同的风尘异人形象?反正换了我是主人公,一板砖撂倒的心都有了)。这样的情境,在后来的古龙中后期作品中比较常见,不是笑话,胜似笑话。再往前追溯的话,我看过的作品中红楼梦比比皆是,三言二拍似乎也有(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似乎也有,但这毕竟是现代背景的作品了)。其实这不仅仅是行文的功劳了,人物的性格也比较率性洒脱,或者说现代化,而非宋明以降程朱理学钳制之下那种死板的思维。也许这才是人性应有的样子。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4.2.6总诀

七杀碑的故事本身乏善可陈尤其是倒叙复倒叙倒叙何其多这种叙事手法打乱读者对故事的理解,但是行文比较随性而且(跟古龙类似)喜欢先声夺人,侧重于营造故事细节上的跌宕起伏而忽视整体上的逻辑性。但是文笔典雅同时运用典雅文笔营造让人不禁莞尔的情境,古朴典雅的文笔营造轻松诙谐的文风而不显得出戏,在武侠小说屈指可数。总的来说故事下品武戏中品文风上品,总评上下品,值得一读,至少可以学习其精华。至于那种先(diao)声(ren)夺(wei)人(kou)的开场方式,乍看可能觉得眼前一亮,现在看的太多已经免疫了,反而金庸那样平铺直叙慢慢展开更显叙事功底。

除此之外,在看七杀碑的时候还有几点想法,如果尝试写作武侠小说值得参考借鉴的。第一,简化素材性质(日用器皿场景布景复试外貌)的细节描述,像鹰爪王这方面就非常细致甚至到了琐碎的地步。这样可以腾出精力来,将精力集中到人物故事上。没有必要认为这是投机取巧或者是避重就轻,古代的一些生活情景对他们而言是常识,但是现代人想要还原却需要下很多琐碎的功夫。让古代人穿越到现在描写现代场景,他们估计一开始也会一头雾水。第二,简化故事解主线。没有一个延续的环环相扣逐渐递进展开的主线剧情,故事之间的结构松散,不像金庸作品那样严丝合缝,新人更容易驾驭,后面延续故事的时候独立性更强,不需要背上太多的历史包袱,自然也不容易出现吃书的问题。第三,背景设定简单,二元对立的世界观设定(其实蜀山一开始也是这样,蜀山是好人,华山五台是坏蛋,峨嵋斗剑就是这两大势力。但是后面摊子越铺越大再一个武力值爆表,华山五台那档子人都不够三代底子塞牙缝的,不知不觉被作者给无情抛弃了)。邛崃(好人)VS华山(坏蛋),好人一波,坏蛋一波,坏蛋不断挑起事端,好人被逼无奈跟坏蛋擂台PK。得益于松散的故事结构,不同故事里主角团也好、坏蛋也好还可以随便换人。第四,风格诙谐轻松,龙傲天+后宫的爽文。这样可能更容易得到读者的青睐。入门练手,这种写作风格可能更加合适。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4.3虎啸龙吟

据说古代登堂入室的文学作品是诗词,小说是不入流的细枝末节,所以当时很多作品都不署名,所谓四大名著的作者也是胡适等人考据出来的而且至今仍然存疑。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一说是施耐庵,一说是施耐庵、罗贯中合著。之前我认为不管水浒传的作者是谁,至少不是罗贯中,因为水浒传完全没有三国演义那种慷慨浩然的文风。譬如下段:

时有曹爽从弟文叔之妻,乃夏侯令女也:早寡而无子,其父欲改嫁之,女截耳自誓。及爽被诛,其父复将嫁之,女又断去其鼻。其家惊惶,谓之曰:“人生世间,如轻尘栖弱草,何至自苦如此?且夫家又被司马氏诛戮已尽,守此欲谁为哉?”女泣曰:“吾闻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曹氏盛时,尚欲保终;况今灭亡,何忍弃之?此禽兽之行,吾岂为乎!”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文风跟文笔不同,文笔可以不断深造,而文风更像是个人性格的一种折射(这也是我认为“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属于冯延巳而非更为刻板的欧阳修)。但是刚刚读完虎啸龙吟,使得这个观点遭到动摇。如果撕掉封皮不知道虎啸龙吟跟七杀碑的作者,无论如何我猜不到两本书出于同一个人的手笔。并不是说虎啸龙吟的行文不堪,中规中矩,文质彬彬的,但也仅此而已了,几乎没有一处地方透露出七杀碑行文的那种轻灵随性。

