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德:大清朝的洋财神(国家命运·中国通·连载91)

1863年11月15日,因“阿思本舰队事件”(详见本连载《洋务运动》分专题连载30),英国人李泰国被革去总税务司职务,继任者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赫德。

从此直到1908年,赫德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整整45年。他1908年休假回国后,依然保留着这个头衔,一直到他3年后去世。


赫德:大清朝的洋财神(国家命运·中国通·连载91)

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1835年2月20日生于爱尔兰,1911年9月20日病逝于英格兰的白金汉郡。

赫德是中国近代史进程中最重要的洋人之一,其一生中70%以上的时间都生活在中国。

清朝“总税务司”是个什么官儿?

要看清赫德的一生,就必须先弄清一个问题:他担任了近50年的“总税务司”究竟是个什么官儿?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清朝廷实行的是进出口“行商制度”。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发生了“洪任辉事件”。清政府再次闭关,改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苏设“四口通商”为广州一口通商。

仅在广州设粤海关,带有官商性质的“十三行”完全垄断了进出口贸易。说白了,进口的货物,外商只能卖给“行商”;出口的货物,华商也只能卖给“行商”。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实行五口通商,“行商制度”废止,而代之以“领事备忘报关制”。所谓“领事备忘报关”,就是货物入关后,外商将船牌、舱口单(货物清单)、报关单交给英国领事,由领事根据这些数据将货物吨位等报清朝海关。卸载货物则由清朝海关和领事共同查验。英商报关完毕,由海关发给“结关定税红单”。

报关—查验—完税—结关放行。这种制度使英国领事从头至尾完整地介入和参与了清朝的海关事务。

当时,由于香港被辟为“自由港”,以香港为转口地的走私活动极其猖獗。这是不争的事实。


赫德:大清朝的洋财神(国家命运·中国通·连载91)

上海旧租界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上海的官府和海关当即停摆。英美领事当局抛出了《海关行政停顿期间船舶结关暂行条例》:由领事代办英美船只在中国的结关手续。只要“关税由领事担保”,英美船只便可结关出港。

1854年6月29日, 两江总督怡良指令上海道台吴健彰与英美法三国领事在昆山举行会谈,达成了一个有8条款项的协议。其核心内容是:由上海道委派外籍人员在海关中担任税务监督,组织一个有三名外国人组成的税务管理委员会,该委员分别由三国领事选派。

7月12 日,英国人威妥玛、法国人史亚实和美国人贾流意组成的三国税务司宣布就职。

1860年,英国税务司李泰国又进一步在各关税务司之上建立了海关总税务司制度。第二年1月,李泰国担任了清朝海关的首任总税务司。

建立之初的总税务司办公地在上海江海北关署,1865年8月迁至京师台基厂。

这就是所谓“总税务司”的由来。

那么,总税务司是清朝廷的官员吗?赫德本人和税务司署内所有组成人员都是朝廷的雇员吗?这些人和洋人又是什么关系?

其实,这个问题多少有些难以回答。

首先,税务司署内的高层人员都是洋人,但他们干的活却是代表清朝廷收取洋人的关税;这些收取的关税是进清朝廷腰包的。

其次,税务司署内的所有人员,包括总税务司和分散在各地海关的驻地税务司,也包括赫德本人的薪水都是清朝廷发的。

1872年1月2日,李鸿章在给朝廷的《截留京饷折》中写道:“本年正月至今,拨过海防支应局月饷暨税务司薪水等项银二十五万六千余两,其十一、十二月并来年正月,海防饷需及税务司薪水等银,共尚需银十万余两。”(《李文忠公选集·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1864年8月13日,总理衙门制定颁行了《通商各口募用外国人帮办税务章程》。这个《章程》明确规定:“各关所有外国人帮办税务事宜,均由总税务司募请调派。其薪水如何增减,其调往各口以及应行撤退,均由总税务司作主”;“各关所用如中国人月领银在十两以上、外国人月领银在六十两以上者,不得由该关税务司自行增添薪水。”(《皇朝经世文续编》卷115)

勤勉廉洁的洋人

赫德出生于英国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1854年5月,19岁的赫德来到中国;10月,他在宁波英国领事馆做了额外翻译;第二年6月升为助理翻译;1858年3月,转任广州领事馆第二助理;4月,调任占领广州的英法联军当局的秘书;1859年5月开始参加中国海关工作,任粤海关副税务司;1861年4月,首任总税务司李泰国请假回国,赫德于6月30日代理总税务司;1863年11月30日,正式任总税务司。

必须承认,赫德在总税务司40多年的工报是高效和勤勉的。清朝海关的工作作风也在赫德以身作则的带动下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赫德:大清朝的洋财神(国家命运·中国通·连载91)

今日上海旧海关

“当整个海关的工作时间是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时,赫德自己则工作八到十个小时,不论在什么地方,一个礼拜接一个礼拜,他都站在一个高台面前,不停地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经常站着工作。

1877年11月2日,他在给助手金登干的信里说:“严格讲起来,海关的工作是那样地繁重,以致我简直没有任何外务的特别兴趣。但是,为了在开辟新的出路方面,我们的朋友的腰杆子能直起来,同时,也为了不让那些贪婪之鸟接近我们,我随时准备承担把事业推向前进的任何工作。”

他在1897年7月4日给金登干的信中写道:“一天二十四小时,对应该做的工作来说,是太不够了。即使一天有七十二小时,我也不见得有多少空闲的时间。”

1866年初,赫德来华后第一次回国探亲并结婚。那次,他还建议带上清朝廷的官员去欧洲游历,以增长见闻。赫德的此次探亲促成了“斌椿使团”的出访,赫德本人对斌椿等人的游历也给予了大力协助。

