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寫作課:一切源自於定義

課程信息

來源:新生大學

講師:李笑來

形式:錄播音頻

時長:110分鐘

費用:799元

課程評級

有用:兩星

有趣:兩星

有料:三星

課程聲明

本課程拆解純粹從個人學習的角度出發,個別內容有所刪減,如想全面深入學習本課程,請點擊原文購買。

上週我們拆解了《李笑來寫作課》的第一課,《李笑來寫作課:寫作的基礎概念》這周我們拆解第二課《一切源自於定義》。

第二節課原課程是錄播音頻的形式,時長63分鐘,我們將課程拆解,十分鐘內可以學完。

1導圖拆解

李笑來寫作課:一切源自於定義

李笑來寫作課:一切源自於定義

李笑來寫作課:一切源自於定義

李笑來寫作課:一切源自於定義

李笑來寫作課:一切源自於定義

2結構拆解

從拆課導圖看,李笑來第二節課的結構也算是很完整。

在課程開場的部分,先用“聰明人的兩個表現”引起關注,再用“所謂升級操作系統,其實就是學習新的概念,應用新的概念,打磨已有的概念,升級已有的概念”照應第二節課的主旨:一切皆源自於定義。

主要內容部分篇幅較多,主體結構如下:

1,什麼是定義

2,重新定義語言成分

3,重新定義寫作目標

4,重新定義有效溝通

5,重新定義修辭

6,小結

7,為什麼收集素材

8,收集素材的方法

9,蒐集什麼素材

10,總結

前面說到,第二節課結構算是完整,但是結構之間的內在邏輯稍微欠缺。

比如,第1-5個小點內在邏輯是有關“定義”的,第7-9小點就開始說關於“收集素材”,內在邏輯是斷裂的。

在課程收尾的部分,用簡單回顧的方式進行課程總結,最後還佈置了行動任務。

整體上而言,李笑來寫作課第二課的結構設計和第一課一致,算是結構完整。

3內容拆解

有用

第二節課題目是《一切源自於定義》,很明顯是對寫作有關的概念和技能重新定義,更重要的是延續第一節課的內容,如何通過定義來提升寫作能力。

基於這門課程的定位,從有用的角度來說,我主要掌握概念,用概念更新自己的觀念,從而引發行動,能達到這個效果,課程目標就達到了。

那麼,有用的概念有哪些呢?

第一,寫作的目標是溝通,不是表達。

這點我是非常認同。因為寫作不是自嗨,不是自我表達,而是通過寫作,將觀點表述清楚,讓受眾有所行動。

這點對很多寫作的小白來說,是很有價值的,至少你在寫作的時候,開始有意識的注意,如何從受眾的角度,寫受眾關心的話題。

第二,寫作既然是溝通,就要想辦法獲得一切真實的反饋。

這個觀念,是從似刻意練習理論延伸出來,刻意練習方法論提到,要進行刻意練習有三個步驟:分解動作、及時反饋、刻意練習。

很多人開始寫作,很少機會獲得真實的反饋,主要原因是沒有人願意真實告訴你寫得好與壞,礙於情面,人們大部分情況的反饋都是不真實的。

第三,做調查做研究是所有內容創作者必須學會的本領。

很多學習寫作的人寫到一般就寫不下去了,或者寫著寫就產生恐懼感了,原因就是沒有素材的支撐。

掌握素材的收集方法,是提升寫作能力的核心武器,未來可以用這個武器,高效寫出很多有知識密度的文章。

有趣

對於有趣,我是很認真的聽完,發現有趣的地方真的不多,在寫這片拆課文章的時候,我又重新翻看拆課導圖,有趣的地方几乎沒有。

有趣真的是可遇不可求,這真的是和創作者本身有關,雖然作者在講課期間時有發出笑聲,但是那些笑聲,說時候,真心不是有趣引發的。

還是那句話,如果課程設計師沒有意識到課程要有趣這點,會讓學員學習這門課程的效果大打折扣。

有料

有料,就是這門課程的知識密度,這節課程是《李笑來寫作課》的第二課,主要講定義的概念,花了63分鐘,涉及到有料的知識點有:

1,寫作的目標是溝通,而不是表達。

2,寫作獲得反饋的方法有:閱讀心理學書籍、閱讀經濟學通俗讀物、拆解重要人物是如何化解危機、思考真實反饋背後的出發點和價值觀。

3,文章的結構是靠敘事順序工具建立的,常見的敘事順序工具有:從已知到未知、從簡單到複雜、從次要到重要。

4,收集素材的方法有卡片法、電子書籍法。

5,收集素材的類型有事例、類比、理論、思考方式和論證方式。

以上,便是《李笑來寫作課》的第二課拆課,後面會更新第三課,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