同文风不一样,叙事模式倒有着明显的类似之处,那就是倒叙复倒叙倒叙何其多。一开始大段描述少年郎科场得意,是不是以为又是杨展那样允文允武的少年儒侠?君过矣!后面鹿鸣宴(应该同当下的升学宴类似),包府遭到贼人惦记,结果姓高的一个管家一出手就将贼人打发,显露出惊人的艺业,后面有介绍这位高管家的奇幻漂流,是不是以为又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风尘奇侠?君又过矣。因为这个高管家出场引出《内家秘笈》(是的,我没打错,你也没看错,这本绝世武功秘笈的名字就叫内家秘笈)的秘密之后,就领便当下线了,直到快要结尾的时候才被导演吹哨子喊上来。然后故事继续倒叙,大致上顺序是高潜蛟→王元超→黄九龙→痴虎儿、滕巩→范高头→甘疯子→张长弓→游一瓢,注意这个顺序不是顺时针是逆时针,倒叙复倒叙,故事根本串联不上,看得我头都大了,简直就像是一个大型精分现场。这样颠倒叙事顺序,自然也没法子穿插一个主线剧情,无非就是那种聚义式的故事,这些陆续出场的人物最后一块做了洪秀全的马仔,然后见洪秀全倒行逆施觉得清廷气数未尽又扬长而去。主角团人多势众,像样的对头就是单天爵、醉菩提、艾天翮、柳摩霄(最后还洗白了)、飞龙岛主等寥寥几人。如果按照时间线将故事罗列出来,虽然故事之间逻辑比较松散,哪怕像儒林外史那样当成一连串的小品故事看都更容易理解。结果朱贞木颠倒因果的叙事手法运用的走火入魔,故事本身又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而且文笔也跟七杀碑完全不同的画风(没有任何令人莞尔的情境营造)。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武戏方面也没用像样的武戏,跟七杀碑一样主角团的战斗力高反派一等,每次遇上都是压着打,几乎打的反派呜呼哀哉伏惟尚飨,具体的细节动作也没什么亮点。总的来说除了拼凑到最后故事比七杀碑、罗刹夫人完整一些,别的几无可取之处。品级的话,下品吧,除非是作者的铁粉同时强迫症晚期一定要刷完朱贞木的所有作品,或者是看完这本书有人打赏五百万,否则真真不值得浪费时间去看。

4.4罗刹夫人

如果说七杀碑的故事相对清晰,虎啸龙吟理一下时间顺序故事同样相对清晰,那么到了罗刹夫人这里就是另一个境界了,扯,或者说叫不知所云。再说倒叙复倒叙这样的问题已经烦了,闷着头沉到故事里也不会发现有什么问题(本科阶段看的时候就没怎么发现),但是现在重读了一遍简直不能忍受。其一,一开始又是杂鱼视角,先重点渲染一个第三方人物,以为故事主角善良登场了,然后镜头一切,他跑去介绍别人了。好像朱贞木得了一种病(如同娜美等人得了不能上岛的怪病),正儿八经地展开故事会死人。这种手法其实是反常规的,乍见之下可能觉得有些新意,但是重复滥用而且开篇毫无意义地渲染跟主线剧情无关的内容,有种误导的嫌疑,而且反复使用多少有些黔驴技穷、不知变通的嫌疑。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其二,故事没有一点整体性,作者扯到哪里算哪里。一开始介绍金驼寨独角龙王龙在田(是不是一看名字就像主角?那你就上当了,你家谁家武侠小说男一号头上长瘤子的?),附带着介绍西南地区汉苗两族的矛盾,是不是以为接下来就是重点?错!镜头一晃来到沐王府,沐老爷子突然归天而且是被人去首级!后面介绍沐王府的二公子沐天澜(是不是一看名字就像主角?这回猜对了)赶回沐王府,途中发现情况而前去调查。是不是以为接下来主线剧情终于登场了?调查沐老爷子的首级被谁割走的?为什么割走?然后引出一个累世仇家或者惊天阴谋?又错!沐老爷子的大脑袋一下子就找到了,而且一下子跳出来一个女罗刹投怀送抱。这里没有任何夸张的意思,前前后后说了绝对不超过五十句话也就一两页纸,两个人就到床上一夜萧声

