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改變生活的“妖物”(國家命運·時髦大清·連載89)

鐵路的建設和運營是清末一件大事,坐火車更是那時的一大時髦。

咱們在《洋務運動》分專題裡,曾簡單說過晚清時期的鐵路建設:中國大地上的第一條鐵路是英國人杜蘭德,於同治四年七月(1865年8月)在北京宣武門外修建的一條只有幾百米長的展示型鐵路——“德小鐵路”,因其起自宣武門,終至菜市口,又被稱為“宣菜路”。後因“京師人詫所未聞,駭為妖物,舉國若狂,幾致大變”,最終“經步軍統領衙門,飭令拆卸”。

中國首條經營性鐵路是1874年英商修築,1875年通車的從吳淞口到上海的淞滬鐵路,滬上人稱為“鐵馬路”。


火車:改變生活的“妖物”(國家命運·時髦大清·連載89)


中國第一條自行建造,但非自行設計的鐵路——唐胥鐵路。唐胥鐵路1881年5月開工興建,同年11月完工。

中國人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首條鐵路是京張鐵路。這在中學歷史課本中就講過。

時髦事分兩種:一種是僅限觀瞻而無實際作用的虛物,另一種則是具實效的東西。火車在晚清的出現就屬於後者。

火車在清末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

東部鐵路網的初步形成

晚清修建鐵路的第一次高峰期是甲午之戰後。那段時間,清政府被迫放棄了其矇昧無知的守舊政策,大力倡導鐵路的修建;列強也主動介入,以提高其攫取中國資源的效率。

清朝廷在光緒二十一年閏五月辛酉(二十一,1895年7月13日)明發上諭:“諭軍機大臣等,電寄張之洞:興修鐵路為方今切要之圖,亟應舉辦。惟責任至重,必操守廉潔、明幹有為、熟諳情形之員方能勝任。著張之洞悉心遴選,奏保數員以備簡用。”(《清德宗實錄》卷369)


火車:改變生活的“妖物”(國家命運·時髦大清·連載89)

當時,各地紛紛興建鐵路,逐漸在東部各地區形成了鐵路網的大框架。具體為:

華北地區

清末時期在華北地區修建的幹線鐵路有4條——京奉路、蘆漢路(京漢路)、津浦路和京張路。在這四條幹線的基礎上,又修築了連接諸幹線的正太、汴洛、膠濟、道清4條支線鐵路,初步構成了華北地區的鐵路網。

京奉路:京師—奉天(今瀋陽)

京漢路:京師—漢口

津浦路:天津—浦口(南京)

京張路(後延長至歸綏,即今天的呼和浩特,改稱“京綏路”):京師—張家口

正太路:太原—正定(石家莊)

汴洛路:開封—洛陽

膠濟路:青島—濟南

道清路:道口(今河南滑縣道口鎮)—清化(今河南博愛縣清化鎮)

東北地區

中東路:以哈爾濱為中心,分為北部幹線(滿洲里至綏芬河)和南滿支線(寬城子至旅順),還包括一些其它支線,如吉長路(吉林市至長春)、齊昂路(齊齊哈爾至昂昂溪)

安奉路:安東(今丹東)—奉天

新奉路:新民—奉天

華東地區

淞滬路:吳淞口炮臺灣—上海閘北老靶子路

滬寧路:上海—南京

滬杭甬路:上海—杭州—寧波

寧省鐵路:南京城區—下關

南潯路:南昌—九江

漳廈路:漳州江東橋—廈門嵩嶼

華南、華中地區

粵漢路長株段:長沙—株洲

株萍路:株洲—萍鄉

滇越路中國段:昆明—河口

廣九路九龍段:深圳—尖沙咀

新寧路:新寧(今廣東臺山縣)斗山鎮—江門北街(今廣東江門市蓬江區北街街道)

潮汕路:潮州—汕頭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北方地區的路網密度要高於南方。其中原因很多,但地形地勢帶來的技術和資金等問題是最主要的。

清末從1876年至1911年,共修建鐵路9946.6公里。其中大部分幹線的線路,至今仍是基礎鐵路和高速鐵路線路的不二選擇。

晚清坐火車要花多少錢?

