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0屆大學畢業生,有沒有覺得很無力?

英語半島


什麼叫危機這一點作為大學生應該明白,正是今年疫情下若你的能力好機會則更好!在今年疫情下首先你要明確搞清楚您所期望理想得到的是什麼---自己的短期規劃與目標:

個人建議從3個方面預期:

第一,學習、鍛鍊、打基礎的自我提升型!

目前大部分剛畢業的學生能在他人即有工作經驗或師長或老人身邊學習到,薪水不是主要的,不是不要,而是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來對待,對於一個衣食無憂的學生即經濟條件好的,他可以不要任何薪水實習學生或怎麼都可以,但對於其它的人群可能不太現實。建議此種類型的的可以先行選擇一個小的公司先磨合一段時間,有機會立即進入大的品牌、規範化、職業化公司好好待個2-3年那會受益匪淺!

第二、對於那些立即想實現自我價值的(經濟價值)

希望他立足自身實際情況考慮,綜合 考評,個人看法,對於一個家庭條件不是太寬裕的人來說,立足當前高等教育,家庭幾乎傾其所有,畢業了,要首先為家裡減負,自己能解決自身問題,那就很好了,目前有很多一部分人待業處於家庭或個人面子問題在家待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啃老族,現實情況是大部分真真的工薪階層,真真的平民事無法解決很多問題的,首當其衝是賺錢養家餬口!

第三、薪酬以什麼樣的預期,什麼範疇和標準,主要還是根據多種因數考慮,正常、普通情況下選擇,個人觀點,考察身邊的同學朋友及行業情況,實事求是、踏踏實實地根據目前市場上正常水平,薪資浮動上下20%為宜,能自己解決住房(根據您本人所在的城市等綜合因素考慮)、吃飯、水電、手機費、衣物、日用化妝品等正常消費,稍有結餘,即可。

所以作為2020年畢業的大學生認真學習機會會更好!


幸福開心137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74萬,同比增加40萬人。綜合考慮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疊加的影響,預計今年上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嚴峻。目前,教育部已針對防控疫情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王輝表示,一方面將加強網上就業服務。在疫情沒有得到有效緩解之前,暫停教育系統舉辦的各類高校畢業生現場招聘活動。在此情況下,教育部將大力推進網上就業服務,教育部就業平臺將緊密聯繫省級就業平臺、高校就業網和社會招聘網站,組建就業大市場,共享崗位信息,共同開展網上就業服務。另一方面,將大力開拓就業渠道,包括進一步組織實施好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生村官等基層項目;鼓勵大學生參軍入伍,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建立校企合作的對接平臺,在重點區域、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中加強人才供需的對接等。

王輝說,還將適當延長擇業時間。對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可按規定將戶口、檔案在學校保留兩年,待落實工作單位後再及時辦理就業手續。

之前老張說過,高校畢業即失業會是今年特別普遍的問題,目前國家教育層面推出的相應的措施就是研究生擴招,但是弊端也是很明顯的。

而如今,這一群人面臨的是進入社會了,要作出自己的選擇,是飲鴆止渴,還是迎難而上。

回想當年剛入大學時,脫離了高考苦海,很多學生以為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學經濟學專業的,以為四年之後就能成為揮斥方遒的業界金領;

學法律專業的,以為四年之後就能成為名聲赫赫的律政先鋒;

學國貿專業的,以為四年之後就能在一帶一路國際貿易中舉足輕重;

學土木專業的,以為四年之後就能坐在高大上的建築設計工作室;

學金融專業的,以為四年之後就能成為叱吒風雲的金融大鱷……

而現實卻是,四年之後很多同學的意氣風發變成了——

“找個工作,生存下去。”

你需要PK掉同批874萬畢業生,不是猛龍過江,而是上千人同過一條獨木橋。

一、提前規劃好職業方向,不輕易動搖

每一年的秋招、春招都會有成百上千的公司到學校招人,這些公司所屬的行業、領域各不相同,發佈的職位信息更讓人眼花繚亂。

應屆生如果不聚焦某一方向而去胡亂盲投。既無足夠時間、精力去應對不同行業、領域公司的面試,也無亮眼的實習經歷、對應聘職位深刻的見解來打動面試官,最後就會陷入“啥都想要,啥也得不到”的怪圈。

應屆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前規劃好自己的職業方向(越早越好),延伸了說就是先確定好自己未來想在哪一行業、領域、職位發展、沉澱。然後再去尋找跟自己職業方向相匹配的公司並投遞應聘。