到九天了。接下金驼寨传来变故龙在田等人神秘失踪,沐天澜跟女罗刹去金驼寨调查。是不是以为冤家对头找上门来设计暗算?叕错了!他们不过是无意中赶到狂蟒之灾的片场被大蟒蛇给弄晕了,让罗刹夫人给收留了(当时的语气跟害他们差不多)。是不是以为罗刹夫人大费周章猎杀狂蟒肯定为了增加一甲子功力的蛇血?又叕错了!这个大蟒蛇屁用没有。沐天澜等人以为罗刹夫人是大反派前去交涉,没想到罗刹夫人就差一见面脱光衣服跳到他身上了(早就慕名倾心云云)。是不是以为接下来是沐天澜跟罗刹夫人一段牵扯到正邪两派恩怨情仇的孽缘?又TM错了!罗刹夫人是为了金驼寨秘藏的金矿!是不是以为接下来几路人马为了金矿展开殊死搏斗?叕TM错了!万两黄金(从两千两到一万两再到两万两,莫名想到周星驰版鹿鼎记里的鳌拜,手握天下兵马,麾下何止百万、何止千万……)从此之后再也休提,然后镜头一晃苗人起兵造反。什么?沐老爷子的割头之仇?不好意思好像给忘了,不对我又想起来了,赶紧把杀父仇人黑天狐弄死,还是女罗刹弄死的,这叫啥?
搂草打兔子——捎带着?至于沐天澜……(挠头ing)啥叫杀父之仇?什么杀父之仇夺金之恨,统统滚到一边,不要妨碍我泡妞(女罗刹罗幽兰、罗刹夫人)。中间还顺带着说了下张松溪自谓升仙结果升天(密闭巢穴活活憋死)一段传(xiao)奇(hua),还介绍女罗刹、罗刹夫人的身世来历。大致上除了该说的没说其余的都说了。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其三,幼稚的情感戏。注意修饰词,幼稚。之所以幼稚,是因为词穷,想不到比幼稚更幼稚的词汇来描述了。好家伙女罗刹一见面说了三两句话就深深地爱上了男主角抓紧脱衣服上床;好家伙罗刹夫人面都没见就深深地爱上了男主角这辈子非他不嫁,一见面就跪下深情款款唱一首陆毅的告白,再见面就为了爱情而背叛了所有。感觉在朱贞木的武侠世界中,除了男主角是个美男子,其余的男人要么矮要么穷要么矬,要么矮穷要么穷矬要么矮矬要么矮穷矬,偏偏男主角集造化之神秀于一身,自带催情光环,只要是适龄美女一旦走到一丈之内自动脱衣……中学阶段可能觉得心向往之,现在看来只是觉得幼稚得可笑。

其实单就细节而言,单独拎出来只看某一章,叙事也算娓娓道来,没有明显的注水拖流程痕迹,但是一旦打开全局视角感觉故事就像断线珠子乱七八糟洒落一地。至于武戏一如既往的简单,打斗往往就几个回合的简单动作,侧重于动作设计而非招数描写。说不上乏味(毕竟太简单了),但是也没啥精彩之处。


「武侠小说史略」 民国武侠


朱贞木的这三部“代表作”总算是过完了,总的来说,七杀碑上下品,值得一读,阅读这样的作品能有所裨益,有值得欣赏值得学习的地方;罗刹夫人中中品把,无聊的时候用来消磨时间,权且当作看完付之一笑的故事,用来kill time不至于觉得上当受骗;虎啸龙吟下上品,文笔故事有可取之处,但是几无亮点也学不到东西,有这时间刷刷知乎逛逛B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