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情無處說,方寸是星河

在漫長的假期裡,去了滿滿收藏兒時所有歡愉的地方。一直走,那裡風景依舊。兒時捉迷藏經常藏的地方仍在;跳格子的線已模糊;吃零食攢的卡片還在糖果盒裡;牆壁上曾經的“作品”還在;陪我一起長大的樹高了許多,已長到了需要我抬頭才能看到最高處;經常玩兒的玩具還是笑著等我去擁抱它。.......

別情無處說,方寸是星河

(一)《請回答1988》裡有這樣一段描述關於兒時長大的房間:沒有再比我的房間更討厭更簡陋的地方了但是討厭和簡陋的另一種說法可能是熟悉和舒適一起度過漫長的歲月,再熟悉不過的我的所有和讓我舒適的我的人才能真正瞭解我 擁抱我 安撫我 因為討厭和簡陋,有的時候可能煩的要死但是世界上能守護我的,只有我的人熟悉和舒適,對的,我的人所以,不能不愛我們不能不愛他們 不能不愛是呢,雖然我的人都已長大、已成熟,成熟到爸爸媽媽的樣子,成熟到爺爺奶奶的樣子,但我愛我的人。韓國先生有一天突然對我說:“我去我家浪了一天,一直走,物是人非。”我開玩笑:“這老氣橫秋的,少年,我已備好板凳和酒。”然後他給我發了一張很老的照片,我沒有細問對於那張老照片,他有怎樣的奇妙記憶。他告訴我自己小時候養過一隻寵物羊和一隻小鴨子。並強調都是一隻,可可愛愛的。我能想象到一隻小黃鴨跟在身後左右搖擺的樣子。蒽,小時候的可愛勁兒展露無遺了。

別情無處說,方寸是星河

(二)聽說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媽媽這個詞只是叫一叫也觸動心絃媽媽 依舊力大無比有人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更加理解了這句話。身體遙遠時心靈反而更近 災難不僅給我們製造混亂,曝光醜陋,揭開暗瘡,而且讓我們看見誠意,遇見美好,覓得同類。 無法相見的隔離歲月裡,我們甚至確認了誰是我們最牽掛的人,誰又是最牽掛我們的人。有句樂評挺觸動心絃的:“以前媽媽在的時候,有她的地方就是家。現在無論在哪裡,看著萬家燈火,再無我家。”一位女子兒女雙全,事業有成,這日是她的生日。一雙兒女早早回家替她佈置,她一回家所有燈突然熄滅。面前捧著蛋糕的兒女在斑駁的燭光中唱完了生日快樂歌。她眼裡閃著淚光吹完了蠟燭說我去臥室收拾一下。女兒偷偷打開臥室門看見媽媽在床邊落淚。便進去抱住她。她終於抑制不住邊哭邊說,以前每年今天我媽都要對我說生日快樂,給我煮長壽麵的。但以後我再也不會聽到我媽對我說了。這時候她不再是雷厲風行的女強人,更不是一雙兒女的母親,僅僅是一個失去了母親的女兒。在我們尚幸福於父母健在的時候多陪伴。多表達愛。好不容易到了能夠安慰媽媽的年齡時已經太懂事了真不好意思開口說:謝謝媽,我愛你現在,想讓媽媽開心的話就說:我現在需要媽媽就這一句話就足夠了

別情無處說,方寸是星河

(三)紀錄片《鏡子》中有這樣一句孩子的自白:“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最近剛看了《美麗人生》。電影《美麗人生》中,父親圭多,身處絕境仍積極樂觀,在恐怖的納粹集中營裡,努力為兒子約書亞構築一個輕鬆有愛的堡壘。他始終在孩子面前笑意盈盈,所以他的孩子也始終快樂向上。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圭多都想方設法讓兒子堅信,這場遊戲,只有快樂,與生死無關。在最艱難最黑暗的日子裡,面對死亡威脅,圭多用自己的生命編織了一束光,在暗無天日的集中營裡照亮了孩子。歷經生死磨難,兒子的內心始終光明,未曾染上陰影。長大後的約書亞回顧那段水深火熱的歲月時,說道:美麗人生其實並不美麗,它就是要告訴我們,人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怎麼去面對人生。這是爸爸留給我最好的禮物。他將帶著父親的樂觀和積極,勇敢地擁抱生活。他也會如同他的父親一樣,無論面對任何陰暗艱險,都堅持將愛和鼓勵帶給身邊每一個人。爸爸這個職業,不說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之一,但也算不上容易二字。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他已把自己認為最好的都給了你。我們的生活,不會有電影中那麼戲劇的出生入死,但困境和艱辛卻難以避免。面對生活的不如意和刁難,希望我們擅用那些品質:善良、寬容、勤奮、樂觀.......因為它們都不是無端端自己生長出來的,而是從父母身上覆制的。而爸爸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對我們最重要的人,是“我的人”。他們既是軟肋,又是盔甲。

別情無處說,方寸是星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