另一方面,既然規劃好了職業方向,就不要輕易動搖。校招真正留給我們的準備時間就幾個月,且不同環節如鏈條一般環環相扣。一旦我們放棄了原先規劃好的職業方向,從零開始,這在時間上也來不及了,只能倉促應戰。

二、一份好的實習太太太重要了

最近在幫20屆應屆生做春招,可以這麼說,現在還沒拿到滿意offer的同學,90%以上都是沒有實習經歷或實習經歷與要投遞的崗位不匹配。應屆生在規劃好自己的職業方向後,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找一份跟自己職業方向匹配的實習,這個太重要了。任何公司招聘只是想招最匹配他們需求的人才,而應屆生的實習經歷是讓HR評估應屆生是否匹配需求的最重要一點。

怎樣選擇一份好的實習呢?可以從這2點著手:

1、要跟自己規劃好的職業方向相匹配,這樣在校招面試時,才能“無縫對接”。如果實習表現突出,有些公司甚至會提供轉正機會,這樣可以比其他同學早幾個月結束校招;

2、儘可能的選擇大公司實習。大廠光環,校招HR還是挺看重的。

如果兩者不可兼得的話,建議優選選擇第一點。

三、編輯一份美觀、專業、匹配度高的簡歷是基礎

在我看來,很多應屆生尤其是高學歷的應屆生沒通過大廠的初篩,根本原因就是簡歷有很多缺陷,常見的簡歷缺陷有:

1、基本信息填寫錯誤或者不合理(學校、專業、頭像、聯繫方式、應屆生title等);

2、簡歷時間線混亂;

3、簡歷內容排版沉悶、冗長,表述邏輯混亂,無層次、無章法;

4、“平均主義”嚴重,不分主次,不分先後,沒有側重點;

5、沒有或很少有數據支撐,缺少可量化的指標;

6、簡歷投遞千篇一律,沒有針對應聘崗位的具體要求做微調。

四、多刷筆試、面經,提前做好模擬考

在準備校招時,我們可以提前刷刷心儀公司、心儀職位的筆試、面經(最好在正式校招開始前的1-2月就開始準備),知彼知己,才能百戰不殆。

刷筆試、面經並不等於死記硬背。我們要通過這些瞭解HR的出題意圖和出題脈絡,這樣才能幫我們更好的在大廠面試中過關。

常見的筆試、面經網站有:牛客網、看準網等。

五、找到優質的校招信息渠道:

一般來說,尋找有效的校招信息有以下幾個渠道:

1、企業校園宣講會,校園人才交流會;

2、向有聯繫的,已就業的學長/學姐請教;

3、關注心儀公司的官方招聘網站/公眾號;

4、關注一些少套路、重效率、重結果的求職公眾號、網站;

5、加入高質量的校招、實習交流群;

6、關注一些主流的招聘平臺(互聯網行業可關注拉勾、boss直聘、領英、脈脈等平臺)。

以上6種途徑,基本上覆蓋了應屆生接收校招信息的所有渠道。應屆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3-4種(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適合自己,有效的,可信賴的校招信息接收渠道。

官方的說完了,最後老張說點心裡話吧。

個人的努力在時代大潮流中微不足道。想起五六十年代的知識青年的上山下鄉,想起世紀末的的國企下崗潮。很多時候,不是你不努力,不是你不優秀。而是遇上不合適的時代。疫情不但對畢業生求職有影響,甚至會導致部分已經上班的人失業。有些甚至是全行業團滅的,例如影視業,旅遊業,線下培訓業等。所以畢業生要調整好心態,找不到工作也不要氣餒,不是你個人問題,是社會整體大環境問題。當前嚴峻形勢下,就一個子,苟!考研的考研,考公的考公,專插本的專插本,找工作也是,勉強能幹的就幹,多投簡歷多面試,找親戚朋友幫忙留意崗位。同時改變學生時代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實在找不到,就想辦法創收,臨時工,兼職,做家教,做社群電商,社區電商。做自媒體,做短視頻帶貨。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反正能夠合法賺錢,就去幹,去嘗試。


老張的後院


今年就業形式變為網上擇業。有好多平臺呀,可以網上應聘。感覺崗位很多,如果你是2020屆畢業生,請不要眼高手低,先利用校園招聘在你學校推薦的平臺上謀一份工作先幹著“先就業,再擇業”。剛畢業,別期望掙多少錢,關鍵是適應社會,尋求機會,不要等靠。也不要盯在自己的專業上,先找個地方待著,掙個生活費,走向社會,像社會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