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導致易建聯在NBA時命中率不高?

KIRS985籃球先鋒播報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分享我的觀點

導致易建聯在NBA命中率不高的因素有很多,眾所周知,美國NBA籃球職業聯賽是世界上強度最高,觀賞性也最高的聯賽,沒有之一,最強的他們在奧運會和世錦賽上都不屑於派出全部主力出戰,還會輕易的拿到冠軍,美國人的球員天賦異稟並且訓練十分刻苦,一切成功都離不開辛苦的付出,話說回來,導致易建聯在NBA命中率不高的主要因素,我個人總結為以下幾點:

1.身體天賦和專注程度

並不是說易建聯沒有專注比賽和訓練,而是中美球員的身體條件歷來就有很大的差距,不論是彈跳力、力量還是基本功都相差很大,在身體對抗上明顯處於劣勢,體能方面也是中國球員急需提高的,往往在去到一個強度更甘的聯盟打比賽就會力不從心,這樣就對球員的賽前訓練提出了考驗,不論是力量訓練還是戰術訓練都有待提高。這樣的情況下打比賽,命中率自然不高!

2.技戰術打法和教練配置

球員在場上不能完全的領悟教練的意圖,不能完全按照技戰術去打球是最大的詬病,在傳球的預見性、準確性以及高強度下的投籃準心都與美國球員有很大差距。

美國籃球講求配合和個人單打相結合,球員之間是需要打球默契的,畢竟是五個人的運動,單打獨鬥在哪個年代都不會取得長遠進步。以上做得不夠好,自然命中率就會下降!

3.難以適應球隊文化、融入球隊

除了身體、技術層面之外,還有就是圈子不同,文化不同,一個外來戶想快速的融入這支球隊,而且想贏得所有人的尊重,談何容易?這就是文化的問題,所謂的慢慢融入都是忽悠,如果說飲食問題可以三五個月解決,可英文交流,沒有三五年是學不出一個英文上來。一個打雜的,總不能整天帶著翻譯到處進進出出。中國球員去NBA跟外國球員來CBA是不同的概念。外國人到CBA打球,是趾高氣揚的,這些外援是被所有人尊重和敬仰的,可一箇中國球員到NBA去,不被小看就不錯了。融入不了人家的圈子和文化,人家就不給你傳球,哪怕你有再好的機會和空位,給你傳的都是24秒進攻快完的球,倉促出手,自然命中率不高!

4.情商

大家千萬不能忽略這個問題,看似沒有直接關係,可是我個人認為這個很關鍵的因素,情商不單止決定你日常生活工作與人、隊友、教練之間關係,更能體現在球場上的智慧,簡單來講,就是球商,球商高的NBA球員往往情商也高,場上表現也優異,不論是面對隊友跟教練還是對待記者,他都體現了自己很高的智慧。當時很多NBA球員認為中國球員比較悶,而姚明卻體現的很幽默。他也能夠用很巧妙的方式解答一些尖銳的問題,這也是讓很多隊友和美國球迷,記者喜歡他的原因,這方面做得足夠好的話,自然而然你球場上得到的機會也會更多,表現也會更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令你滿意!謝謝!





籃板上沿的風景


事實是檢驗真理的唯一辦法

易建聯經歷了5個賽季的NBA之旅,最終並沒有兌現天賦融入NBA,命中率也沒有國內高,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一、亞洲人體質問題

二、個人性格原因

三、誠信危機

前言:中國球員在追風少年王治郅的帶領下,紛紛加入世界籃球頂級殿堂NBA發展。巨人姚明是NBA最成功的中國球員,姚明的成功展現在天賦、球商、智慧、拼搏方面。四大中鋒移動長城紛紛在NBA亮相,除了姚明都以失敗告終;這主要就是能力的根本差距,今天我們就全面分析易建聯的NBA之旅來回答你的問題。

廣東球王登陸NBA開始就遭到質疑

2006-2007賽季,CBA因為王治郅的迴歸,在總決賽上鐵血老邁的八一戰勝如日中天易建聯領軍的廣東男籃奪冠;廣東男籃雖然在CBA賽季失敗,但是收穫了隊內領袖中鋒易建聯加盟NBA的好消息易建聯以第一輪第六順位加盟NBA雄鹿!易建聯初次登陸CBA就埋下了極其不利的如下導火索:

一、易建聯的誠信受到質疑

此次事件的起因來自《密爾沃基哨兵報》記者加納德的重磅消息,當年他說:“曾經在亞洲青年錦標賽的名單中親自查過,易建聯的年齡是1984年10月27日;並且表示易建聯2007年已經年滿23歲,不能以6號順位進入NBA,應該以自由球員身份進入NBA,他的薪水會因此少很多。

此消息爆出以後,國內媒體紛紛找出能夠證明易建聯年齡的證據

1、易建聯學籍卡

根據《體育畫報》在深圳菁華中英文實驗中學找到的易建聯學籍信息顯示,易建聯是1984年10月27日出生;如果以目前易建聯1987年出生來推算,易建聯參加高考時候年齡才16歲,這顯然不符合常規邏輯。