税务司的外籍雇员都有固定的探亲休假,但赫德自此次回英国探亲后,却有整整17年未再回国。

1895年10月27日他给金登干写信:“我每天难以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完成我一天的工作,但是,我不敢进舱里休息,怕的是别人来掌舵,会把船搞翻或者偏离航向。我真是又累又困,但是我得忍受。”

他在工作中非常强调工作纪律,尤其是财务制度。任何被查出贪污失职的人,会立刻被撤职,甚至受到牢狱之苦。同时,对于这些贪污或失职造成的损失,赫德会自掏腰包填补亏空。1873年4月,他就曾拿出2.3万两白银为一个副税务司的失职买单。而他本来并不需要这么做。

总的来讲,与清朝廷其它衙门和机构相比,赫德治下的海关是最廉洁和高效的。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字:清朝廷1863年的海关税收总额是6,380,910关平两;1868年是7,680,815关平两;1873 年是8,783,034关平两;1878年是 9,991,571关平两;1883年是l0,560,678关平两;1888年是13,135,102关平两;1893年是l1,896,087关平两;l898年是l2,628,905关平两;1903年是16,636,825关平两;1908年19,381,713关平两。

所谓“关平两”,也叫“海关两”,简单说就是清朝中后期海关使用的一种记账货币单位,属于虚银两。每一“关平两”大约相当于1.05两现银。

赫德在任期之内,于全国海关制定建立了新的会计制度、统计制度、缉私制度和考核制度。同时,海关还肩负起了参加世界博览会、商标注册筹划和建立税务学校的工作。

这些,都是赫德作为总税务司分内的职责。

而赫德本人在海关之外,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赫德在海关之外发挥的作用更为惊人

赫德在华的50多年里,其活动的真正重点及产生的影响,更多的是在海关之外。他曾介入和参与的事情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乃至文化教育多个领域。

1863年底,李鸿章在苏州背信弃义,屠杀已经投降的太平军。这让居间担保的“常胜军”头领戈登极为愤怒,他拎着枪满世界找李鸿章决斗拼命。最终,是刚刚任总税务司不久的赫德出面,通过私下斡旋协调,最终解决了二人之间的纠纷。


赫德:大清朝的洋财神(国家命运·中国通·连载91)

《投名状》海报

赫德利用个人影响,将中国的邮政权控制在海关税务司手中。赫德,是中国近代邮政事业发展的奠基人。

他利用关税的抵押、担保,直接参与了中国筹借外债的行动。

他利用自己与洋务派官员的密切关系,在购买军火、建设海军及设立工矿交通企业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赫德本人及其下属,在中国近代外交和中外定约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1869年《中英新约》的谈判;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代表中国出使欧美诸国;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后,赫德积极参与了善后处置;1885年《中法新约》草案的拟定;1886年的《中英香港鸦片贸易协定》,代表清方签字的就是赫德;1887年的《中葡里斯本会议草约》,代表清方签字的是赫德的助手金登干;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包括赔款数额的最终确定,都有赫德在背后的参与。

赫德派驻伦敦的海关代办,直接代表中国政府和外国协商条约草案,其地位和受重视程度甚至超过清朝驻伦敦的公使。

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其经费的来源为海关税收,其主要成员即由总税务司推荐。恭亲王奕䜣在1866年12月11日的奏折中就说:“其延聘洋人一事,前与总税务司赫德议及,伊可代为招聘。”像丁韪良从同文馆一个普通的英文教习做到总教习,完全是赫德的推荐。

更厉害的是,赫德利用个人影响力,甚至可以左右封疆大吏的任免。

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3卷里记载:“葛德立告诉作者说,在一八六七年的时候,他正担任总税务司署的秘书,一天走进总税务司的办公室,他请他的上司注意京报上一道简派某甲为云南总督的上谕,赫德拿起他的日记,指给葛德立其中所记的一件事,即他曾经建议任命某甲为云南总督、某乙为四川总督,其实在这两个辖区中都没有对外贸易。某甲已经见报,在这段插曲的一个月之后,某乙也见报了。”(见该书第425页注释)

某甲,即张凯嵩;某乙,即吴棠。

在本文的最后,再回到刚才那个问题:总税务司究竟是个什么官儿?

赫德本人是这样说的:“西人在华帮办税务,并非出于各国之要索,实由于中国之委托。”

而马士则评价:“海关的主持人会经责令他的一切属员‘必须记住,他们是中国的而井不是外国的官吏,井且在他们和中国官厅的交往中,一定不要忘记这个事实,’而且也会经声明,‘海关总税务司署是一个中国机关,而并不是一个外国机关’;海关从上到下都是本诸这种精神的。”(马士《中国帝国对外关系史》第3卷第414页)

不过,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外籍税务司制度,是中国近代主权丧失的重要标志。

而至于赫德本人,也因此成为了清朝廷的一品大员兼大富豪。

1864年,朝廷加赫德按察使衔,正三品;1869年,晋升布政使衔,从二品;1889年,加头品顶戴花翎,并赏三代正一品封典。

1894年,赏赫德的独生子赫承先三品顶戴。

1901年,加赫德太子少保衔。

1907年,赏赫德尚书衔。

1911年9月23日,清朝廷在赫德去世后,为其加太子太保衔。

赫德在中国,获得过清朝廷颁发的双龙二等第一宝星勋章,其子赫承先获得过双龙二等第三宝星勋章。

赫德在海关总税务司任期内,有15.7万英镑的公私债券和房地产方面的私人投资。他在家乡英国也购置了不少地产。有人说他“家赀之富,可以敌国”,他自己则说:“我虽然不像我想的那样有钱,但是,我认为,这已经够了。”

康涛

2020年10月5日于北京无遗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