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賢者——蔡文選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蔡家論壇 2019-12-06發表

蔡氏賢者——蔡文選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祝賀蔡老先生文稿付梓

蔡氏賢者——蔡文選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櫛風沐雨做園丁》

記拉麻蔡氏賢者——蔡文選

為探究西部蔡氏文化源流,今歲孟春時節,同漳縣女作家李雪蘭一道,走訪了吾師蔡文選長者,花甲老人,依然才思敏捷、妙語連珠,曲膝暢談半日,收穫頗豐,加之學生久仰其過人學識與獨特之人格魅力,故濁筆塗鴉,草述平生事略,以表敬慕之情。

先生性情豁達、處世樂觀、寵辱不驚。然命途多舛、運勢少佳,誠如本人自傳中言及,“命好運不好”,所謂“命好者”,即學有所成,後蒙黨培訓,終身執教、服務於人民,“運不好者”,即半生風雨飄搖、生活艱辛、居無定所。中年景有好轉,又逢失子之痛,次等常人難承之重,先生亦以一壺濁酒,坦然笑對,實乃非常之人也。

蔡氏賢者——蔡文選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1),國民黨獨斷專行、蓄謀“皖南事變”。泱泱華夏,陰霾便布、生靈塗炭。是年五月初五,我拉麻蔡氏添一男丁,賜名文選,取字南峰,時值國共同室操戈,國力衰敗,民不廖生,書香世家,安能袖手?遂有我族賢者紛紛棄筆存戎,奔赴疆場,家中唯餘孤兒寡母悽苦度日。加之當時時局動盪,匪盜猖獗,尚在襁褓中的先生與母親東躲西藏,食不裹腹,延至翌年方得一藏頭躲雨之所也。

解放初期,百廢待興,先生理應寒窗奮發,一展鵬程。不料恰逢小人當道,加之嚴父屬“四類分子”,苦於家鄉有學難進。先生十一歲時,才有幸受教於百里之外的外鄉學校。是年,慈母英年駕鶴離世,兄長文炳投奔新疆親人,家徒四壁之外,父子兩人只好相依為命。

所幸先生天資聰慧,善思好進,終門楣生輝、學業有成,1962年走馬五泉寺小學,離家百餘里地。於期間認識淑華(其妻)並結秦晉之好。當時經濟蕭條,先生薪水36.5元,生活捉襟見肘,入不敷出。翌年喜得一子,然他鄉無有居處,無奈於1966年搬回老家,豈知老家現狀倍加殘酷,茅屋為秋風所破,土地被公社收回,口糧被村上扣下,走頭無路,只好重返他鄉。其間先生所育三子一女,身負之重,可想而知。

1984年,先生終獲組織批准,調回原籍,任中學校長。當時吾讀小學,對先生印象頗深,體健身直、衣著樸素,循循善誘、幽默風趣。在此其間,先生摒棄傳統教育理念,銳意革新,制定了“誠、敬、勤、樸”之校風,“更新銳改、嚴管苦教”之教風,和“團結互助、模範帶頭,實事求是、群眾路線”之領導作風。在先生之帶領下,師生奮力,績效卓然。當任十年,桃李芬芳、人才層出。後又調至鄉教委,督導全鄉教育工作。只止退休,辛勤付出,有目共睹。然經濟現狀毫無改觀,子女求學、成家,妻子患病,加之照顧次子(系人民教師)之遺子,先生常常囊中羞澀、債臺高築。然先生豁達樂觀、苦中求樂,笑對磨難、笑對人生,每思此等胸襟,常使我輩汗顏矣!

先生退休後,依然素衣一身,清風兩袖,終未居功自傲、頤養天年,再投身於家鄉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整理之列,併成立組建了“拉麻花兒協會”,餘暇筆耕不輟,內容涉及地方歷史及拉麻蔡氏文化研究。在其不懈倡導下,而今,以“花兒”為主打和龍頭之多元文化以生根拉麻,慰然成風。先生亦以為人師表、與人楷模之立世風格,德披桑梓、恩澤萬民,然先生內心陳痾卻有幾人聆聽乎?

“災落吾身幾十秋,蕭蕭白髮已盈頭,蒼天無情何時罷?野老吞身暗淚流 ”。嗚呼,先生一生奉獻,卻一路坎坷,欲斥上蒼不公,突又憶起“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苦難”莫非先生此生最大之財富?想到此處,心也釋然。遂步其韻作詩一首,以作此文結語:一路坎坷比黃牛,滴滴汗水盼有收。不怨蒼天乏憫意,只求丹心照千秋。

蔡氏賢者——蔡文選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如有侵權,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