另外根據深圳新秀小學97屆畢業生合影照片推算,易建聯也不可能是1987年的,原因就是易建聯不可能4歲就上學,中間也沒有任何留級、停學記錄。

2、國家男籃二隊名單

根據國家男籃二隊名單顯示,易建聯年齡也是1984年出生,主教練是吳慶龍。

3、社保卡信息

根據廣東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網站查找,發現有一名易建聯年齡是1984年10月27日,繳費截至2006年11月為止;同時發現另外一名易建聯年齡是1987年10月27日。

據此事件在國內熱度持續升高,國內名人紛紛發聲:

  • 央視名嘴白巖松

白巖松在央視新聞頻道《東方時空》節目中關於易建聯等球員年齡造假事情說:易建聯的行為構成了欺騙,應該出來道歉。

  • 著名記者徐濟成認為

易建聯是一個雙重受害者,他的年齡不是自己改的,是有關的教練和領導改的。這對他的NBA生涯將會是毀滅性的打擊。

徐濟成也是間接證明易建聯的確更改年齡。

美國《紐約時報》持續跟進報道了易建聯年齡問題,NBA因此在選秀權網站把易建聯年齡更改為1984年10月27日出生。

小結:易建聯當時遭受了年齡危機事件的打擊影響巨大,這也是導致第一個賽季表現還可以,但是2008年數據下滑的原因。我們反過頭來看,我相信這不是易建聯個人的錯;這是那個時期地方隊、國家隊虛假、浮誇帶來的;更改年齡大打小在當時的青少年隊比賽中基本成為常態,因此治標還需治本,堅決杜絕這種造假行為的發生才是關鍵所在。

二、職業道德遭到質疑

易建聯以高順位進入NBA之後,可以說是順風順水,易建聯NBA前途一片光芒,雄鹿也已經拿下易建聯,但是突然爆出易建聯拒絕前去雄鹿隊,這其中原因是什麼?

1、與意願不符

易建聯的團隊經紀人費根在選秀大會之前高調錶示:“易建聯準備去的是金州勇士”。勇士也表達了希望引進易建聯進而更大推廣勇士在亞洲、中國的意願;但是突然之間雄鹿截胡,費根當即發出強硬威脅表態:“易建聯不會去雄鹿報到,雄鹿如果不放人的話,易建聯接下來的一年不會為任何球隊打球”。費根言論一出遭到美國媒體全面挖苦,直指易建聯沒有職業道德。

2、雄鹿亞洲人口少、小球市

姚明加入NBA帶來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易建聯團伙也希望他能夠藉此機會成功。但是雄鹿幾乎就沒有多少中國人,這很不利於易建聯積攢球迷;雄鹿是個小城市當然比不上洛杉磯、紐約的繁華以及市場份額,對於易建聯的推廣極為不利。

小結:易建聯團隊及其費根的行為嚴重影響了易建聯的聲譽,美國媒體、球迷剛開始就給易建聯貼上了欠缺職業道德的標籤!其實當時雄鹿的意願是藿福德,但是被老鷹搶走,雄鹿也是無奈選擇易建聯,易建聯也不是第一人選。

記得當年《新華社》發文批評說:易建聯他與NBA的差距不光體現在球技上,還體現在情商上!

廣東男籃老闆陳海濤解釋說:“易建聯不是因為雄鹿亞洲人口少、市場小不想去,而是擔心易建聯沒有上場時間,影響易建聯的發展。”事實證明易建聯在NBA得到最重用的恰恰是雄鹿啊!

經過這兩次風波,易建聯情緒肯定受到影響,這也就直接體現在球場上的表現命中率等方面。

易建聯打法受到質疑

球迷都知道易建聯在CBA聯賽打四號位、國家隊姚明在打四號位,姚明不再打五號位;但是NBA當時大中鋒年代,易建聯無法勝任五號位,所以打大前鋒位置;我們來看看易建聯球探報告核心部分:

一、定位

易建聯是一名三、四號位置搖擺人,但是現階段關於他的位置劃分比較尷尬,他薄弱的上肢力量和低位腳步都尚不足以頂上NBA的四號位;比賽中他不喜歡身體對抗,這樣很容易被針對;他更傾斜面框進攻而不是背打;他對於籃下進攻慾望不足,特別是出現籃下肢體對抗拼搶時候,他不善於卡位,也不夠積極與主動;

他偏向於投射比較適合三號位,但是與此同時,他出手較慢,空位時候問題不大但是有防守壓力下極其容易被幹擾,命中率下降;他的三分球投射能力讓他無法勝任NBA的三號位。

二、策應能力

易建聯在CBA的核心地位,不需要給隊友創造機會,根據他擅長的打法面框進攻的特點,他的視野不夠開闊,策應能力一般;個人持球進攻穩定性不足,容易被對手捅掉手裡的球,上肢力量需要加強,因此進攻端更專注於單打,助攻很少,他的適應能力令人擔憂。