晚清時期,鐵路的運價主要是照搬英法等國的客貨分等制度。


火車:改變生活的“妖物”(國家命運·時髦大清·連載89)

當時的客車,也叫“票車”,旅客坐席分頭等、二等和三等,票價按照坐席等級確定,等級越高,票面的基本運價就越高;同時,根據旅客購買里程的不同,三種坐席的每人每華里票價也不同。

京綏鐵路豐臺至南口段的車票,每人每華里的票價是:頭等0.024元,二等0.016元,三等0.008元。

正太路是法國人建的,所以其里程票價按法裡(1法里約為4公里)收:頭等0.064元,二等0.032元,三等0.016元。如果旅客上車前沒有買票而是在車上補票,是要加價的。同時,3歲以下兒童免票,3—10歲半票。

旅客攜帶規定重量的行李不需另外付費,但超重部分則要單交運費。如,株萍路就規定:“頭等準帶120斤,二等90斤,三等60斤,幼孩買半票者頭二等準帶60斤,三等30斤,每擔一啟羅密達(法裡)在車站買票者收洋5釐,在車上買票者收洋7釐5毫,不及1擔亦作1擔算,1擔有零即另作1擔算。”

貨運也是按照貨物等級收運費。

如,京綏路將貨物分為頭等、二等、三等和危險幾級,各等貨物基本運價率分別為:每噸每裡頭等0.02元,二等0.015元,三等0.007元,危險品0.04元。這是1906年的價格,此後又有所升降調整。

對於運輸“活物”,也有單獨的運費標準。如,京綏路,“馬牛騾驢”的運費標準是每頭每裡收0.02元。津浦路將黃牛、水牛、馬、驢、騾等大牲口劃為一類,每頭每英里收0.03元;山羊、綿羊、豬等小牲口劃為一類,每隻每英里收0.005元;狗收0.01元,駱駝收0.06元。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所說的“元”,是指清末光緒年間鑄造的七錢二分銀元。按照其幣值,當時票車和貨運的票價其實都不低。

此外,由於路權的喪失,各地鐵路運價也不同。京綏、道清、滬寧、滬杭甬等鐵路的運價權掌握在英國人手裡;京漢、正太和汴洛等路的運價權是法國人的;膠濟鐵路的運價權在德國人手裡;東北地區則是俄國人的天下。

1911年9月,清朝廷郵傳部曾向資政院提交了一份《路律·車務編》,試圖通過制定統一的鐵路運輸法規來爭回鐵路運價的制定權。但該法規還沒公佈,就在武昌起義的浪潮中胎死腹中了。

路權之爭

1876—1911年間,中國共修建鐵路9946.6公里。其中洋人直接修建經營的約佔41%,洋人通過貸款實際控制的約佔39%,中國國有和商辦的鐵路,加上後來“贖回”的京漢、廣三(廣州至佛山三水)等鐵路,約佔20%左右。

鐵路意味著鉅額利潤,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其所有權和經營權自然是各方勢力覬覦的焦點。

清末,發生了一場從洋人手裡收回路權的風潮:1905年,江蘇掀起收回滬寧鐵路運動;廣東、湖北、湖南三省收回了粵漢鐵路路權;1911年,江蘇、浙江收回了蘇杭甬鐵路。

與此同時,各地在新建鐵路的問題上,多傾向於集股商辦。


火車:改變生活的“妖物”(國家命運·時髦大清·連載89)


1904年1月,川漢鐵路公司在成都成立,開始籌建川漢鐵路(成都—漢口)。川漢鐵路公司起初是官辦,其方式是從民間徵集股份,即不借洋債,不招洋股,專集華股。股本來源除認購之股、官本之股和公利之股外,主要是“抽租之股”,也稱“租股”。租股的抽收辦法一般是隨糧徵集,值百抽三,帶有強制性。所抽租股均按市價折銀,填給股票,每50兩一股,按年領息,鐵路建成後可分紅利。

由於“租股”佔了川漢鐵路公司股金的絕大部分,在四川紳民的強烈要求下,1905年7月,川漢鐵路公司改官辦為官商合辦,1907年3月又改為商辦,定名為商辦川省川漢鐵路有限公司。