三、防守端

他在防守端有時候專注度不夠,特別是擋拆後換防的時候,他不是一個很有效率的護筐者;他更多的籃板球不是因為卡位、拼搶、對抗而是通過個人的天賦來完成。

我們通過易建聯的NBA數據來看看球探報告與事實有無特別大的差異

易建聯在NBA場均7.9分4.9籃板0.7助攻40.4%投籃命中率33.3%三分球命中率78%罰球命中率50.6%內線命中率

易建聯投籃命中率遠遠低於CBA的命中率,說明對抗以及過多的中遠投,影響到他的命中率,三分球命中率證明不適合打三號位,得分能力定型為藍領、角色球員。

亞洲人的身體原因也導致易建聯的命中率,高強度對抗、體能大幅度下降後也是導致命中率低的原因。易建聯在NBA剛有些好的表現就受傷,也因此不能立足NBA的根本原因。

小結:我們通過實戰中也能感受到易建聯的核心三大問題:出手慢、喜歡中遠投、不喜歡對抗。中遠投的命中率當然沒有籃下的命中率高了,出手速度慢本賽季就遭到趙繼偉的封蓋。

易建聯的身體天賦在亞洲是頂級水平,用當初NBA天賦體能測試評定結果,就知道易建聯身體條件有多好:

身高2米11臂長2米22體重111公斤站立摸高2米83原地彈跳78釐米助跑彈跳80釐米百米衝刺12秒;易建這天賦在NBA也是屬於上游水平。

性格原因

易建聯性格屬於內向,不善於言談,不善於溝通。尤其是剛剛去美國語言又是一大障礙,無論場內外都需要不小的考驗;可能關於教練佈置戰術時候戰術板可以看得明白,但是場內與隊友的呼應基本沒有,完全是通過個人球感以及隊友的觀察來決定,倉促出手的事情經常發生, 這也是導致命中率低的一個原因。

姚明是一名球商特別靈性,情商特高的球員在加上語言基礎好,所以很快的融入球隊,並且於隊友、媒體有良性的溝通交流。

因此易建聯在球商、情商、性格方面導致一直無法融入NBA,這也讓他在NBA很不開心,你想想天天不開心的去打球命中率能高嘛!

結束語:易建聯做為中國球星登陸NBA以後,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在NBA展示出個人才華,但是不代表易建聯不是一名優秀的中國球員!中國男籃五大中鋒集體登陸NBA說明世界已經認可中國高度,尤其是姚明取得的巨大成功,為中國籃球在世界舞臺爭得一席之地。但是必須面對事實,我們的身體條件、對抗能力、自身球技、基本功、技戰術素養離世界強隊還是有很大差距。希望有更多的中國球員登陸NBA去學習、提高繼而回來為國爭光!加油中國男籃!

【我是“無法掩飾的事實”,真實的數據,真實的事件不一樣的評論與點評】!


無法掩飾的事實


易建聯作為國內最優秀的球員,此前一直在NBA沒有打出來是所有國內球迷的遺憾,從雄鹿隊到籃網,再到奇才、小牛和湖人,他都沒有打出像國內那種強硬的風格。

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易建聯在NBA時候命中率不高呢?個人認為還是易建聯沒有達到NBA級別的對抗能力,並且投籃動作不夠靈活造成的。

易建聯的對抗能力在NBA還是不夠用

雖然相比周琦王哲林等人,易建聯已經是鋼鐵之軀了,但是在肌肉棒子林立的NBA,他還是看起來很單薄,作為一名亞洲人,易建聯沒有姚明那樣的身高和骨架,而且生涯初期也沒有足夠刻意地去增重,他一向引以為傲的速度和運動能力,在NBA球員當中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常規情況下,易建聯只能被當做是大個子投籃手來使用,肯定不如內線得分那麼搞笑。

而且相比諾維茨基這種投籃為主的內線,易建聯的投籃動作沒有任何的特色,出手速度不夠快,受到了太多對手的干擾,這也是他命中率一直不高的原因,因為沒有得到球隊足夠的重視,慢慢這樣下去,易建聯的NBA生涯馬上走向了平庸。

易建聯得到的機會不多,難以扭轉命中率

畢竟NBA是美國人的聯賽,易建聯生涯一開始就沒有被當做球隊的絕對核心來培養,人們對他的印象就變成了一般的大個子投手,所以不管是到了籃網還是奇才,他的主要得分手段都是中距離投籃,之後也發展了不錯的三分能力,但是在有限的出手機會下,命中率不可能很高。

眾所周知,就像是NBA歷史最好的三分手庫裡也有大量打鐵的時候,但是庫裡有足夠的出手權,他的能力在那裡,所以手感好的時候能連續進球然後整體的投籃命中率就被扭轉了回來,杜蘭特能夠強行將命中率拉到50%,也是因為有足夠多的出手權,畢竟不出手就不可能進球,不進球的話,此前不高的命中率不可能提升上去。

很多人說易建聯融入不了美國文化,這恰恰是導致他無法主動爭取更多機會的基礎原因,然後自己原本的實力和天賦確實還沒有達到頂級,命中率始終上不去也是很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