1911年5月,清朝廷突然宣佈“鐵路幹線,收歸國有”,將在建的粵漢和川漢兩條本來集股商辦的鐵路收歸國有,並以修建二路的名義向英法俄美四國銀行團借款600萬英鎊。

朝廷同時還制定了幾條善後辦法:公司已經花掉和仍在帳上的現金,概不退還現款,而是由朝廷一律換髮給國家鐵路股票。

朝廷這種“既奪路,又奪款”的做法當即在四川引發反抗風潮,史稱四川保路運動。

6月17日,“四川保路同志會”在成都成立;8月5日,川漢鐵路股東特別大會召開,大規模罷市罷課風潮席捲全川;9月5日,鐵路公司召開特別股東大會,號召川人共圖自保、革命獨立;四川總督趙爾豐於9月7日誘捕保路同志會和股東會首要人物蒲殿俊、羅綸、顏楷、張瀾、鄧孝可等人,並下令槍殺了請願群眾30餘人;9月25日,同盟會員吳玉章、王天傑在榮縣起義,宣佈【立獨】。

四川遍地烽火,清朝廷緊急從各地調兵鎮壓。

不到半個月,武昌起義爆發,清王朝隨即覆沒。

民國成立,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隨即於1912年10月19日被袁世凱授予“籌辦全國鐵路全權”。

1919年發表其著名的《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劃》,簡稱《實業計劃》。《實業計劃》是孫中山《建國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在《實業計劃》中詳細提出了自己的鐵路建設計劃:建立一個“不低於10萬英里”,也就是16萬公里的鐵路網。這個路網包含六大系統,即,中央鐵路系統、東南鐵路系統、東北鐵路系統、西南鐵路系統、西北鐵路系統和高原鐵路系統,六大系統共計有線路111條。

孫中山提出,全國鐵路“民辦國有”。建設方式有三種:一、借款修路,國人自辦;二、招股修路,華洋合辦,設立鐵路公司,主權屬我;三、洋人承辦,期滿鐵路無價收回。

其實,取代清王朝的北洋政府和後來的國民政府都一直在努力實現鐵路國有,一是從洋人手裡收回路權,一是從商人手裡收回路權,但都沒成功。

一直到1949年後,中國才最終實現鐵路國有,而其後新建的所有鐵路也概莫能外,並延續至今。

清末鐵路運輸中的匪患

清末時期,鐵路運輸中普遍存在不安全、不便利和不舒適的問題。其實,直到1990年代,不便利和不舒適的問題也依然存在。畢竟,運力有限,管理落後,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再正常不過。

但清末民國時期鐵路運輸中的不安全問題卻異常突出,行車事故、意外事故就甭提了,最讓人頭疼的則莫過於匪患。


火車:改變生活的“妖物”(國家命運·時髦大清·連載89)


火車:改變生活的“妖物”(國家命運·時髦大清·連載89)


上海《申報》就報道:1906年8月27日,蘇州開行到上海的票車在崑山段遭“航船幫”攔截。歹人上車肆意盜搶後,挾持火車揚長而去。

1910年1月12日,京漢鐵路列車在開赴漢口途中,遭劫匪搶去大量貨物,損失慘重。

《申報》1910年7月4日報道,俄國人控制的中東鐵路某車站,被幾十名馬匪搶劫焚燒,俄方損失16萬元。

《申報》報道,1911年11月13日,一贛州商人乘火車由廣東韶關回江西,車行至南雄州中站下,被匪徒搶去行李和箱子,內有毫洋二千一百元及現金九十六元。

1923年5月6日,津浦路更是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臨城(今山東棗莊)劫車案”。當時在車上的外籍旅客15人和25名中國旅客被綁架到抱犢崮監禁。

綁匪首領孫美瑤,是當地的土匪頭子,手裡有三千來號人!

北洋政府在列強的強大壓力下,邊談判邊圍剿,事情一直鬧到當年年底孫美瑤被騙就戮才徹底結束。

“臨城劫車案”把北洋政府弄得顏面掃地,也是當年鐵路票車匪患之嚴重最真實的體現。

康濤

2020年9月25日於北京研磨時光咖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